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每次泛滥都会带走许多的人,就连我爷爷讲的那件“黄河奇案”也不例外,几百个人,转眼间就被黄河的河水给埋了进去,别提有多么的悲惨了。后来我和我爷爷下海的时候,隐隐约约之中,看到有几个长得像是“海人”的模样,从我眼前游过去,也不知道当时是幻觉还是真的,大概有五六个,这些“魂灵”像海参那样,密密麻麻的细条在海里面摆动着,身子细长,占据了全身大部分体积,眼镜和鼻子都很小,耳朵却很大,倘若不仔细观察的话,还真可能把它当成是海参呢。
不过这种“魂灵”还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头部长有一个很小的冒顶,冒顶和眼镜只有几厘米的距离,而且冒顶也很小,像是恰在“魂灵”的头部,这样一来,耳朵便显得更加大了。史书上一共记载了三种“魂灵”,我和我爷爷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另一种就是我们现在碰到的,尾巴很细小,手指比刚发芽的枝条还要细小,头部倒没有所谓的冒顶,耳朵很大,鼻子和嘴巴很小。
还有一种“魂灵”最不常见,见到它,灾难即将降临。这种“魂灵”一共有八种颜色,也是自然界所独有的,我看史书上说第三种“魂灵”的头部是红色的,鼻子和嘴巴是黄的,耳朵是绿色的,手臂和手指是橙色的,尾巴呈现赤色,中间的身子从上到下依次为青、蓝、紫色,这三种颜色各占据身体的三分之一,不过这七种颜色除了头部的红色比较明显外,其它的六种颜色都很浅淡,眼镜则是这七种颜色的混合,构成了第八种独有的色彩,据说这种“魂灵”在有太阳的光线下,从眼镜里面能够折射出彩虹来,又名“七彩魂”,一般情况下,看到“七彩魂”的,不是发生地震,就是海啸,巨浪什么的,很灵验,不过这种“七彩魂”很难见到,只有在灾难发生的前几秒中才会出现,所以就算见到的,也会在几秒内,被灾难带走,不过史书只是这么记载说有这么一种“七彩魂”,关于发生的相关事件倒没有记载过。
这就是在我和我爷爷这么多年下河时,在黄河里面的所见所闻。冬天撞见“尸抱船”、“鬼藏人”;夏天则是看见“魂鳖子”、“魂灵”之类的东西。但要问除了这些东西还会有什么东西的话,倒还真有一件,那就是“赶尸”。
“赶尸”在我们这里也不算罕见,每年都举行一次,在二月初二的这一天举行的。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满仓,小满仓。”老人们所知道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也莫过于关于武则天了。
武则天称帝之后,大唐天下一夕姓武。武则天则该国号为周,自称周武皇帝。当然这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妇女从“三从四德”的闰闱中走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这对封建的传统无疑是一个震撼。传说中讲武则天做上了天子皇位,却惹怒了玉皇大帝,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男人掌管天下,哪有让一个妇道人家去治理国家的。于是玉皇大帝传命太白金星,叫他通知四海龙王,三年不得降雨到人间,以示对武后的惩罚,四海龙王便按照玉帝的命令。这样一来,不但庄家保不住,百姓们吃水都困难了。
三年无雨,谁最苦?当然是百姓了!你总不能让武后和她的大臣们去饿肚子吧。群主和神祗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总是将无辜的百姓作为无谓的牺牲品,司管天河的玉龙见人间生灵涂炭、万民悲怆,便动了恻隐之心,不顾玉帝的命令,决心拯救人间。玉龙在在天河里喝足了水,开始布云施雨,普降甘霖。玉龙虽然救了万民,却惹怒了玉帝,玉帝便对玉龙说,待至金黄色豆花开,放他出去。
天下百姓为了感谢玉龙的救命之恩,决心想法子救出玉龙。便约了天下各处的人家,在二月初二的这一天爆炒金黄豆,于是就有了老人们所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大满仓,小满仓。”
对我们来说,二月初二则是一年中头一天,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准备许多的贡品,扔到海里面,当然这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自发的行为,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黄河里面的那些东西,说是为了这一年能有个好的兆头。不过说来也奇怪,等第二天去下海的时候,却从未打捞到过那些扔到黄河里面的贡品。你想,那么多的贡品,不可能仅在一夜之间就全部被海水给冲走了,老人则都说是被尸体带走的。
不过夏季是黄河泛滥的季节,到了冬天,经常会碰到一些捞沙队的来黄河这边淘沙,他们倒是从来不管什么“尸抱船”、“鬼藏人”的传言。
我也曾接触过这些捞沙队的人,每年秋季刚过完,村子上就会时不时地来上一些陌生人。别看那些捞沙队每次回去都能卖上很大一笔钱财,做起来却是很难。他们绝不是随随便便找到一片水浅的地方就开始淘沙了。
