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娘怔怔地重复道:“厚道?”她想说这不仅仅是厚道,又默默地住了口,有什么词语能够将这些往事囊括呢?她那点自得早该抛之脑后。她来自现代又怎样?如果是她面对这种情形又会怎样?夫妻两个都心情沉重,默不作声地洗漱了睡下。
第二天初七,因初八有得忙,淑娘跟春花便提前开始下厨熬制腊八粥,熬好的粥分装在碗里准备明日馈赠邻居。施禹水因做了长老的记名弟子,一起身带着果子杂料来到会通寺里,见过长老之后便到伙房帮着向熬粥的大锅里加料。
转眼到了初八,一大早大街小巷中便有佛号声。会通寺的和尚与慈姑庵的尼姑均成群,和尚抬着银铜沙罗,内有一尊铜佛浸在水中;尼姑则捧着木盆,其内乃是木制佛像浸以香水,又有小沙弥或小尼姑手执杨枝,蘸了盆内的水向各家各户的大门倾洒。洒浴之后有挑着担的杂役僧从担里取出一份七宝五味粥送上,各家信徒都恭敬地将这碗七宝五味粥供起来,等晚间全家分享。
施家,王大王二拎着食盒装着一碗碗腊八粥挨门挨户分送邻居,家中不时有邻居来送自家的粥。淑娘看着粥来粥往觉得邻里关系倒不错,只是各家交换食物来吃多少有点好玩。
快到午时,高氏来叫施禹水淑娘陪自己一起到高家送高釉出嫁,王大挑着礼物担子,春花捧着礼盒。施长安则留在家里陪老父过节,又把王二也留下听使唤。
一行人来到高家。高釉的父亲高清张氏夫妻两个亲自出来接妹妹跟外甥、外甥妇。淑娘跟着施禹水一起唤三舅、三妗。高氏一边往院里去,一边问道:“三哥,釉釉她大姨三姨都来了没?”张氏代为回答:“我大姐原先说过婆家也要过节的,她伺候公婆午饭以后才能来。倒是三妹已经来了。”不等高氏问又接着说:“我弟媳妇也已经来了。”
待进了院子,便见到满院子的人,高氏便叫三哥引王大去放下礼物担子。又领着儿子儿媳去正堂见了大哥二哥,大哥高远便道:“妹妹既来了,带着你家新妇一起去看釉釉吧,你大嫂二嫂都在呢。禹儿留在这儿跟你几个哥哥说说话。”高氏答应一声,叫淑娘春花跟自己去高釉闺房,施禹水便留在正堂跟男人们一起。
进了高釉闺房,见大嫂二嫂以及高釉的三姨、舅妈都在,同辈的几个堂嫂也都簇拥着高釉一起谈笑。高氏跟几人分别见了礼,从春花手上拿过礼盒对高釉道:“这是姑姑当年嫁妆里的首饰,先时你姐姐粧儿成亲送了她一套,如今釉釉你也要出嫁,姑姑不能厚此薄彼,一样送你一套。”高釉一身新衣,脸上妆得容光焕发,客气道:“姑姑留着自己戴,或者……”她看一眼淑娘继续道:“姑姑如今也有了新妇,送给新妇戴也好啊。”高氏道:“姑姑自有体己留给新妇。姑姑没有女儿,把你跟粧儿当是自己女儿一样看待的,你二人成亲嫁人,姑姑自然要有所表示。”
淑娘见旁边不知是高釉的三姨还是舅妈也说:“是,釉釉你姑姑说得对,一辈子成这一次亲,亲戚家都有添箱的,快收了给我们开开眼。”高釉从小跟堂姐高粧计较,当日高粧成亲,固然是因男方病重需要冲喜,不得不匆匆匆忙出嫁,然而男家却是大富之家,送来的财礼几乎耀花了亲戚的眼。她嘴上客气,实则一心希望自己的婚礼能超过堂姐,听见三姨给了台阶便含笑道:“多谢姑姑。”随之接过礼盒,当面打开来。
淑娘一直不知道高氏给侄女准备了什么添箱礼,此时见高釉要当场查看,掩不住好奇也跟着看向礼盒,只见盒内是一整套红宝石首饰,包括一支发钗、一条项链、一对耳坠、一枚压发、两支手镯并一双戒指。高釉笑得真心:“多谢姑姑,我很喜欢。”高氏也笑道:“你姐姐喜欢绿的,你喜欢红的,姑姑给你们添箱也得看能不能合你们心意。”
不知是否错觉,淑娘总觉得高釉这笑容并不单是因为喜欢红宝石首饰的缘故,她随口问高氏道:“婆婆,大姐喜欢绿色的吗?媳妇并不记得有什么宝石是绿色的啊。”高氏笑道:“你小孩子家才多大?能见过几样东西?绿色的不能说是宝石,倒是玉了。”淑娘仿佛恍然大悟地道:“原来是翠玉啊。”高釉笑容满面地接口:“对,我记得姑姑给姐姐的是一对翠玉簪跟一个翠玉镯、一对坠子,都是绿的。不过那绿颜色都挺浅的,没有这红色正。”
淑娘顿时明白过来,高釉是觉得高氏给姐妹俩的添箱礼,自己得的比较多比较好,所以高兴了。她也跟着笑着道:“二姐,今日喜庆,我看你不如用这套首饰吧?正好是红色的,正合今日。”高釉夸道:“到底是表弟妇,想得很是周到。”又转头以商量的语气道:“我也觉得用这套好,他来迎亲的时候我用这套吧。大姐当时戴的也是咱们家给做的头面呢。”高釉舅妈略皱皱眉,并不赞同高釉:“釉釉,这套首饰应景是应景。你夫家先前来催妆已送过来一套销金头面,你若不用不是惹你婆家不快?”
