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的归顺,也就意味着太原郡的归顺。
太原郡剩余的三县—阳邑县,邬县以及大陵县的县令们听到太原王氏归顺韩成的消息后,闻讯而来,赶到太原县,纷纷向韩成递上了‘投诚表’。
自此之后,太原郡八县之地也纳入了韩成的领地范围。
从沮授出兵中都县到太原县太原王氏的归顺,前前后后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整个太原郡就被奋武军彻彻底底的拿了下来。
虽然其中还有些不服从韩成管理的势力,但对大局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
战争结束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治理了。
韩成留下黄忠及青龙营和强弓营的人马驻守太原郡后,便急匆匆的回到雁门郡阴馆县。
并下令将自己手下的文士们召集起来。
集思广益,一直是韩成的所号召的做法。从多人中的不同的意见里选出最优秀的发展方案,才是一个主公最英明的决断。
三日后,韩成手下的文士们来到阴馆县县衙,一边相互交流着什么,一边等待着韩成的到来。
不出一会儿功夫,韩成带着李儒姗姗来迟。
韩成将众人带进了大厅,对着站在一旁的下人说道:“给诸位上茶!”
又转过头对着众人说道:“诸位请坐!”
这群人中,有从朔方郡赶来的徐邈;有从云中郡赶来的崔林;还有从常山郡赶来的韩业,公孙方;代县赶来的闵纯以及太原郡的王凌,王昶,贾逵三人。
韩成看着济济一堂的文士们,不由自主的感叹道:“
打仗,是将军们和谋士们的事情;但治理地方,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你们虽然不用去前线和敌人拼杀,但在我韩成心中,你们和前方的将士们一样伟大。
你们在后方,保证每郡每县的安定,提供着粮草和财物,安置着死亡士兵的家属和伤亡士兵的去处,付出的并不会比前方的将军们少。
但将军可能会因一战之力而流传千古,你们呢?
十几年后,或许有人会记得你们;但百年以后,谁还会记得你们的名字啊?”
坐在韩成下首头号椅子上的李儒心道:“高啊!这马屁,哦。不,这话说的高啊!”
众人都是才思敏捷之辈,韩成的心思他们怎么可能会不明白呢?
虽然韩成除了拍他们的马屁之外,还说了那么一丢丢的真话,但就这一丢丢的真话,足够打动他们的内心了。
不知在谁的带头下,众人跪拜在地,异口同声的说道:“主公心中有我们,我们已经知足了,愿为主公虽死而无憾!”
韩成是有感而发,同时也带着自己的一点点的小目的。
见目的已经达到,韩成装出一副瞠目结舌的样子,说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我只是说了几句真话而已。”
反应最快的莫过于最年轻的王昶,待韩成话音刚落,王昶立马回道:“主公说的是真话,但更是肺腑之语,我等能遇此明主,实乃三生之幸啊。”
众人心中都已经有了语言,但没王昶这么快的,都用眼光或多或少的打量了一下这个十六岁的青年,心道:“年轻人就是快啊!”
待王昶说完,崔林赶紧补了几句:“我们知道主公没有忘记了我们,我们唯有鞠躬尽瘁才能报答主公的恩情。”
待崔林说完,韩成赶紧制住将要说话的韩业,说道:“诸位的心思我都知道了。下面让韩校尉来说说正事吧。”
心道:“我的个乖乖,再不止住,今天的主题就换成了‘论韩成的丰功伟业’了。”
李儒算计人还行,说这么文绉绉的话,还真差了点,一直插不上话。
听到韩成说终于让自己发言了,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说道:“前两个月的大战,我们共获得了粮食五十万石,俘虏士兵三万余名。并且太原王氏也拿出了四十万两黄金帮助我们建设城池。”
听完李儒的报告后,众人瞬间找到了一种‘大土豪’的感觉:有钱,有人,还有粮食。
众人都知道这庞大的财富和不要钱的人力意味着什么,但自己手中并无需求,故只是感叹此战收获颇丰。
只有常山郡的韩业心中着急万分,因为韩业是真的缺钱缺粮食啊。
因为战乱不断,常山郡安稳平定和雁门郡‘分地令’的大名越传越广,数以十万计的百姓拖家带口的来到常山郡。
常山郡虽然家底殷实,但也经不住这么多只口吃啊。
李儒话音刚落,韩业立马起身对着韩成说道:“禀告州牧,逃亡而来常山郡的百姓越来越多了,我请求五万石粮食的援助。”
韩成看着自己的这个弟弟,心道:“韩业长大了,对百姓的事越来越上心了。”
嘴上说道:“准!你回去时,便可带着五万石粮食。”
韩业知道自己此言冒昧了一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谢州牧体恤之情。”
韩成等了一会儿,见众人再无一人起身说话,便说道:“既然有了这么多财富和人力,我计划发展并州。”
众人对韩成的这个发展方向并无异议,静静地等着韩成的下文。
韩成见众人如此懂事,说道:“第一步计划,我打算在朔方郡重建大城县,在五原郡重建九原县。
不是简简单单的城墙加固,而是推倒城墙重新建造。
不仅要扩大县城的范围,而且还要将城墙的高度加高,城墙厚度加厚。你们觉得如何呢?”
