淑娘自己不由地想起了招弟。自从爹去世之后,自己一直有孝不能出门,舅舅家也搬回县里了,更没什么机会去会通寺了,还真是一直都没再理过招弟呢。忽然又想起了跟招弟家同住一个西厢的牛娘子母女,不知道她们俩现在怎么样了?看来还真的要派人去一趟会通寺打听打听了。正好王二心仪招弟,不如叫王二去打听吧。她打定主意一闲下来跟丈夫说这件事。
不久王婆子带着刘氏过来,向淑娘说:“大娘子,老婆子问过了,要招待哩人有三十来个青壮,还有亲友二十多,女人也有一二十,白事又不能使大荤,都是素哩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冬天哩木有啥菜。”
淑娘便问什么菜现成,王婆子道:“萝卜白菜是现成哩,再有是能发点儿豆芽啥,东头俺王家哩有一门能做豆腐,他哩手艺好还往城里寺庙干过活哩。施族长家里有别哩菜。”
淑娘皱眉道:“种类太少了。亲戚们来送殡,不能让他们吃不好。你说施族长家里有别的种类的菜?回头借过来些是。”
王婆子讪讪地笑:“大娘子,大冬天哩种点儿青菜不容易,老婆子算啥?咋敢借?”
淑娘想了想,这倒也是个问题,忽又想起施家田地也在这里啊,便冲门外的春花招手,待她进来后对她说:“春花,你去寻王大问问,咱们家里的田有没有种菜的?有白菜萝卜之外的话,不管多少弄来点儿,回头招待亲戚们要用。”春花应了一声去了。
淑娘又向王婆子道:“王婶子,招待人的席分开来吧。村里帮手抬棺的,都管饱,再多少开点儿工钱;亲戚们管好。”
王婆子答应了,领着二媳妇去厨房安排,刘氏低声对她婆婆道:“我还想着能借点光吃点好哩。”
王婆子唬了一跳,也一样压低声音:“到走远点再说。咱是做饭哩,啥时候不能沾点光呀。”
刘氏表示受教。
两人进了厨房,老的和面小的洗菜,王婆子道:“举人娘子说哩是不怪恁大嫂,可能还是有点怪,我看恁大嫂是木用了。举人娘子说他家得搁这儿住好几年哩,你能给我样巴住她家干几年活,一是家里省你哩饭,二是有工钱。你好好干,挣哩钱多了都给恁两口儿,俺不抢。”
刘氏感激地道:“嗯,我听娘哩话。”
这边王大回报说家里的田地为了方便都是租出去的,人家租了田的自然是多种粮食,倒有一块地种的四季豆、菠菜之类,可以去要点来。
淑娘便拿了几百钱给他,叮嘱道:“特意种不常见的菜,只怕是想着多卖点儿钱的,照价买吧,别让人觉得咱们家强抢,坏了官人的名声。”又问道:“跟你兄弟说了吗?”
王大笑道:“小的二弟听了说好呢,还道等这边忙完了他去问。”
淑娘不觉也笑了:“我还想着跟官人说了之后叫你兄弟去问呢,他倒想在前头了。那叫他顺便问一问跟招弟家住一座屋子的牛娘子家里情况。”她不由地想象了一下王二猴急的样子,少男的感情啊。
王大应了,拿了钱去买菜。
施禹水又回来一趟,领了几个人抬着东西,放在院子里便离开了。淑娘叫上春花两人一起去看,才见到一是两座石碑,刻着施重山跟施长安的名讳,另外是一些木刻随葬品,有的是车马,有的是房舍,有的是短打扮青年,有的是束衣长裙使女,还有杯盘碗碟之类。
中午时,施禹水回来叫淑娘一起到曾叔祖家中用饭:“咱们都是五服之内的血亲,那些抬棺的施姓人,都出五服了,跟别姓一起吃是,赏钱也照给。”淑娘教春花去跟王婆子知会一声,便跟着丈夫一起来到施茂芒家里。
曾叔祖母刘氏见了两人便笑着说:“可算过来了,刚还跟你曾叔祖说叫人去喊你们呢。”
用过饭,施禹水与曾叔祖说了两句出殡的安排,便带着淑娘回到自己家。家中几十个青年也已经吃完了饭成群地聚在一起说笑,见到施禹水回来便静了下来。施禹水道:“先把棺椁都上杠吧,别误了时辰。”
众人听吩咐,抬棺的抬棺,穿杠的穿杠,很快整理完毕,而施茂芒也领着哭灵的亲友来了,说时辰到可以启程了。
于是施茂芒手执白布当先,他的两个儿子一左一右地跟在身后,分别举着一副凶神像,其后是一办吹杂乐器,跟着是抬的两座墓碑,再后是随葬品,接着才是三口棺材,每具八人抬棺。旁边有人执着一篮纸钱一路撒着买路钱。施禹水手捧祖父跟父亲的牌位紧随在棺后,淑娘在他身侧捧着高氏的牌位,两人身后才是五服之内的施家族人,都身着孝服,哀哀哭泣。
