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女频 书库 看漫画 看电影
搜索
今日热搜

第15章民间医生

作者:金山神农百草 字数:10793 更新:2023-01-19 20:16:39

夏天非常的炎热,没多久一位资深的女主编带大家去一号旅游公路考察。这是阳城市打造的特色旅游长廊的一张名片,让大家建言献策,挖掘当地的人文底蕴,建设有深刻意义的文化景点。

阿天认为是一次机会,建议大家到他家去看看。女主编50多岁,温文尔雅,对一号公路沿线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曾经编辑发表过很多这里的文章,她笑着征求大家的意见。随行的3位会员是文史爱好者,对文史有相当深的研究,很有兴趣地答应了。

一号公路如同环城公路,在阳城市境内环行,阿天在前带路,轻车熟路从西面往东再向北,行驶了大概20公里左右的路,来到了他们丽堂村。没有先去他家,而是把车在路边停好,直接带他们去看南石桥。

正是六七月份的时候,天气有些炎热,到处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南石桥的水不是很大,下去很方便。南石桥大约有5米宽,两块水泥板铺成,旁边用石块砌成,五个桥墩大都是用碑石砌成。

阿天带他们从西头下,高个文史学者两手一撑,很容易地立到了桥下。另外一位个头矮小,满头白发的文史学者,大约60多岁,他随着阿天小心翼翼地从桥墩边跨了进去。会长站在桥上看着,一边看一边对高个文史学者叫道:“看到没有?看到了把它拍下来。”

高个文史学者一边仔细地看一边说道:“看到了,有许多块碑,上面刻着文字,大概是明嘉靖年前的祠堂碑……”

女主编听了问他,“明嘉靖距今多少年?”

这位高个文史学者,三十多岁,是位白面书生,他戴着一副眼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说:“五六百年。”

女主编说道:“按理说达到博物馆收藏的标准了。”

“应该是!”

老文史学者一边在石墩上看着,一边说:“这是唐代大臣伟大书法家颜真卿后裔的碑记,很有意义,不知真伪,拍回去研究。”说着举起手机就拍了下来。

高个文史学者说:“这要去文化馆查这方面的资料,每个地方都有记载。”

阿天说:“我查过了,一块嘉庆年间的颜允璨进士碑,县志上记载“赵文楷榜任军机处内阁中书侍读”就没有了。一块颜克勤,元朝的,离现在五六百年了。他的简介更少,只有他的姓名,官职都没写。

老文史学者说:“要查阅更多的资料才知道……”

5个石墩很快看完了,大概有十几块碑,他们开始上桥。

阿天带他们到他家去坐坐,蜿蜒的田间小路,野草茂盛,踩在脚下柔柔的。阿天显得很兴奋,他依然沉浸在这些碑上。

“如何开发这些碑是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白发老文史学者曾经参与建设过许多祠堂,他笑道:“阿天!这是你们家族的事情,你们要修家谱,找你们颜家人筹集资金,建设祠堂。”

阿天黯然说道:“我们村100年没有修家谱了,族人都没有文化,也没有老板,他们甚至受现代不好的思想瀼输,修家谱是愚昧的思想,以后不要修了。指望族人也难,需要政府的支持。”

高个文史学者说道:“如果你想政府的支持,修好家谱你要带村高官一起去镇上申报,镇上领导开会通过,交到市里,然后市政府批准才能建设。”

阿天笑道:“这么复杂,我以为我们文化研究会有权,村委、镇上都要听我们文化研究会的。”

白发老文史学者立马回应,“你弄错了,我们要听村高官的,由他邀请我们,我们才会来帮助你建设。”

阿天对白发老文史学者一直很有好感,认识他也有几年了。但是他的一番话让他不得不再考虑,“政府批下来建设有把握吗?”

白发文史学者又笑了,“基本上都能批下来,只要有钱。”

阿天有些疑惑了,他说:“批下来政府拿钱建设,就不用愁了。”

白发文史学者摇摇头,“你又理解错了,不是政府拿钱出来建设,是你有钱了,向政府申请建设。”

女主编又开口说话了,“如果是政府提出来的,政府规划建设,可能不要你拿钱。如果是你申请建设的,政府还没有规划,也许有点建设补贴资金,那是远远不够的,主要靠你们自己拿大部分钱。”

阿天一听,立刻紧张起来,“自己没有资金建设,不能乱申请。”

女主编说道:“对的,我们调查研究,等审核批下来建设,也确定不了时间,不知什么时候,所以大家心里要清楚,把交待的任务做做好。今天阿天提供信息非常有价值,值得向上汇报,我会处理好的。”

阿天听了,又充满了希望,“好!谢谢!”一会儿他们上了马路,坐上了汽车,向阿天家开去。

南石桥到丽堂村通往街上的大道,只有100米左右,放眼望去,丘陵起伏,人们种着各种的农作物。比如油菜、山芋、花生、玉米、茶叶、花木等等,应有尽有。碧绿青翠,繁荣一片。

在大路边上有二十多亩地,依旧用薄膜蒙着,一垄垄特别的耀眼。阿天兴奋地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家种的药材,女主编饶有兴趣地问道:“种的是什么?”

