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石桥到丽堂村通往街上的大道,只有100米左右,放眼望去,丘陵起伏,人们种着各种的农作物。比如油菜、山芋、花生、玉米、茶叶、花木等等,应有尽有。碧绿青翠,繁荣一片。
在大路边上有二十多亩地,依旧用薄膜蒙着,一垄垄特别的耀眼。阿天兴奋地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家种的药材,会长饶有兴趣地问道:“种的是什么?”
阿天如数家珍地说道:“黄精、白芨、苍术、绞股蓝等等。”
“收入怎样?”
阿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目前我们的销路是最低级的药材市场,那里收购价比较低廉。一亩地收入在五六千元,如果自己干,挣个辛苦钱还可以,请人干也没多少赚头。”
“一亩地几千元,大面积地种,也是可观的,否则的话种名贵药材才能赚钱。”白面书生,高个文史学者笑道。
阿天深有感触地说道:“名贵药材投资大,要技术,最重要的是要有销路。低价卖到药材市场显然不行,有厂家或者某些单位固定收购才行。”
会长说道:“我们市有好几家种有铁皮石斛,它的效果怎样?销路怎样?”
阿天说道:“我所了解的一家种了几亩地,这么多年来没有扩大发展,主要原因销路始终打不开。你只要到药材市场去看一看,太多了,遍地都是。如果没有销路,赚钱谁也不敢保证。”
“赚钱不能保证,投资这么大,是普通百姓无法种的。”
阿天说道:“是的,不但种不起,一千元左右一斤,普通百姓也消费不起。所以铁皮石斛这些年的消费人群是中上阶层,无法进入普通消费阶层,目前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没达到这个消费水平。”
“中上阶层的销量是有限的,所以老百姓不消费,是发展不起来的。”
白发文史学者心肺和肠胃功能一直不太好,他曾经服用过铁皮石斛,“如果药效好,贵一些人们还愿意,就怕没效果,吃了一二次也就不想吃了。我吃了两斤,没什么效果,后来就不怎么吃了。”
稍胖的文史学者对中药调养也比较感兴趣,他说:“古代把它称之为仙草,现代表明功效涉及到方方面面。但人们很现实,只问效果,不问出处,保健功能到底如何?依然值得探讨。”
阿天对中医了解的比较深刻,他一本正经地说道:“中药调理一般比较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地吃,一二斤显然效果不是很明显。这时候停止说它的效果不佳,显然有些武断。但是我们对它的研究,从古至今都认为是仙草,显然效果不是很差。还是经济的问题,和对它长期服用的耐心。”
“一斤一千元左右,一年消费一万多元吃它去保健,好像也有点不现实。”
“不管怎样!即使中上阶层消费,我们地区这么大的范围,种个几百亩的基地,内销也是没有问题的。”
阿天笑道:“这种销售方式,老百姓是没有能力的。需要一位在中上阶层、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有活动能力的人,才能胜任。农民只是打工者,靠他们肯定发展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