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定下了进攻扶桑过全境的计划,梁山人马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粮草,兵甲,武器,火炮……梁山登岛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里,梁山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首先,他们建立了居住点,滨海小镇,以及四个军寨。
其次,他们开辟了大片的农田,为了让所有登岛的人有足够的休养生息的时间,数年内,梁山都不准备征收农税,甚至可能还要再减产之年予以补贴。
再次,武器方面的进步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火炮。之前的火炮完全是铜铸的,太软,连续打多炮之后,炮管就会发生融化的迹象。曹岩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发言权,他也不懂得这些东西,不过他也知道什么叫合金,他将合金的概念教给了梁山的铁匠,由他们自己去实验,目前已经能够稳定制造三种合金钢,其中有一种就是火炮专用钢材。
最后,梁山人马在这一年时间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弄到了不少俘虏。附录中,有会说汉语的,已经被梁山重点关押起来。这些人负责日常的情报翻译,梁山答应给予他们好的生活,但前提是要将扶桑国拿下来,在此之前,这些人是不可能被放出去的。
而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扶桑国的情报越来越充实,梁山也渐渐的弄清楚了这扶桑国近几百年的历史以及目前的状况。
说起来,别看这扶桑国孤悬海外,面积也不大,人口也不多,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内部却混乱不堪。
大约是二百年前左右,扶桑国内几乎同时发生了两大叛乱事件“平将门之乱”与“藤原纯友之乱”。
前者发生在承平5年,后者发生于天庆2年,故史称“承平、天庆之乱”。平将门属于桓武平氏一族,定居下总地方,承平5年的时候,其与同族发生内讧,朝廷进行干预。为此他纠集反抗国衙的关东武士驱走关东北部地方官,并在4年之后宣布关东八国独立,在下总猿岛筑起宫殿,自称新皇。
得到这个消息后,变得有些惊慌的扶桑朝廷于公元立刻派军征讨,但征讨军未到,叛乱已被平氏同族平贞盛和下野押领使藤原秀乡平息,这两人都是地方武士。藤原纯友是伊豫国的“椽”,承平5年时率千余只船发动叛乱,袭击淡路、赞歧两国国府,迈进九州大宰府。6年后被源经基平息。
连续发生的“承平、天庆之乱”说明,扶桑朝廷此时已无力镇压叛乱,必须借助地方武士的力量了。
从这时起,地方武士的实力也开始得到中央的承认。
此后,又发生了开始于房总而又迅速扩展到上总、武藏地方的“平忠常之乱”,朝廷在派出的将领表现无能之后,又改派了清和源氏一族的源赖信,得以迅速解决了问题。这里比较搞笑的是,据说当时源赖信解决此时的时候,只以他的名号就使平忠常丧胆,不战而降。从此,平氏势力在关东便被源氏取代。二三十年之后,东北地方相继发生安倍、清源两氏的叛乱“前九年之役”与“后三年之役”。
由于扶桑朝廷先后起用了源赖信之子源赖义及其孙源义家,两次叛乱才得以平定。
但也因此,源氏势力从关东地方又扩展到东北地方。
在这期间,源氏同关东武士“生死与共”、“团结如一”地进行了战斗,结下牢固的封建主从关系。
源义家威名大振,越来越多的关东地方在乡领主、名主象从前对待藤原氏摄关家那样,向源氏寄进土地,请求保护,朝廷对此感到恐惧,以至发令禁止。
原来仅仅由出身畿内地方的名主武士组成的源氏武士团,如今已经成长为以源义家那样“武士栋梁”为核心的,在广阔地区拥有势力的强大的武士团了。公卿贵族面对现实虽然不得不承认源氏的武力,但对源氏武士团首领仍以身份卑微而加以歧视,封闭其进入中央政界之门。
源氏势力至源义家时达到顶点,此后便走向下坡。
与此同时,桓武平氏虽由于平忠常之乱而失掉关东地盘,但从在平定平将门之乱中获有战功的平贞盛之子平维衡时起,把根据地转移到近畿地方之一隅伊贺、伊势之地,被称为“伊势平氏”,而自维衡的曾孙平正盛、正盛之子忠盛时起,开始与院政政权结合,进入中央政界。
另一方面,除了皇室同摄关家的矛盾外,在上皇与天皇之间以及藤原氏内部也都存在着矛盾,并且这些矛盾又总是和新兴的源氏、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之间,每一个武士集团内部的矛盾纠缠在一起。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的发展,终于导致保元元年的“保元之乱”和平治元年的“平治之乱”两次大混战。
在“保元之乱”中,依靠源为义、源为朝父子及平忠正等人兵力的崇德上皇,左大臣藤原赖长一派,被借助于源为义之子源义朝和平忠正外甥平清盛兵力的后白河天皇,藤原赖长之兄关白藤原忠通一派击败。这使贵族们认识到,不只地方之乱,就是中央皇族、贵族之间的对立,不依靠武士力量也是不能解决的。此后平清盛受到后白河院重用,扶摇直上,这又加剧了平清盛与源义朝之间的矛盾。在3年后的“平治之乱”中,平清盛终于击败了他的对手,源义朝在逃亡中被杀,其子年方13岁的源赖朝幸免于难,被流放到伊豆。
同时,保元、平治之乱也为平氏掌权铺平了道路。
那么这个平氏到底有多厉害呢?