阿天如数家珍地说道:“牡丹、芍药、丹参、白芨、绞股蓝等等。”

“收入怎样?”

阿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目前我们的销路是最低级的药材市场,那里收购价比较低廉。一亩地收入在五六千元,如果自己干,挣个辛苦钱还可以,请人干也没多少赚头。”

“一亩地几千元,大面积地种,也是可观的,否则的话种名贵药材才能赚钱。”白面书生,高个文史学者笑道。

阿天深有感触地说道:“名贵药材投资大,要技术,最重要的是要有销路。低价卖到药材市场显然不行,有厂家或者某些单位固定收购才行。”

女主编说道:“我们市有好几家种有铁皮石斛,它的效果怎样?销路怎样?”

阿天说道:“我所了解的一家种了几亩地,这么多年来没有扩大发展,主要原因销路始终打不开。你只要到药材市场去看一看,太多了,遍地都是。如果没有销路,赚钱谁也不敢保证。”

“赚钱不能保证,投资这么大,是普通百姓无法种的。”

阿天说道:“是的,不但种不起,一千元左右一斤,普通百姓也消费不起。所以铁皮石斛这些年的消费人群是中上阶层,无法进入普通消费阶层,目前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没达到这个消费水平。”

“中上阶层的销量是有限的,所以老百姓不消费,是发展不起来的。”

白发文史学者心肺和肠胃功能一直不太好,他曾经服用过铁皮石斛,“如果药效好,贵一些人们还愿意,就怕没效果,吃了一二次也就不想吃了。我吃了两斤,没什么效果,后来就不怎么吃了。”

稍胖的文史学者对中药调养也比较感兴趣,他说:“古代把它称之为仙草,现代表明功效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人们很现实,只问效果,不问出处,保健功能到底如何?依然值得探讨。”

阿天对中医了解的比较深刻,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中药调理一般比较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地吃,一二斤显然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时候停止说它的效果不佳,显然有些武断。但是我们对它的研究,从古至今都认为是仙草,显然效果不是很差。还是经济的问题,和对它长期服用的耐心。”

“一斤一千元左右,一年消费一万多元吃它去保健,好像也有点不现实。”

“不管怎样!即使中上阶层消费,我们地区这么大的范围,种个几百亩的基地,内销也是没有问题的。”

阿天笑道:“这种销售方式,老百姓是没有能力的。需要一位在中上阶层、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有活动能力的人,才能胜任。农民只是打工者,靠他们肯定发展不起来。”

阿天感慨地说:“发财的路都挤满了人,轮不到我们,只有又苦又累的活,非常普遍的,谁愿意干都可以,才没有竞争那么激烈!”

白面书生,三十多岁的文史学者说道:“听说你父亲是位民间中草药医生,去了请你爸爸帮我把把脉!”

“可以!”民间中草药医生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从没有间段。它来自于大自然,万物的本身;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水里游的......不管动植物都是药材。人在自然界活动,相互协调并作用,摄取其中的养份,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它扎根于农村,是上天对人们的恩赐,受苦受难的民众,无钱医治,或者得了癌症,都可能用中草药得以挽救。

在旧社会,中国一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山河破碎,中医相对滞后,得不到发展,甚至有毁灭的危险。建囯以后,***主席高举把医疗放到农村中去,掀起了中医中药的高潮。那时候自然资源丰富,几乎每一个乡都有收购中药材的地点。特别一群中草药的农民爱好者,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根据祖传和自身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草药秘方。他们走街穿巷,俨然古代的郎中,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改革开放以后,西医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多年前,一些人抛出了“中医无用论”观点,推翻先人的巨作,很大程度地伤害了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这如同一阵风刮遍了祖国大地,人们看病都找西医,中医越来越少,好中医也逐渐消失。有年青一代喜欢医学的,都读“医科大学”,一般“中药学”出来的学生,能到中药房工作已经很不错了。