听到韩成的话后,众人皆是一愣,然后七嘴八舌,交头接耳的讨论了起来。
在这些人心中,并州北方的朔方郡和五原郡都是荒凉之地,流放之地,完全不值得重新建城。
不到一刻钟,深知这两郡情况的徐邈被众人推选为代表,站起身来,恭敬的对着韩成说道:
“主公,属下以为重建城池的计划不妥当。
并州北方的朔方郡和五原郡都是荒凉之地,即使建了城池也发展不起来,这岂不是白白的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吗?
况且按照您的计划重新建造这两座县城,花费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韩成见众人的态度很一致,语气平和的说道:“景山啊!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大家的意思?”
徐邈有礼有节的回道:“这是大家商量的结果。”
韩成十分失望,只能在心中叹道:“哎!有些事也不能怨他们,毕竟他们和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己要从全局出发,而他们只考虑局部的得失。”
韩成缓了缓失望的心情,平静的说道:
“这个计划从军事角度来看:若再此两郡之地建城驻兵,在少数民族南下之时,为了确保补给畅通,必然要考虑这两城的存在,只有拔掉这两城才能顺利南下。
而我们若将这两城建的城高墙厚,只需派遣少量军队在这两城中依城而守,便可间接地阻止少数民族的南下之举。单凭这一点,我认为此两城必须要建。”
众人听完韩成的理由,内心一阵悔恨。
“我怎么没想到呢?”
“主公说的有道理!”
韩成见一部分人低下了头,继续说道:
“这个计划从商业眼光来看,其中可藏着巨大的商机啊。
因为有了城池,便有了交易的地点;有了交易的地点,便会有商人。
南方廉价的茶叶和布匹,甚至是高昂的丝绸制品都会随着商人来到北方草原;
而草原上廉价的羊毛,羊肉等也可通过商人们去往中原或者南方地区。
一件物品在南北之中的差价,足以让商人们蜂拥而至了。
况且我们若成为最大的商人,垄断这笔生意,必将赚的盆满钵满。”
众人再次低下了头。韩成说的对啊!别的不说,这南北之中的巨大差价,可都是金晃晃的黄金啊。
韩成接着说道:“这个计划除了刚才说的两方面外,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南匈奴的军队已经是我奋武军的一部分了,同样,南匈奴的百姓也是我韩成治下的百姓。
他们也有权利享受生活,这两座县城的建成之后,南匈奴的人也可以和我们一样在县城的集市上购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吃的,喝的,玩的,用的。”
徐邈最能体会汉人与南匈奴族人之间的矛盾。
这几个月光处理汉人与南匈奴族人的纠纷就不下三百余件,而且还有很多根本排不上号。
徐邈也知道,这些矛盾发生的原因就是汉人瞧不起南匈奴族人。
主公建城之策,便会很好的减少汉人与南匈奴族人之间的矛盾。
想明白了这点,徐邈说道:“主公,听你说完后,景山才恍然大悟。景山愿意将功赎罪,负责建城的全部事项。”
韩成说道:“好!在座的诸位也没有谁比你更能了解这两郡了。你放心大胆的干吧”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iiread】
韩成解决完第一步计划,心中略微高兴,便接着说道:“我的第二步计划则是将云中郡和定襄郡这两郡合为一郡,称之为“云襄郡”。
并且主要扩大建设其中的六座县城—沙南县,云中县,武泉县,定襄县,善无县和骆县。
并将现在的百姓全部迁到这六县中,其他的县城不要了。”
听到韩成的话后,对此两郡特别熟悉的崔林思索了片刻,感觉心中好像明白了韩成的想法,站起身来对着再坐的众人说道:
“诸位,我来说说这第二步计划吧。
这两郡之地地域狭小,土地肥沃程度不均衡。
原来共有十三个县城,最大的县城不过一万余户,三万余人;而最小的县城却不到一千户人家,不到三千人。
无论是官职任命还是政务处理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主公扩大建设的六座县城,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土地的肥沃程度,都是上上之选。
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治下本来就人数不多的百姓种最肥沃的土地,出最多的粮食,我们才能收最多的赋税。
可以说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的将土地利用起来。”
说完后,崔林对着韩成说道:“主公,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不足之处,请主公再指点。”
韩成说道:“崔林所表达的意思,正是我的意思,各位有什么异议吗?”
众人见崔林说的符合条理,便齐声回道:“没有异议!”
韩成见第二步计划顺利通过,便继续高兴地说道:“第三步计划,便是在太原郡太原县内建并州书院。
只要是我治下百姓的孩子,只要年龄在六岁到十岁之间,家世清白之人的孩子,都可入院学习。”
此话一出,大厅里瞬间爆发出了反对之声,三个人毫不犹豫的站起身来阻止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