历史上的公元1167年,平清盛取得太政大臣之职,官邸设在京都的六波罗地方,在那里发号施令,所以他的政权史称六波罗政权。平清盛从贵族、寺社那里夺取庄园,把以畿内,西国为中心的500多所庄园和达全国半数以上的知行国弄到自己手里,任命自己的家臣为领国的国司,任命顺从平氏的武士担任一部分贵族庄园的“地头”,令其管理。另外,和采取闭关政策的贵族政权不同,平氏政权采取与南宋政权通好的政策,积极推进日中贸易。为便于南宋大型船只驶入濑户内海,曾动工开凿音户海峡,还在摄津的福原筑港,使它成为对南宋贸易的重要港口。嘉应2年,平清盛在福原别庄劝后白河法皇接见当时在日的南宋商人。南宋商人回国后立即将平清盛的行动向明州刺史报告,于是大宋在承安2年赐给日本朝廷碟状和礼品,应求扩大贸易规模。所以说平清盛对促进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方面,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iiread安装最新版。】
但是,平氏政权的革新作为极其有限,平清盛所追求的也主要是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及其一族的利益。
他没有改变原有的国家机构,只是巧妙地利用天皇、法皇、贵族间的对立而发展自己势力。
他没有制定出对于捍卫新兴武士封建主利益有着决定意义的政策。向贵族庄园派置“地头”,虽然可说是后来镰仓幕府“地头制”的先驱,但这种地头权限很小,是不能违背贵族庄园主的意志的。平清盛的保守政策使地方武士团很快丧失了对他的信赖,在经济上遭到损失并在政治上受到打击的后白河院、摄关家以及南都北岭的比睿山、兴福寺、延历寺等大寺院,自然也越来越增加了对平清盛的反感,终于在治承元年发生了受法皇指示的一伙贵族密谋打倒平氏的事件。
事件平息后,平清盛加强了恐怖统治,但反平氏政权的势力却日益增大。
一直到治承4年,也就是公元1180年,当时在中央的源赖政首先举兵,并以后白河法皇之子以仁王的名义号令各国源氏起事。源氏栋梁源赖朝举兵于流放地伊豆,堂弟源义仲举兵于信浓,源赖朝在相模的石桥山败于平氏军队,逃往安房,但旋即于同年10月率关东大小武士团在富士川之战中大败平氏军队,畿内及其他各国的武士也都乘机纷纷起来为夺取公领和庄园而战斗。
治承5年,平清盛在四面楚歌声中病死。
内乱扩展至九州和四国,几乎遍及全国。
寿永2年,源义仲进逼京都,平宗盛携年仅6岁的安德天皇仓惶出走西国,后鸟羽天皇在京都即位,于是出现东西两天皇。
同年,源义仲进入京都,后白河天皇挑动源义仲和源赖朝两虎相争,正在致力于巩固自己根据地镰仓的源赖朝,于寿永3年派其弟源赖范和源义经率军西上,灭义仲于粟津,2月败平宗盛于播磨的一谷。文治元年2月再败平氏于赞歧的屋岛,最后,3月于长门坛浦海域全歼平氏军队,扶桑的平安时代至此结束。
平安时代之前的时代是奈良时代。
自从废止遣唐使之后,发展了扶桑独特的国风文化。
天应元年桓武天皇即位,自此开始推行新政,一扫佛教政治的流弊,将律令政治推向了前台,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天皇迁都平安京,奠定了后来1100年间作为扶桑首都的基础,扶桑史上很重视这次迁都,以此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与前代的奈良时代相呼应,把自此开始到镰仓武家政权成立以前的400年称为平安时代。
藤原氏以外戚身分干政,从801年起计至1068年后三条天皇登基,长达两百余年,名义上扶桑是天皇集权,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由藤原北家所操控,是为摄关政治。可以说是扶桑政治史上的倒退。摄关家族控制了朝廷要职,律令制度形同虚设。这样使天皇大权旁落更间接造成了后来武家政治与幕府专权的情况。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发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建立了幕府。
自1068年后三条天皇登基起,至1156年崇德天皇时保元之乱为止,天皇才宣告掌握回实权。
此后大权却又旁落在平清盛手中。
直至源平合战中平氏一家被源氏家族打败,又再被源赖朝掌握实权,自此进入了镰仓时代。
可以说,整个平安时代,扶桑国内都是一片混乱。但在混乱之中,其实也是有所发展的。
比如说佛教和神道之间的关系,起先,因为初唐盛行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等佛教宗派,那是还派出遣唐使的扶桑,整个奈良时代也跟着流行这些宗派。而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唐和晚唐,那时华夏佛教流行天台宗和密教,所以扶桑也跟着流行天台、密教两宗,和唐朝一样产生所谓山岳佛教,即把寺院建立在深山丛林,以出世静修。扶桑佛教虽然是从中国移植的,但传到扶桑后逐渐本土化了,并且拥有了浓厚的镇护国家思想。也因此,奈良时代以来,佛教极盛,扶桑固有的神道教不得不退避一隅,苟全于佛教之下。但到平安后期,学习华夏的高潮已经过去,扶桑进入“国风时代”。且由于经济重心从中央转到地方,氏族势力抬头,扶桑固有文化开始复活,于是神道教又复活起来了。