淘沙也是很有讲究的,每次都有许多想进捞沙队而未能进去的。捞沙队有严格的分工和制度规定,这就是捞河沙的行当了,说起来容易,里面的说道却是多了去了。毕竟他们要从黄河里面掏出东西来,按照老人的说法那就是在向河神要东西,跟着河神讨饭吃,虽然他们不相信“尸抱船”、“鬼藏人”但他们对于黄河来说还是很恭敬的,每次捞沙之前,都会祭拜一下的。
捞沙队的工作分为寻沙、捞沙、洗沙、存沙、守沙、送沙这几部分。捞沙队也是按照这几个步骤再分为不同的小组,这其中,捞沙、存沙和守沙是最为重要的。
所谓的寻沙,就是捞沙队里一些经验老道的师傅,凭借着江水流动的方向和流速,以及江水里面的那股“味儿”,就能判断出江底什么地方有沙,什么地方没沙,河沙的品质如何,值不值得去捞,捞出来大概能卖个什么价位的。
捞沙嘛,顾名思义,就是怎么才能把沙子捞出来,这倒可以借助一些机械仪器。从二战开始到中国解放前期,德国的军备机械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最著名的克虏伯兵工厂是德国的军工心脏,那里汇聚了德国的大部分生产公司,比如西门子公司、宝马、奔驰、容克等,其中奔驰公司是制造战车的,宝马是制造飞机引擎的,克虏伯制造坦克、炮弹等,为了战争的需要,德国政府把民用企业发挥到了军事里面,正是这样才极大的推动了德国的军事力量,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起因于德国了。
既然德国的军事机械这么强大,为什么最终会输?你想,那么多的人去打你一个,你能抵挡得住吗。德军战败后,美国倒是缴获了不少的军械,后来中国发生内战,老蒋又从美国那里买了不少的残品,至于说是残品,就是美国正打算抛弃的东西,到了老蒋的手里,反成了如获珍宝。这些机械不仅笨重,而且耗油很大,运到中国后不久,革命就解放了,辗转反侧,又落到了这些捞沙队的手里,几经改造,就成了他们今天用的捞沙机械。
捞完沙子接下来就是洗沙了,把捞出来的沙子通过水洗分类,分离出各种等级规格的河沙。存沙是在卖出沙子之前需要在工地上存放一段时间,去去河底的阴气。守沙当然就和洗沙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晚上,防止有偷沙或者是其他事情的发生。
再接来是送沙,直接地说就是把河沙运送到买家那里。可是为什么说捞沙、存沙、和守沙是最为重要的步骤呢?
按照捞沙老人们的说法,在这三个环节中是在黄河的附近进行的,最容易出事,也最容易不小心得罪河神,所以需要慎之又慎。至于去他环节大多是和人或者自然打交道,到底会遇到什么奇怪的东西……,那就不好说咯。
虽然这些捞沙队每年只有冬天会来,但他们对黄河造成的伤害确实非常大的。我们下海的,只是打捞黄河里面的“东西”,而他们打捞河沙的做法,更确切地说是在更改黄河的河道。沙子是在河水的下面,你把河岸附近的沙子掏出来了,地势自然就变低了,地势一旦变低,后果很严重的。随着河水的冲击,被开挖的这些地方会比其他地方的水位地上很多,慢慢地,会在这条河道上产生很大的落差,落差一旦形成,黄河决口了。
黄河的河水一旦从决口流出来,这比洪水泛滥还要严重,一片土地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茫茫的大海,当然最为受灾的还是我们这些生活在黄河附近的人们。
虽然这种决口需要河水几百年的冲蚀,但是一旦这种隐患存在,灾难肯定是要发生的,到时候也只能殃及子孙了。
再来说说古董买卖在我们这里的情况。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是做勘察的,一般来说,听到“勘察”二字,怎么说家里都会收藏几件像样的古董。我们这边做古董买卖的是在“枣子园”里面进行交易的。要说“枣子园”,则是之前地主家后院的一片果子林,后来革命解放了,把地主家的钱财统统给没收了,说现在是人们的天下,大家都是贫苦百姓,你就为什么私藏那么多的钱财?不给,不是把你抓起来就是狠狠地揍上一顿。(不见得所有的国民党都是坏人,也不见得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是好人,那个时候,对于地主,我倒是还很同情的)地主被这么一折腾,反倒是恼火了,一来没有犯法,二来钱多反成了罪名,这些钱财本来就是自己家祖辈们留下来的。怎么办?闹革命,怎么闹,和老蒋一样,搞个大暴动?你还没开始人就被抓走了。
所以革命刚解放的时候,“打地主”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地主被带走后,“枣子园”就空了下来,村子的人们有事没事都会去“枣子园”走上一回。七、八月份的时候,是“枣树园”最为人多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是枣子成熟的时节,当然也是做古董买卖最佳的时期。
不过在“枣树园”做古董买卖的,大多都是私人交易,只要价格合理,卖家愿意,那就成交了。要说比较正经一点的当铺,也有几家,在镇子上,离我们这里也不算太远,几里路的距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