不多时来到施家祖坟地。施重山的妻子蒋氏早已入土安葬,如今棺椁也被挖出与丈夫合葬,施长安高氏则是在施重山墓的右侧又开了一个墓。看着棺材入坑,开始撒土,亲友等放声大哭。终于坟墓合拢堆圆成一个土馒头,墓碑也立在坟前,施禹水与淑娘夫妻分别磕头、焚香、上供、烧纸。施茂芒夫妻便来拉两人:“逝者已矣,节哀顺变。”
却见几个人赶着两辆牛车过来,一个拉着成人小腿粗的木头、一个拉着满满的稻草。众人事先得了吩咐,知道举人老爷要在父母坟前搭个茅屋守孝,便纷纷上前帮手,先用木头搭成架子,又将茅草一束一束铺上,很快把一座尖顶圆形茅屋盖起来,开着半人高的门,剩余的稻草都在屋内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淑娘看了整个过程,倒把自己印象中那风一吹倒的印象丢了去,心道自己原先以为草棚是一个四面漏风的顶棚,没想到也是个屋子。
这里的事都告一段落,众人一起返回,亲友们去施茂芒家,别的宾客棺夫、吹响器的都跟着王大王二到施家大院。前院里,摆着一大筐炊饼,一锅白菜豆腐粉丝正在煤球炉上翻滚。每人一碗菜两个炊饼送上,不够了厨房里还有,一时间院子里到处都是稀里呼噜的声音。
施禹水安排了亲友们在曾叔祖家用饭,又对淑娘道:“娘子,今夜起我便住在爹娘那里了,你每日一早一晚送饭是,我在那里读书,你也可将书本带来给我。”
淑娘应了,又看看四周低声问道:“我呢?”施禹水一怔,回答道:“你身体不好,在家守孝行了。若要虔诚些,别睡床,地板上铺上稻草睡,也是个法子。”
淑娘又问:“你若住在家里倒好些,你既然不在家住,总不能唯有王大王二两个壮丁,若说叫他二人也住出来,那么大的院子只我跟春花两个人住,也不妥当。”
施禹水皱着眉想了半晌,才叹气道:“先叫曾叔祖母陪你住几天,再安排吧。”转身又去与施茂芒说了此事。施茂芒说:“你媳妇虑的也是,我看不如你家两个男仆到我家里住着,有事要吩咐他们办的话派人叫一声能过去。我家里原来雇的村里的婆子媳妇做活的,叫你媳妇也雇上两个住在家里好了。”
施禹水想了半天也没更好的法子,只得同意了,回头又说给淑娘。接着又道:“这边亲戚们吃过饭差不多便要回城的回城,回家的回家,你可备了回礼?家去准备好送过来吧,家中那些人也该开了赏钱打发走。顺便给我收拾些衣物被褥吧。”
两人向施茂芒告辞回到施家,院子里或蹲或站二三十人,都端着碗拿着白面馒头吃得正起劲儿。淑娘来到东南侧灶房,王婆子刘氏两个也躲在这里吃得兴奋,见了淑娘便讪讪地放下碗,唤“大娘子”。
淑娘对王婆子道:“王婶子,你在这村里多年,我也不客气了。村里有没有谁家婆子还想找个活计做,又能住在家里的。”刘氏想起上午婆婆的教导,立刻抢着回答:“举人娘子,我愿意。”王婆子也堆起满脸的笑:“是了是了,俺这个二媳妇儿能。”淑娘摇摇头道:“不够不够,还得再找一两个来。”
王婆子眼珠一转说道:“大娘子,俺娘家妹子不是咱村儿里哩,她死了男人十几年,孩儿也拉扯大了娶了媳妇儿,是媳妇儿磋磨她,恁看她中不中?”
淑娘听见是个积年老寡妇,先满意了三分:“她多大年纪了?她儿媳妇磋磨她,儿子不管吗?”
王婆子道:“俺妹子脾气好,孩儿也孝顺听话不惹事儿,是木有媳妇儿命。今年四十多岁了。”
淑娘又问:“若住到这里,儿媳不会找上门来闹她吧?”王婆子连声道“不会”。淑娘便说算她一个,刘氏也算做一个,还要再找一个。
刘氏插嘴问道:“大娘子找这么多人做什么?”淑娘不欲说给她们听,便摆手道:“你别管,你只说你知道的人是。”
婆媳两个又提了几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淑娘否决了,两人无奈道:“大娘子,咱这一片儿实在木有合适哩了。”
淑娘听到“这一片”,正想问问别的地方的人,猛地又想起招弟来:若招弟同意嫁给王二,倒是可以跟着住在乡下,是个好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