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财政状况有多么好,对于古代封建王朝的大臣来说,一个国家强不强盛,繁不繁荣,看的就是仓库里面的钱多不多,国库里的粮多不多,
至于老百姓活成什么样,他们全然不看在眼里,
因为在他们眼里,老百姓天生下来就是该给朝廷贡献赋税劳力的,
贡献了,这是老百姓守了自己的本分,没贡献,就是老百姓犯了大罪,就该受到惩处。
在他们的认知里面,如果像汉景帝那般国库里面钱太多了,串钱的绳子都放烂了,钱还没用出去。
还有那粮库里的粮食,堆都堆不下,只能往仓库外面放,任由那老鼠野狗啃咬。
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王朝最强国力的体现。
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就出现了。
秦朝积攒了足够这个帝国支撑三十年的钱粮,隋朝更厉害,积攒了足够这个王朝支撑五十年以上的钱粮。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秦朝在不向老百姓征收一分钱赋税的情况下,还可以足够维持帝国开支三十年,而隋朝可以维持五十年!
可是最后秦朝在哪里?隋朝又在哪里?
以朝代时间来算,他们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王朝,最终这些钱粮都是给别人积攒下的,都便宜了别人。
所以李起对于这样的一种思想,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你说当年秦朝隋朝老百姓那么苦,你这做朝廷的,你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充足的底子,免个几年的赋税又能怎么样?
老百姓不就有盼头了吗?你王朝也没什么影响,何必还要去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呢?
因为思想的不同,使得李起提议减免赋税的主张一出,在满朝文武大臣之间皆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虽然也有一些人赞同李起的观点,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明确表示反对。
见他们如此,李起也不客气,指着他们便是当头喝问道:“你们不减免山东河南的赋税,难道你们就能把这里的税收收上来吗?
山东河南这两省乱了这么久,还有多少老百姓能够正常的交税?谁能告诉我,你们现在一年还能在这里收多少税?”
一众文武大臣听了李起这话,都是不由得闭上了嘴巴,因为李起说的是事实。
这山东河南两省虽然比陕西要好一点,农民起义军没有那么多,起事起的也没有那么早,
但是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这两省也没有幸免。
再加上后来鞑子入关,对这两省就是搜刮了一遍,现在他们重新回到大明治下,这个过程又是一场大战打下来,
试问经历了如此这般种种,老百姓如何还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没有一个安稳的生活,如何去收税?
所以尽管弘光朝廷在这两省收税,但几乎在税收方面无限接近于零,甚至还要倒贴上一些行政方面的开支。
如此这般情况,一众官员自然是无话可讲。
见他们如此,李起乘胜追击,又道:
“既然在不免他们赋税的情况下,依然收不到税,我们何不做那一个好人,把这税收给免了,让老百姓有一个说服自己再度服从我大明朝廷统治的理由。
难道这不好吗?
非要把他们逼上绝路,我们朝廷再派重兵去围剿,陷入农明军越剿越多的困局之中无可自拔,这才是你们希望看到的吗?”
李起以亲王的身份,还有这样的口气对一众官员喝问,气氛严肃至极,
在这强烈威压之下,满朝文武大臣竟然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驳李起,就连那开始义正言辞的史可法,这时候也是缩了,没有再敢说半个字。
不过他们纵然是没有说话,但还是对李起不服,于是许多人将目光看向了那当朝首辅马士英,希望他可以以首辅之尊站出来反驳李起。
有那不懂的人便想问了,这些当官的怎么就这么极力反对李起的主张呢?
难道他们真的是担心李起的主张会断了弘光朝廷的赋税来源吗?
当然不是,他们哪里有这么高尚,如果他们真的一心只想为朝廷谋福利,那大明王朝又如何会走到今天这般地步。
说来说去,无非是李起触动了他们自己的利益罢了。
要知道这些文武大臣,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大地主,大商人,亦或是这一阶级的喉舌,利益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们担心李起的主张一旦实施,那么最后必将遍及全国。
老百姓不用交税,自然是会万分拥护朝廷,这样一来,朝廷的统治将会更加稳固,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但是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就是这老百姓的税收占了弘光朝廷的绝大部分,
这部分税收一旦免了,以后朝廷没钱了,又该向哪里开源收税呢?
这个答案也是显而易见,因为除了老百姓这些苦哈哈之外,那就只剩下大地主大商人了。
这些人有钱,太有钱了,而且他们在崇祯一朝几乎也没承担什么税收的责任,
所以若是到时候朝廷要开源,这些人便有了足够要他们交税的理由,试问这时候他们如何躲得过?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iiread安装最新版。】
他们躲不过,那就是这些文武百官躲不过!
到时候朝廷向这些人征收赋税,那和在这些文武大臣身上割肉是一样的。
明白了这里面的道道,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武百官会对李起这样利国利民的主张,表示极力的反对了。
毕竟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也是猜的到李起既然能够提出这样的主张,
等到朝廷没有赋税来源的时候,一定会有另一个方法来解燃眉之急,这个方法就是在他们身上割肉。
这时候,那如老僧入定一般的马士英,那感知的能力非常的超强,没有言语的提醒,他便已经可以感知整个朝堂的氛围,
悄然间,他便是睁开了眼睛,看了一眼李起,又看了一眼目光期盼而又热切的文武百官,最后站出来对弘光皇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