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女频 书库 看漫画 看电影
搜索
今日热搜

第六十四节梵文咒语

作者:雨季 字数:3399 更新:2023-01-21 22:48:54

这时班长和老柯叫住了我和三子,说是这个地方不能多呆,万一再发生些什么奇怪的事情,后果可想而知了,况且这会儿又发起震动,只是趁着现在还没有发生,拿些有值钱的东西,也好到时候去古董市场,搞个不错的价格,卖上几个钱来。

虽然话是这么说的,可是要想在这人不人鬼不鬼的地方,别说是捞上几件有价值的东西了,就是能捞到东西,已经很不错了。三子听了班长的话,也得没的着落,只是拿着手筒跟了班长和老柯,朝那旁走去。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也不知是我们因祸碰到的幸事,还是托了胖子的福,还真的在这所谓的“黄河眼”有了很大的收获,老柯最先发现的则是白壁一双,后又有一些古时候的铜钱,这种铜钱更确切的说是明朝时候,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在铜钱附近的石壁上居然有一些只有班长能看得懂的“梵文咒语”。

按理说这“黄河眼”怎么会有“梵文咒语”更何况这里所发现的铜钱也是明朝时候的,怎么会无缘无故有“梵文咒语”刻在这里面呢,还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据班长介绍,小时候,他的家乡曾是一座门外有黄泥大土岗的小城镇,后因战争,方才离开了那里。大土岗虽说不算太高,起码也有上十几平方公里的样子,那儿的人管叫它“东门岭”。东门岭很宽阔,却没有山岭的模样,不外乎是一大块沟壑堆叠形成高低起伏的黄土高坡。

因为岭脚处距城门只有两三公里,所以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了千年的历史,并且这在军事地图上也是一个制高点,自建城以来,城内及其附近的古人死后大都安葬此地。老柯小的时候,曾在那里做过修建房屋的杂工。要知道在那里,只要是挖上一条三、四十公分大小的水沟,都会有许多人骨的陶罐出土。也正是由此可以揣测处:先前这一大块高坡必定是古冢旧坟累累,甚而是豺狼出没尸骨遍野的地方。

到了后来,在这块高坡的稍平缓的地方,就开始大规模圈地,陆续建了统辖数县的政府及各类机关。延宕到解放后,这一带便是许多政府机关单位以及兵营的所在了。待到班长十来岁的时候,印象中这一带已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高墙连着高墙,墙内鸟语花香草树蓊郁却气氛肃穆,也是一般人难以随便进出的威严处所了。然而,墙外的野地里,却多有一丛丛的野玫瑰、荆棘和矮小的灌木。

在一些或者取黄土铺路或不知什么原由形成的沟壑里,多见凌乱的森然白骨。每遇大雨过后,低洼积水处偶尔露出些髑髅,一些喜欢钻洞的鱼或蛇常以其安家,倘被晃动的人影惊扰,便将髑髅中的泥和水搅得“哇啦啦”地响。小伙伴们每每遇上这种情况,必是一哄逃散,免不了数日惊魂了。

可有时被那些长年盛开的艳丽的野玫瑰花所引诱,或受了女孩子们的蛊惑,也会冒险去采摘,又常被藤萝交织的花根处成堆的或黄黑或惨白的半隐半现的人骨所阻隔。这点印象是班长极深刻的地方。

由于从七、八岁时起,班长便常常做些房屋修建的“泥水小工”的活计,到了十多岁时,虽各项需要些手艺经验或简单的几何计算的工作已相当熟练,但那时没有也不准有私人的建筑队,除偶尔有需三、五个人,十天八天的私家房屋以修缮为主的小工程干外,空闲时便去应聘几家国营建筑公司的临时性“泥水小工”的工作了。

那时的国营建筑队是按军事名称来编制的,班长所在的一个小队便称为某“连”某“排”。一个“排”大约有二十多个正式国家工人的师傅,或称为光荣的工人阶级;而很费力气又不需要技术的“小工”“杂工”,便临时招聘些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或山区乡下的农民充当。班长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直接指挥班长的“排长”很是通情达理,抑或有些怜才惜才罢,工作中发觉班长的技术熟练程度与正式师傅们无差,有时任务紧张或一些零碎的收尾工程,多派班长做轻松些的要是师傅才能做的工作。

有一次,随建筑队来到了先前坟冢累叠的东门岭的一幢楼房工地,不过,高墙之内的这里已是草木扶疏花树迤逦,粉墙青瓦的小楼点缀其间;这在民国时,已是达官贵人进出的俨然处所,这也是用作招待官员的地方。干活中,和气的“排长”因不忍心年纪最小的班长也干那些苦累的“小工”活罢,便派班长专职开卷扬机。

虽不能与后来的大型升降机相比,却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机械了,主要负责建筑材料的升降输送。工作便是坐在卷扬机机座上的软皮椅上,手把电源开关,或前进或倒车,偶尔脚上也加点刹车……因头顶上方有一块篾席遮盖,免了些日晒雨淋,这是班长当时所做过的工作中属最光荣的工种之一了。