建筑方面的话,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无非是扶桑本土化之后的华夏建筑,风格相近,但是规模更小,主要还是小国小民比较穷,资源也不够,而且那时候的扶桑国人身材矮小,太高大的建筑物,他们也住不惯啊。
文学方面的话,其实华夏在这个时代真的是有很大的优势。为什么曹岩要让下面的人在占据了扶桑之后推行华夏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呢?很简单,因为扶桑人能很顺利的接受这些文化。扶桑的所谓书道其实就是华夏的书法,扶桑书法本就是从华夏学来,扶桑的书法受到华夏影响并吸收了其中精髓。要知道,早在价比年前的奈良时代,当时的扶桑还没有发明假名,所以扶桑人写的都是行书和草书。平安前期假名开始产生,尽管上流社会写的是汉字,但多少有了一些扶桑风格。
但也只是有一定的风格而已,目前整个扶桑的文化体系还是建立在华夏的文化体系之上的,两者相似之处太多太多了,远不像后世的扶桑,已经发展出了自己那一套东西。或者说,这个时期的扶桑,其实就是在发展自我文化的阶段,武士道精神就是这个时期开始萌芽的,阴阳师文化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做大的,可以说,影响了后世扶桑几百上千年的文化基础,就是在这个时期的几百年间发生改变的。
可惜大陆王朝这泽火革时间点上根本就没有关注过自己这个小邻居,结果在几百年之后,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邻居,却对庞然大物的华夏造成了沉痛的伤害。几百年后的事情,说实话曹岩是管不到的,可他既然来到这个时代了,那肯定是要做些什么的。反攻北宋只是他的目标之一,拿下扶桑,同样在他的计划之中。
更何况这个时期的扶桑,就目前而言的话,其内部实在是有些混乱。
而梁山的主要对手,是平氏和源氏这两大武士集团,事实上,就之前梁山的几次行动,其实已经和源氏发生了碰撞。毕竟此时扶桑的东北地区,其实就在北海道大岛的正南面。当然如今北海道也不叫北海道了,自从梁山人马登陆之后,这里已经改称梁岛。
梁岛与扶桑的本州只有一峡之隔,不远处,就是扶桑的青森县。
哦,青森县是未来的叫法,现在的话……好吧,现在这地方其实也没什么名字呢。在官方来讲,这个地方都叫做东北地方,因为太过偏远,而且毗邻虾夷岛,所以这里在扶桑贵族的眼中可以说是相当偏远的蛮夷之地了。正儿八经的扶桑贵族,大概是不愿意来这里的。所以这里是源氏的地盘,源氏当年就是在这里起家的,源赖信靠自己的名号就评定了一场内乱,奠定了源氏之基。但说实话,即便是他们源氏自己,对这样偏远的地方已久是不太看重的,源氏也想要向中央地区发展,所以东北地区他们一时也是疏于掌控的,完全看不上这片土地,就好像这片土地毫无价值似的。
但曹岩却知道,青森县这个地方,北隔津轻海峡与北海道遥相对望,被内湾环抱,三面临海,分别被太平洋、日本海、津轻海峡包围,县域土地面积居未来扶桑的全国第8位,森林覆盖率近70,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在后世,这里的油菜和大蒜种植面积和生产均居扶桑第一位,苹果产量位居扶桑第一,是富士苹果的发源地,也是扶桑屈指可数的食品宝库,是扶桑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之一,为扶桑的长寿县之一。
除了农业发达以外,在后世,这里的林业,以及渔业也都很发达,在扶桑国内也是数得上号的。固然这个时候的青森县肯定没有后世那么丰富的产业,但就资源而言,只是林木资源,此时的青森县肯定要比后世还强,虽然没什么有名气的矿产,可如此丰富的林木资源,对于梁山来说也还是非常重要的。
加上这里又是全面进攻扶桑的第一站,曹岩对这一次的登陆战充满了期待。同时,为了保证成功率,他一次性将呼延灼的第二军团和关胜的第三军团全部派了出去,就是要狠狠的打扶桑人一个措手不及,并且迅速在扶桑境内站稳脚跟。
同时,为了给将士们加油打气,曹岩这一次也将会跟随部队一同出征。
得知他这个决定后,其他人倒是一致认为曹岩应该在更加安全的地方,打仗这种事情交给他们做就好,不管怎么说,曹岩都是梁山的主心骨,若是不小心出了点什么事儿……那可真是百死莫辞了。怎奈曹岩却根本不给他们这个机会,无论大家怎么劝,他都很简单的表示要和大家共进退。
对此,梁山的一干将领虽然无奈,却也只能接受曹岩的要求,毕竟他们无法让曹岩改变心意,就只能咬着牙,任由他折腾了。反正以曹岩的武功,只要不是被大军围困,想来还不至于出什么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