在这万分紧急关头,只有民间的中医还在蓬勃发展,他们用实践去证明中医的存在,发挥着作用。特别在西医泛滥的时候,癌症治不了了,病人从医院里退回来,开始绝望。家财散尽,人们恐慌,才心急火燎地求助于中医。甚至找不为人知的乡间民医,他们看好了无数的重病患者。

世事轮回,人们又开始看重中医、研究中医,才发现它是如此的伟大!凝结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疗效显著的民间秘方,又重出江湖。

老华19岁开始挖药草、研究药草,在当地小有名气,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他给人治病的药材,通常是自己挖的、种的,所以效果不同一般。这些年因为用量不断增大,加上野生药材的减少,他开始种植药材。本意是自己用,不管外面的价格高低,对他的影响不太。

在临近村庄的路口,竖有一块广告牌,红底金字,造型方正美观,上书“颜氏中药种植园赋

古有贤德兮,世居原乡;鲁公后裔兮,一代忠良。祠堂碑石兮,千古流芳。四十三代兮,后继名扬;山间挖药兮,百草尽尝。遍拜民医兮,收集秘方;几十年过兮,书写华章。

医术仁心兮,善行德张。为民解忧兮,康养路长。丘陵陌上兮,草药飞扬;牡丹芍药兮,尽吐芬芳。黄精桔梗兮,丹参有望;枝上凌霄兮,引颈飞翔。更有青蒿兮,伴随藿香。天地所赐兮,四季收藏;中华传统兮,继承有方。福光所耀兮,皆能健康;后代子孙兮,源远流长。”

大家不仅停下车观望,阿天开心地说:“这是我写的。”白发文史学者说道:“这是骚体赋吧!”他和阿天同是阳城诗社社员,别看白发文史学者年长,阿天对文学爱已经二十多年,一路走来,比他入诗社还要早几年。

阿天连忙笑道:“是的。”

“写的不错!”他赞道,同行的几位都是散文、文史大嘉,对诗有欣赏能力,格律要求不精通。他们对白发文史学者懂诗是知道的,白发文史学者说好,他们也跟着说好。

大路进村只有三五十米,在村头又有一块广告牌,稍微小点,依然是红底金字,上面写着:神农百草赋

金陵句曲北山垂,南玡峰下,青龙洞幽,祥光争日月寿永和山;西周吴都,来苏乡后颜村也。日出东方,清和之气,生发蒸腾,犹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著书立传,依旧能朔本追源。再修大道,连通四海,方能开渠引水。

人之一脉,以德行著称,严格仁礼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草木之情,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子孙积福,名誉千秋,正是中药渊源。少成好学,抱负不在年高;邹燕展翅,当于浩空飞翔;明月千里,理应乘风破浪。有根之树,勤于修剪,枝叶才能茂盛;人有万祖,终是不变其宗。一江之水分成千流,必将少之;千流之水汇向主干,必将声势浩大。苍生有望,建家立业;胸中有善,遇事正行天下,家居世代安定。

阿天最近对家谱研究了不少,又查了许多资料,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现代人都不知道了,于是他想把它写出来展示,产生点影响,实现点价值。

女主编微笑着点点头,看的很认真,她说:“把村庄的前世今生都写出来了,没想到这么有文化。”

圆脸稍胖的文史学者说道:“这里离你们原祖地比较远,在这个中间位置,设个点,把你们家族的东西方都联系起来了,不简单。”

阿天正色道:“我也感觉不寻常,当我发现那些碑石,不懈努力地抢救它,可以肯定这是一切深厚历史的证据。”

“如果不是你发现有可能毁了。”白面书生的文史学者说道。

“是的,我向文管部门汇报,没有反应。我向学者说起,他们都说是假的!还有些人说没有价值。更有甚者说,这是被四旧留下的垃圾,应该扔掉。我们要向前看,向科学文明发展。”挣钱才好,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挣钱方面,这是人们关注的事实,也是有关部门要求的。他们每天都在非常辛苦地劳动,衣、食、住、行,永远不能满足。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想过去做这些要花钱的事。这是有钱人干的,人们想问也没有这个能力。别人去做秀,人们只是一位观众,不需要参与。

大路一直通到村中心,一排漂亮的小别墅,后面经过一条小巷,有一户人家。高高的门楼二层,盖着绿色的琉璃瓦,飞檐翘角,非常的古朴典雅。黄色瓷砖贴的围墙,圆形竹桶方窗,上面盖着绿色的琉璃统瓦,显得小巧漂亮。围墙内大概有六间二层楼房,红色的壁裙,白色的墙,绿色的琉璃统瓦屋面,很壮丽。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大约五米宽,一直到门口,这就是阿天家。