高氏听了也劝道:“釉釉,你妗子说得对。若你夫家没送头面过来,自然随你的意。他家既送了,便是要你大礼时用的。粧儿当初收的催妆礼里面没有头面,才用的自己家的。”高釉本是故意要众人说出姐姐的催妆礼比不上自己,见有人劝立刻便应了,倒得了一声夸赞:“釉釉现在大了,性子也不那么冲了。”
高氏因提起了高粧,便问道:“大嫂,粧儿不回来?”大嫂笑道:“粧粧婆家看得紧,她又是寡妇,冲了喜事不好了,不回来倒好。”高釉低头掩住脸上神色,口中却做失望状:“我只这一个姐姐,怎么会去计较她的身份?到底还是姐姐嫁了人与我离心了。”众人只得又安慰她一阵。
不久到了午饭时节,因男方傍晚时分才来迎亲,只有高家亲友一起用了饭。饭后不多久,高釉的大姨也来了。大姨先跟房里众人厮见了,才抱怨道:“婆婆明知我甥女成亲,还要我伺候她午饭,不然便不叫我出门。我嫁到他们家二十几年了一直都这样。”三姨向她说道:“我一来了看大姐你还没来,知道又是你婆婆作怪了。”大姨一边随口应了句“可不是吗”,一边又对高釉道:“釉釉别怪你哥哥妹妹,我婆婆说天冷,今天又是大节下的,不肯放他们出门。”高釉却羞涩地笑笑:“大姨说的什么话,我怎么会怪他们。”
房内几个长一辈的便说起婆媳之事来。除了高釉听得认真,其余几个小一辈的都碍于自家婆婆或是在场或是亲戚,都装聋作哑不肯出声,互相之间或使个眼色,或抬抬下颌向长辈点一点,淑娘亦是其中一人。正说着张氏忽然进来,正好听见众人跟高釉说些婆媳相处之道的事,便笑起来:“大姐、三妹、妹妹、弟妹,这些事釉釉却用不到了。她夫家那边婆婆早些年没了,公公只典了一个妾跟着没有续娶,那妾如今也将到期了。釉釉一进了门能当家了。”
大姨不由自主地叹道:“釉釉倒好福气,不像我……”淑娘在外面不肯让高氏丢面子,接口道:“也不是个个如此,我婆婆待我再好也没有了。再说了,不至于为了不伺候婆婆盼着……”她点到即止,众人却都听明白了,都来恭维高氏得了个贴心的新妇,高氏也笑呵呵地道:“不是我夸,我这新妇确是贴心。”淑娘见高氏也出面维护自己,便悄悄退到一边不再说话。
这边高氏也继续说:“冬日天冷,新妇给我做了这顶暖帽,又轻巧又暖和又不显累赘,你们也看看可好不好?”说着取下昭君套叫几人看,都说好。最后高釉也要看,拿在手里掂了掂,又看看镶着的宝石,突然问淑娘道:“这毛皮看着稍微黄了点,不过还好,只是摸起来却没那么滑,不知弟妇用的这是什么毛?哪来的?”淑娘一时没想到话题还会转到自己身上,一边诧异一边还是答道:“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动物毛,只知道是北地过来的。”高釉做大惊失色的样子:“北地?莫不是辽地?”
不等淑娘回答,高氏便脸上变了色,提高了声音:“釉釉说的哪里话?咱们大宋没有北地了吗?”淑娘虽不解高氏因何有些发怒,还是说道:“婆婆说得没错。这皮毛原是我娘的嫁妆里带来的,据爹说的乃是河北西路沧州那边客商带来的。因放了怕有二十年了,所以稍有些黄,手感也没那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