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慌忙跑到副排长身边,顺着他惊讶的目光猛一抬头,不由个个都楞住了。
城楼的大红须弥座不知何时消失的无影无踪,代替它的却是一级一级数也数不清的石砌台阶,就像南京中山陵的千级阶一样,层层叠叠,望不到顶。但是只要往后退上几步,阶梯就消失不见,被刷成朱红大漆的须弥座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
老狼来回走了几遍,人都快傻掉了:"真是活见鬼了!这天安门怎么忽隐忽现的,简直就是在变戏法嘛。"
戏法?这倒给我提了个醒。祖父还在世的时候,有一次除夕之夜,他将珍藏的四副画轴拿出来给家人欣赏,顺便给我们讲这些画的作者、出处和典故。祖父虽然从商,但是学富五车,讲的是头头是道,妙语连珠。末了他又跟我们说,中国古代有无数超一流画家,流传下许多传世精品。但是他个人觉得最神秘莫测的莫过于南唐李后主送给宋太宗的一副《牧牛图》。图中有一牛,白天看,那牛在牛栏外吃草,夜间看,那牛却卧在牛栏内。宋太宗甚是惊异,找文武百官询问,皆不知其究竟。于是太宗告之天下,广求其解。后来有个一叫暂宁的僧人揭榜进言说,此图本是在牛栏内外各画了一头牛,一头用海南珠脂调色画的,只能在夜间看见,一头是用沃焦山石磨色画的,只能在白天看见。太宗原想亲自验证,但是无奈珠脂和沃焦山石难取,只能作罢。于是"活牛"入画的技法变成为了千古之谜。
我把《牧牛图》的事情跟大伙讲了一遍,猜测说:"我想肯定是设计这座城楼的能工巧匠利用了某种光学原理,才做出了这么巧妙地视觉戏法,欺骗了我们。"
话是这么说,但我心中明白,不管《牧牛图》如何神奇,那也仅仅是一幅画,到底无法跟眼前的恢弘建筑相比。而且画轴的戏法是用神奇的颜料来完成,这么大的一座城楼靠的又是什么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