走进去,院子晒满了灵芝,屋内和普通民居一样的井深,墙上挂着风景画和书法,还有一幅***画像。靠墙一排红木座椅,对面是一台液晶彩电,干净整洁的夹板,水晶吊灯,淡淡中有些雅致。

楼房左右三间各有一大门,左间的大门进去和右边的客厅装饰差不多,只是旁边这间与众不同,里面挂满了治病救人的锦旗,全国各地的都有。

老华,是一位民间中医,他看上去七十多岁,中等身材,面容端正慈祥,精神抖擞。为人善良、正直、守信、医德仁心、医术高超,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十九岁开始挖药草,研究药草,六十多年来用民间方药为人治病,受到人们的尊敬。他釆回来的灵芝,加入他独特肝病方剂之中,疗效显著;他捉回来的水蛭,加入他独特的方剂之中,效果尤佳……

几乎天天都有人来看病,到这么偏僻的小山村找他看病,可见老华水平的不一般。乡下民间医生不做广告,不拉客,完全靠看好病人的口碑做生意,是实实在在的真本领。

阿天带着大家直接走进去,堂屋没有人,在里面的一间屋里,也是老华的办公室。一张棕色办公桌,几张凳子,老华正在用民间草药给一位腰间盘突出的患者调理。地上贴着瓷砖,墙面很白,显得干净整洁,四周是一排铝合金货架,上面摆满了中草药。

老华穿着一件白色的唐装,显得精神抖擞。他配的药总共有二三十味,由于长年配药,他不用秤就用手抓,非常准确,让人心生钦佩。他的配方很奇特,都是从实践和秘方中得来,充满了力量。许多病人看好了,名气越来越大!

此刻老华办公桌对面,坐着一位中年人,他的膝盖疼痛肿胀,里面有积水,人不能往下蹲,蹲下去好像骨头都要裂了,发出咔咔的声音。老华断定他膝盖骨磨损,是膝鹤风,比较难看。决定用威灵仙、红花、寻骨风、三七、杜仲、川芎等等配方给他治疗。经过二个疗程后,基本行动自如,中年人万份感谢!他今天来看第三个疗程,药己经配好了。他付了钱,无比感激地向老华道别,老华向他挥挥手,“慢走!”

此刻阿天进来,“爸!这是报刊的老师……”阿天一一向父亲介绍道。

老华立刻绽开笑容,热情地和大家握手,请他们坐。女主编饶有兴趣地和老华攀谈起来。

“老先生的中医是祖传吗?”女主编温文尔雅,特别的和蔼可亲!她说话时眼睛真诚地看着老华,让老华充满了信任。

老华被她的气质折服,如实地告诉她,“不是!我19岁开始随刘老一起挖药草,拜师无数。最典型的是许老、胡老、张老等等,知晓他们各种看病的中草药秘方,已经做这行六十多年了。”

女主编赞许地点点头,“家里那么多锦旗,可见你看好了很多人。”

老华骄傲地说:“是的,可以用不计其数来表示。”

女主编温和地问道:“都看些什么病?”

老华憨厚地笑了,他如数家珍般地说道:“肝、肺、心、脾、肾;胆、胃肠、妇科泌尿等。反正包括全身的病,哪里不好就看哪里!”他解释道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以前常常出诊,在一个地方,看好一个人就会介绍一大片。比如胃病,我在埭镇看好了一家,这一方面上胃病的人看了有几百人。比如肾结石,我在前马镇看好了一位朋友,他介绍了几十个,这么多年了,光是这个镇的肾结石病就看好了几百号人。比如筋骨病,我在茅镇看好了几位腰颈椎病,这些年前来看的人也不下几百位……”

女主编不停地赞道:“真是民间高手,现在像您这么历害的民间中医很少了。”

老华笑道:“据我了解,半个阳城市也找不到几十人了。”他仿佛回到了过去,当初他年轻的时候,像他这样的民间中医有几百号人。种药材、爱好药材的人有几千人之众,每个乡镇都有种药材的人,每个乡镇上都有收购药材的店,可谓繁荣昌盛,仿佛一夜之间都消失了,他认识的老朋友、老师傅都去世了,年轻一代的人很少从事这个行业了。老华从座椅上一靠,显得很无奈,神情一下子低落下来。

会长说道:“中医是民族的传统和精髓,要继承和发扬,老先生帮我看看呢?”

