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安见余富正和张氏两人半晌无语,抿抿唇,接着道:"女儿知道余家有为朝廷捐赠大笔银两,可那毕竟代表的是余家对皇上忠心,女儿捐的这点银子,只是因为那些正在受苦的灾民,女儿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只想尽自己的一点努力,让他们能穿的暖一点,吃得好一点。"
张氏回过神来,嗔了玉安一眼,笑着道:"看安儿说的,像是母亲舍不得这几百两银子似得。"说着,转头对身边的人道:"去把大小姐这几年的份例都拿出来。"
余富正点头道:"以后安儿每月的银子交给她便是,小孩子的好奇心很强,碰到什么喜欢的东西,也让她手头上有些银子能买。"
张氏笑着附和:"就如老爷说的,之前是妾身考虑不周,忽略了。"
不大一会儿,春樱便把几张银票交给了玉安,玉安也不看,转手便递到了余富正面前,笑嘻嘻的道:"之后捐赠的事,还请父亲帮忙。"
【讲真,最近都在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iiread】
余富正接过银票,看着玉安满是笑容的小脸,只对张氏道:“以后安儿每月的例银涨到二十两吧。”
张氏一呆,面带踌躇:“老爷,余家的例银向来比别的府高,府中嫡出的姑娘们一个月十五两银子,在外面已经是难得的了,现在给安儿涨到二十两,不是和嫡出的公子哥都高了吗?”
在张氏心中,儿子的地位比女儿的高是理所当然的,现在如果给玉安的例银和她两个儿子的一般,只怕会无形中把玉安的地位提高不少,最起码在下人们眼中,和她的两个儿子没什么区别。
余富正不在乎的道:“都是嫡出,分那么清干嘛?各府自有各府的规矩,我们余家为女儿涨个例银,别人还能说什么?”
张氏呐呐的张张嘴,余富正是当家的,他决定了事,她是没法子改变的,况且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每月多给玉安五两银子而已。
余家,最不缺的便是银子。
不管张氏心中怎么想的,玉安已经满是笑容的谢过了余富正,能多五两银子是五两,难道还有人嫌银子多不成?
第二天,玉安从功德院中出来,便见阿雄等在门口,不由奇怪,相问之后,阿雄只拿出一个香囊,交给玉安,道:“大小姐,老爷说让您拿着这个,不要多问。”
玉安打开,见里面像是昨日她才给余富正的银票,不由皱眉看着阿雄,阿雄笑嘻嘻的道:“大小姐,老爷自有安排,您只管听着便是。”
玉安点点头,余富正也算是条狐狸,她虽有前世的记忆在,可对于余富正这个本土的人士来说,她还差得远,况且余富正此时又不会做什么不利于她的事。
安心的收下这些银票,玉安对阿雄道:“阿雄只管去回父亲,便说女儿一切听父亲的。”
桃红一路上眼睛频频看向玉安捏在手中的香囊,很是好奇余富正到底交给了玉安什么东西,这么明显的神态,玉安怎么可能没看见,她也不理桃红,回去私下里交给卫嬷嬷,只道不要告诉别人。
日子过得很快,在京城的人们感受不到西边遭受冻灾的气氛,大家都顾忌着皇上,难免这个年就过得清减许多,这并不妨碍新的一年到来时,大家欢喜的心态,皇上也不能因为一方有灾,便不让大家都不好过,新年还是一样过,除了没以往吃的好,穿的华丽,低调了不少,来往也少了。
不过,这对玉安来说没什么区别,反正和她有血缘关系的人,她都没什么感情,除了必要的礼节,她的日子还是和平日里一样。
腊祭是腊月二十三,玉安这才知道这和前世的祭灶是一回事。
这天,天色还很早,静怡院中的王嬷嬷便来了玉安的院子中,说是夫人吩咐今日由大少爷带着几位弟弟妹妹去城外的清山寺,不用过去给她请安了。
此时玉安刚刚起身,卫嬷嬷给玉安转达了王嬷嬷的话,在一旁伺候的桃红立马嚷嚷道:“即是让大小姐今日去祭庙,怎么都应该提前打个招呼,我们也好准备些东西,怎么事到临头了,才来告诉大小姐,这一会儿吃过早饭便要出发了,我们那儿还来得及准备?”
卫嬷嬷心中也有意见,只是她不能说什么,只道:“王嬷嬷说,夫人一切都准好了,小姐只要收拾妥当,赶在辰时三刻出发便好。”
桃红这才呐呐无语,玉安只是点头,表示明白,她之前几年在无垢寺时,只知每年的这一天,卫嬷嬷会准备东西到大雄宝殿去上香,具体今天怎么祭庙,需要准备什么,她们没说,她也就没问。
今日,张氏既然都说了这话,她也就什么都不用准备,毕竟她代表的是余家,相信张氏心中是很明白这点的,她不会让今日的庙祭发生什么意外。
等一切收拾妥当,玉安赶到前厅时,余家的几个孩子除了余安寿,其余的都到齐了,张氏正在叮嘱着余安乾,让他路上照顾好弟弟妹妹。
余安顺见玉安来了,不由用大家都能听到的声音道:“安妹妹可是有什么不妥?怎么来的这么迟?大家都在等你了。”
对于这个一向看自己不顺眼的哥哥,玉安能用的方式便是视而不见,她不回答余安顺的话,径直走到主位上坐的余富正和张氏,行过礼,道:“女儿来迟了,让父亲母亲久等了。”
在过年这种喜庆气氛的衬托下,谁也不会自找没趣,当然,除了那个不会看眼色的余安顺,张氏面带笑容:“不晚,正好,女儿家出门难免事情多点,好了,人都齐了,大家便准备出发吧。”
众人起身纷纷向余富正和张氏告别,余富正招手叫过管家,知道马车都准备好了,别摆摆手,余安乾领着弟弟妹妹出了府门,上了马车,向城外的清山寺走去。
余安乾两兄弟在书院是有学骑马的,只是到底年纪还小,才十二岁,城外又不比书院的马场安全,两人便都在余富正和张氏的要求下,和玉安还有余安灵坐进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