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陶婉白一挥衣袖,道:"我们走。"
看着被四五人拥簇而走的陶婉白,秦项令笑道:"还真有点那个味道。"
他这话一出,众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口,从发生火灾以来沉默压抑的气氛,终于一扫而空。
晋苍凌意有所指的道:"想不到,原来玉安这么牙尖嘴厉。"
玉安不知道身为皇家的人福威郡主,是怎么看这个原本应该是堂哥的皇子,也不知道身为朝廷官员之子的其他人,对晋苍凌这个身份有什么看法,可她于晋苍凌来说,却像是窥窃到了他的秘密,又被他发现了一样,有些心虚,有些不甘。
可身为一个成年人,有着成年人思想的玉安,肯定不想在一个毛头的孩童露怯,所以,对上晋苍凌,玉安尽量让自己不要想起在地道里曾说过的话,她笑盈盈施礼:"多谢晋公子夸奖!"
看晋苍凌瞬间呆楞的神情,甄幸儿偷笑出声,沈纤云却是放声大笑,拍着玉安的小肩膀,道:"安儿,难得你还有这样的一面。"
说笑了一会儿,便有马车行来,原来是谨王爷派人来接福威郡主了,见只有她一人府中有人来接,福威郡主道:"大家都上车吧,天色不早了,家里怕也在担心,我让车夫一一送各位回府。"
犹豫了一下,众人觉得在这寒风冽冽中等也不是回事,便点头,上了车。
余富正是后来才来到京城的,世家贵族那边的府邸以他的身份是配不上的,因此,相比其他人,余府是最偏路的,福威便先行决定送玉安和余眉儿先行回府。
看着代表谨王府的马车远走,另一边的陶婉白眼中闪过一丝阴沉,早晚有你后悔的时候!
茉青回来时,玉安刚从静逸院回到玉竹苑,两人相见,玉安高兴于茉青平安归来,茉青提了一晚上的心,在见到玉安终于落了下来。
【讲真,最近都在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iiread】
发生火灾时,茉青在遍寻不到玉安时,只能顺着人流走,幸好"天下第一"离火灾现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她顺着人流,倒是比玉安等人还早些到达了安全的地带,却还是在那人海中搜寻了一遍玉安,见没有消息,她一方面担心玉安,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安。
在见到玉安的那一瞬间,她的眼泪都流了出来,她原本以为自己回到余府会受到惩罚,没想到老天对她还是不薄。
玉安安慰了茉青几句,便让她去歇着了,而她自己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没有睡意,今晚发生的事有点多,她要让自己好好的想想。
年纪小就是有一点好处,睡眠不足也不会有什么黑眼圈,尽管一晚上没有休息好,玉安还是打起精神给张氏请过安,便一直在玉竹苑等余富正归来的消息,她想知道昨晚的火灾,灾情大不大,损失大不大。
余富正回来见门房有玉安院中的丫头,自然知道玉安想了解情况,他只是让小丫头传话,说自己在书房等她。
玉安一接到话,便起身前往余富正的书房。
书房中,余富正负手而立,面露沉思,玉安进来,他开口的第一句就是:"你昨晚说,登星楼有一道地道?"
"是"玉安点头,昨晚的事,她回来便一一和余富正说明,除了她后来对晋苍凌说的那句话,遇到大皇子还有那个夏大人,及他们所说的话,它都没有隐瞒余富正。
至于为什么没有说她和晋苍凌对话的事,是因为她觉得既然晋苍凌当时放过了她,没有警告也没有威胁,那之后他定然不会在秋后算账,和余富正说了,他未免又要觉得自己办事不利。
"京中很多人都知道那条地道?"余富正又问道。
玉安低头回道:"经常出入登星搂的客人几乎都知道。"
余富正犹如梦呓一般,低声呢喃:"这么说,皇上也是知道的?可为什么他会允许有这么一条几乎贯通整个京城的通道存在?他是不是知道这登星楼的主人是谁?"
玉安垂首,只当没有听到余富正的呢喃。
余富正抬头看了她一眼,道:"知道你关心昨晚发生的事,起火的原因没有找到,只知是一个布庄先行起火的,接连烧毁了十几个店铺,我们余家也有一个铺子遭遇火灾,至于人员伤亡,周围倒是有不少的人因房屋倒塌受伤死亡,其余地方倒是无甚大碍。"
还是有人死亡的,玉安心中叹气,问道:"这些损失,朝廷会补偿吗?"
"补偿?"余富正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大笑半天,反问道:"朝廷为什么要补偿?"
玉安疑惑的看着他,轻声问道:"在天子脚下发生火灾,皇上怎么都应该有所表示吧?"
"是会有所表示,却不是你想的那样。"余富正嗤笑道。
"我们余家铺子的损失怎么办?"玉安又问。
余富正只给了玉安一句话,就让她回玉竹苑去了,"自己承担。"
回到玉竹苑,玉安一个人独自坐了会儿,便把这事抛到了脑后,这事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官员女儿能管的,还有几日书院开学,为了防止魏院长又发什么神经,她还是早些做准备的好。
这次开学,余安灵也跟着玉安一起到了书院,将她送到新生报道的地方,玉安交代了几句,便回了子居。
院子里还是离开的样子,可能因为好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居住,给人寂寥的感觉,唯一不变的是,那条小溪一如既往的徐徐流淌。
书院的生活一成不变,玉安等人偶尔去郊外别的村庄里教学,上河村的教学,他们早已完成,许是因为上河村是他们第一个教学的村庄,玉安等人闲来无事时,常去余富正出资建起来的那个学堂相聚。
当然,除了上河村,京城附近别的村庄,余富正也有出资修建学堂,只是比起上河村来,差了一点。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书院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玉安几人转眼间就上了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