老华连忙说:“好!”他桌上有一块小方包,白色的用棉絮制成,很柔软作搭脉之用。老华让她把手正面放在上面,手腕放小方包中间,三只手指搭在会长的寸、关、尺脉上,细心地搭了起来。

阿天站在旁边,认真地看着,他最近一直在学这方面的教材,刚好看到脉诊。它的要点(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如肺、脾胃、肝、肾等。

诊脉的部位(一)寸口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二)寸口诊法的原理(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2)寸口部脉气最明显。(3)可反映宗气的盛衰。(4)便于诊察。医生指法1.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目(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三指平齐2.布指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3.运指举法: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又称为“浮取”。按法: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又称为“沉取”。寻法:指手指用力从轻到重,从重到轻,左右推寻。循法:三指延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三部脉象。先总按、再循和单按。

脉象的八要素1.脉位: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如浮脉、沉脉。2.脉率(至数):指脉搏的频率。如数脉、迟脉。3.脉长:指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如长脉、短脉。4.脉势(脉力):指脉搏的强弱。如实脉、虚脉。5.脉宽:指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大小,即手指感觉到脉道的粗细(不等于血管的粗细)。如大脉,、细脉。6.流利度: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如滑脉、涩脉。7.紧张度:指脉管的紧急或弛缓程度。如弦脉、缓脉。8.均匀度:均匀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脉动节律是否均匀,脉律不均匀,脉搏搏动无规律可见于散脉、微脉等,出现歇止者,有促、结、代等脉的不同。二是脉搏力度、大小是否一致,一致为均匀,不一致为参差不齐。

正常脉象表现为寸关尺三部有脉,一息4-5至(72-9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抑制,尺部沉取有一定力量。特点(一)胃徐和、从容、软滑。反应脾胃运化功能和营养。(二)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三)根尺部沉取应指有力,沉取不绝。

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浮类脉轻取即得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洪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濡浮细无力而软虚证,湿困散浮取散温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元气离散,脏气将绝。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伤阴之际革浮搏指,中空边坚,亡血、失精、半产、崩漏沉类脉重按始得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里证伏重按推至筋骨始得,邪闭、厥病、痛极弱沉细无力而软阳气虚衰、气血俱虚牢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积、疝气、癥积迟类脉一息不足四至迟一息三至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缓一息四至,脉来怠缓湿病,脾胃虚弱,平人涩往来艰涩,迟滞不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结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阴盛气结,寒痰瘀血,气血虚衰数类脉一息五至以上数一息五至以上,不足七至热证,亦主里虚证疾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促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阳热亢盛,瘀食停积,脏气衰败动脉短如豆,滑数有急,疼痛,惊恐虚类脉应指无力虚举按无力,应指松软气血两虚微根细极软,似有似无气血大虚,阳气衰微细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气血俱虚,湿证代迟而中止,止有定数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短首尾俱短,不及本部,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实脉类应指有力实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滑往来流利,应指圆滑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疼痛、痰饮等,老年健康者紧绷急弹指,状如转索实寒证、疼痛、宿食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平人。

相兼脉与真脏脉,要点一相兼脉的概念与主病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因素脉相兼出现。主病:等于各脉意义之和临床常见相兼脉及其临床意义如下:1.浮紧脉: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2.浮缓脉: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3.浮数脉:风热袭表的表热证。4.浮滑脉: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5.沉迟脉:里寒证。6.沉弦脉: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7.沉涩脉: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8.沉缓脉:脾虚,水湿停留。9.沉细数脉:阴虚内热或血虚。10.弦紧脉:于寒证、痛证,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等所致疼痛等。11.弦数脉: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12.弦滑数脉: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病证。13.弦细脉: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14.滑数脉: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15.洪数脉:阳明经证、气分热盛、外感热病。要点二真脏脉的概念与临床意义(一)概念又称怪脉、败脉、死脉、绝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二)意义1.无胃之脉2.无神之脉3.无根之脉细目五诊小儿脉(助理不要求)要点一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正常小儿的平和脉象,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要点二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以脉的浮、沉、迟、数辨病证的表、里、寒、热;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浮脉多见于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沉脉多见于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数脉多见于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懂得了这些,就能知道脉诊的基本方法。

女主编的脉细,右手的寸、关脉跳的不均匀,证明她的肠胃功能有毛病。

“大便怎样?”老华问道。

“不怎么好,总是大便不通,几天一次。”

“多长时间了?”