工程临近结束,便要清理楼房前成堆的建筑垃圾,以便续建些假山花圃之类的后期装饰工程。差不多清理完毕,在开挖用于喷泉储水的水池时,忽地被一块近半间房大小半球体形状的,土话称为“灰沙”的三合土阻挡了。“灰沙”是没有钢筋水泥之前,古人用河沙、黄泥、石灰、糊状糯米饭加蔗糖搅和蒸熟,再加以不计工作量的夯筑捶打而成,主要用于有钱人家的墙基、碉堡、城墙和坟墓,特别的坚固而且特别的有韧性。这块巨大的“灰沙”不知何因埋在地下恐怕也有几百年了,虽表面已斑驳陆离,却是一锄下去,也只能凿出一点点白印。后来工友们的嘈杂咒詈声吸引了班长,走下卷扬机过去一看,便惊讶:

“这——,可能是座古墓……”第二天或第三天罢,来了七、八个或十多个的罢,乃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可能是文化界戓什么界——那时还没有专门的考古人员——方面的人物,围着那座古墓指手划脚地高谈阔论了。

这时那快巨大的“灰沙”的边缘已用重锤砸碎挖去了一些,只是越往中间越厚,也越是坚固,便有人提议从一边捆上钢丝绳用卷扬机掀翻。于是,班长开动卷扬机,凭了娴熟的操作,几个突然的急进急停,在其他人的钢钎木棒的协助下,将底部还嵌有一块石板的“灰沙”如愿掀翻,露出用古老的砖块砌成的水井状的墓穴。

但有一面的砖块已破碎塌落,预示着此墓在古代可能已被盗过。因墓穴很小,大约只能容下一把铁铲,接着很快便将朽成碎片的木椁可能是一只很小的木盒和於泥清理完毕,仅取出一只也破碎但基本保持形状的有盖的白瓷瓦罐。

那时的人们大概并不太表现出贪婪,也敬畏墓穴中取出的东西,都站得远远地观看。唯有班长懵懂而且好奇,关了卷扬机电源,钻进那帮眼镜琳琅的人群中,观看那只釉面剥落花纹斑驳的破瓷罐,便得了一番意想不到的羞辱式的“奇遇”了……“记不清开始那帮或蹲或站的人‘阔论’了些什么”班长说道,“只听他们一致认为:瓷罐是古代人的日常用品,是用来埋藏金银财宝的!而我却不知趣地大声说:‘不对,这是装骨灰的!’”话音刚落,两三副眼镜或轻蔑的眼光盯住班长。

那瓷罐罐口上倒扣着一只近似大瓦碗模样的陶盖,除陶盖边沿有一行用黑漆写的模糊的朝代年号和甲子纪年外,中间还写有几个古怪的文字。那帮人又“阔论”起来,而且以为是“姓名”或“家族符号”。班长听罢却大笑道:

“这是梵文的安魂语。”

所有的眼镜和更蔑视,甚而至于有些怒气了的眼晴全盯住了班长!

揭开陶盖,里面还有一小瓷盖,盖上仍有两、三个古怪的字。这时,不谙世故的班长,完全听不出那些人中的某一个忿怒的语气,回答道:“这是梵文的咒语。”终于,将那些俨然的人中的一、两个激怒了:“你知什么屁臭?这不是埋藏金银的为何有人盗?!”

“以前盗墓有规矩,不完全拿完,多少也一定要剩下一点点,现在一文铜钱也没有……”班长无知地反驳:“既然用来装金银,为什么要埋在如此坚固的墓穴里?”“……火葬场尚未建好,你便知这是装骨灰的……”很得意的质问话引起一阵肆意的哄堂大笑……。

“是的,以前佛教流行,古代有些信佛的人也采用火葬……有过皇帝几次下诏书,严禁火葬……”终于听出了些话意,仍据班长所知辩道。

“是那个朝代?!那个皇帝?!那一天下的圣旨?!你见过吗?!……信口雌黄……你说什么屁安魂语、咒语!你读出声来听听……”

其实班长也是多干了些挖地沟垒墙砌石,上房翻修屋瓦的活计,见过些“秦砖汉瓦”或“断碑残匾”之类的东西而已,那里便回答得出那些咄咄逼人的厉声呵斥!……终于,在哄笑声中悻悻地退出了人群。然而,从心底里看不起那些道貌岸然又自以为是的人——竟是这样的货色!

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然距那次“奇遇”还不到十几年的时间,而且那些呵斥哄笑班长的人中的一些,却俨然是某方面的“名人”。

这便是班长小时候所经历的事情,只是关于那段魂语、咒语什么的,班长依然相信,虽然事隔多年,班长却依然记得如此清楚,也正是这个原因,才是班长一眼就看出了石壁上刻得那些不为人知的“梵文咒语”。(未完待续)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