女主编想了想说:“大概有四五年了吧!”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赤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大便秘结,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结肠炎中期了。”老华肯定地说。

女主编一直没有在意,听了有点担忧,“要不要紧?”

“现在必须调理,否则将来要动手术,那时就严重了。”老华看会长的脸立刻由晴变阴,安慰说:“我看这病已经很多年了,效果相当不错,我帮你配。”

“大概要吃多长时间!”

“三个疗程,120天,吃完了去医院检查,这时候就能明显地看出好了多少!”

女主编喜悦地说:“太好了,帮我配。”

老华点点头,他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笔记本,他轻轻地打开,仔细地记录了下来。

白发文史学者一直在身边,这时他饶有兴趣地说道:“帮我看看呢!”

女主编立刻站起身,让他坐下。他伸出手,撸起袖子,把手放到小方块包上,老华从容地帮他搭了起来。

白发文史学者的脉有些不规范,心律不齐,细而无力,心肺功能不好。而且脉不顺畅,不平衡均匀,肠胃功能也不好。

白发文史学者笑道,“常常心慌头晕,饭吃的少,大便稀,常常拉肚子。”

“胃粘膜脱落,肠胃功能虚弱,不能吸收营养,气血供应不足。先帮你止泻,我的肠胃药对这方面特好。”

老华有一个秘方,不仅对人管用,在八十年猪发生痢疾,曾经在地方上兴盛一时。猪痢疾这种病又叫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为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粘液性腹泻为期为主。剖检病理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在自然情况下,只要猪发病,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主要侵害的是2-3月龄的仔猪;小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大猪抗病率强,长久以往,受到感染也会死亡。西药无法,钱花了病并不一定能治好。

这在农村有普遍性,一个村几乎家家养猪。一旦发生病,流行起来每天都有死猪病猪,损失惨重。

老华这个祖传秘方,只要一剂药就能救一窝猪。老母猪一窝少说生十几只,配的中草药十几味,半斤以上。烧三大碗水,连药渣一同倒给小猪吃,几个小时就不拉了,非常灵验。

药方里面有山桅、白头翁、黄连、黄柏、黄芩等,非常成功。每看一家,一二个小时后,病歪歪的小猪,个个生龙活虎起来。简直奇迹,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九十年代开始在帮人看时,经过调整,效果也奇佳。但是它不会像猪一样,吃一副止泻就好了,它必须几个疗程才能健复。老华微笑着说:“同病异治,和会长稍有区别,但你的病也需要三个疗程的调理,才能看分晓。”

白发文史学者对老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很信服,他说:“你帮我配吧!”

老华点点头,记录下来。“也和会长一样,吃三个疗程,先配一个疗程。”

“好的。”

年青的文史学者早就按耐不住了,他立刻说道:“帮我看看!”

白发文史学者笑道:“面色红润,又白又壮,你也身体不好吗?”

“老是感觉心慌,最近睡不着。”

白发文史学者站起,他立刻坐下,把手放在小白布包上,让老华帮他搭脉。

老华伸出三指,按在他的寸关尺的部位,认真地搭了起来。

“脉细而软,忽有停顿,心血功能不足,心脏有毛病。”老华说道。

“是的,最近心跳的厉害,好一会儿才能安静下来。”

“这不要紧,我配一副中药给你吃吃就行了。”

年青的文史学者高兴地说:“一副药就能好了吗?”

“是的,活血、清热、利湿,吃一个星期,心脏就能安定下来。”

老华和蔼地对他说道,“换一只手我看看。”

年青的文史学者连忙伸出右手,老华一搭,“脉弦而紧,以前有没有生过肝炎?舌头伸出来我看。”

年青的文史学者回答:“多年前生过,后来好了。”

他伸出舌头,老华一看红色,说道:“火气重,肝炎上亢,最近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总体看,心血功能不足,身上气血不通。吃完一副煎药后,配一副酒药,泡酒长期吃,服用半年时间就好了。”

年青的文史学者高兴地说:“我就是喜欢喝酒,给我来一副酒药呢!”老华立刻在笔记本上帮他记下。随后同来的几位一一让老华看,老华一一帮他们诊断、调理。

看好病,大家对老华己经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感觉中医真的很神奇,女主编说:“这是祖国的优良传统,一定要继承下去啊!”

阿天点头说道:“好的!我知道了。”

女主编开始站起来,她说:“老先生,我们走啦!谢谢你!”

老华立刻站起身送他们到门口,满脸堆笑地和他们道别。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7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