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性格影响人的一生。
有某种的性格,便会有某种的境遇。这并没有所谓的幸运或是不幸,只是有因有果罢了。
性格决定命运!
其实,李过的性格也有很多缺陷,按照常理,他似乎并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
干大事的人必须要心狠手辣!要厚黑!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讲的是春秋大义!在暗地里都干着不是人的事,要做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根据历史规律,成功的王侯将相大多都是这样的人。
譬如刘邦。
当初,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项羽让刘邦投降,否则,就要把刘邦的父亲煮成羹。谁知,刘邦说了一句话,让项羽也服了。
刘邦面带笑容的对着项羽说道“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爹跟你爹差不多,你要是真想把他煮成肉粥,可千万要给我一碗尝尝鲜呐!
当然,面对强敌,刘邦不肯投降是正确的选择。可如此看淡自己的父亲的危险境地,并且能很是坦然的、自然而然的说出上面一番话的,刘邦是第一人。
再说说刘备,属于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的一类人。但凭着一股子厚黑劲,硬生生在乱世中闯出了一片天地。
单凭丢老婆这件事就可见一般,而且不是一次丢老婆。
第一次被吕布打得屁滚尿流。老婆丢了。好在吕布仗义,把刘备的老婆又送了回来。第二次刘备的老婆又被吕布的部将高顺抓了。刘皇叔毫不知羞的说出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样冠冕堂皇的话。
这还不算。第三次刘备跑得急,不但媳妇跑丢了,连儿子都丢了。好在有了赵子龙,把儿子救了下来。刘备直接把儿子丢到了地上,然后一阵豪言壮语。
这样的事,李过做不出来。李过的真实想法就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就像刚刚把河曲县令邬德给杀了,完全就是从真性情出发。率性而为。要是不替那些一直拥护他的百姓报仇,他睡不着觉!
虽然这事鲁莽了一些,但李过不管,他是快意恩仇的人!正因为如此。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
但是这样,他的危险也会更多。
比如,朝廷!
杀了个县令,其实对于现在的崇祯和明廷,根本就不算个事!可李过杀了河曲县令,就不一样了。
关于市井中传言,李氏当得天下的说法已经沸沸扬扬了。崇祯曾经做过白虎吃猪的梦(见前文),对李过极为忌惮。现在听说李过不好好的在西南荒僻之地好好呆着,回到河曲了。崇祯立时警觉起来。尽管钦天监袁一星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过,李过并不是崇祯的克星,但崇祯已经动了杀机。
所以。尽管没有明确的消息证明,出现在河曲的是李过,但包括东厂西厂,以及锦衣卫的番子,甚至各个府衙州县都收到密旨,如果发现李过的行踪。不拘任何手段,斩立决!
可是。李过一向神出鬼没的,行事连自己的手下也不能确定,外人更是不知晓他的行踪了,所以,李过一路上并无危险。
李过离开河曲后,带着一行人,途经山西,去往了河南。
河南是中原一带,自古有着逐鹿中原的说法,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原是黄河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相对周边地区,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最为发达;其次,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能雄视四方,所以扼有中原,便可稳定四方。
另外,从风水上来讲,中原具有四圣宝地之称。据各个流派的风水大师研究,中原四周山脉耸立,有着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称。从天文上来讲,这样的好处就是暖湿气流顺高山流动,使得中原一带雨水较多,造就了一个风调雨顺、地域广阔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中原一带是华夏人口最多的地方。
所以,历代帝王都以夺取中原做为目标。
于是,李过从山陕一带经侯马、晋城一带,去了河南。
时任河南巡抚的常道立,也从朝廷的塘报中得知李过在山西河曲的一些事。
李过的名气极大。在当时的朝廷官员中,对李过的态度分为两种。
一种是极其的崇拜,对李过佩服的要命,认为李过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李过偏安西南,实属朝廷的一大损失。
另一种则是对李过深恶痛绝,认为李过拥兵自重、为所欲为,将来一定就是祸国殃民乱臣贼子。
河南巡抚常道立的态度便是后一种。
说起常道立这个人也没什么大恶,也能说得上尽忠职守。早先做御史的时候,就对李过没有一点的好感。常道立曾说,李过这种人看上去好像忠勇嘉义,其实不然。做人不知君臣父子,必然是大奸。常道立指的是李过不听调度,妄杀官吏。
现在,常道立听说李过又在河曲闹事了,更是义愤填膺。他对手下人说道,“可惜未遇见李过这贼,否则定杀不赦!”
手下人说道“大人,李过虽然狂妄,确实有些本事的,朝廷中的一些大员对他都赞誉有加呢。”
常道立冷哼了一声“你们知道什么?当今天下祸国殃民的有几个,但我判定,李过一定危害最大的那个。现在朝廷将他放任西南,恐怕将来是危国之祸啊!”
这也是常道立的眼光独到,但常道立也只是说说,他并不曾想到,李过会来河南。
李过此时已经到了河南境内,这段日子的行程不快,原因就是一直想跟李自成建立联系,毕竟,那是李过这个世界的叔叔,是亲人。再者,李过决心造反,所以,他要联系李自成等人,南北夹击,推翻明朝。
可是,当时时局混乱,李过的这三百人转来转去,也没找到李自成的影子。一行人便决定到河南的各地转一转,便打道回府了。
一路上,李过所带的粮食给养早就用光了,靠的就是劫富济贫过日子,粮草弹药却也充足。三百人六百多匹马,行动也迅速。
这一小股人马并未引起沿途官府的注意,毕竟,逢此乱世,这样的队伍是很多的。
也曾有大股的明军或是农民军,贪图李过的马匹,前来抢夺。李过一般的时候会避开,并不会硬碰硬。如果躲不过,那就打一场,此地的官兵、义军都未受过正规的训练,骚扰个百姓还成,遇见李过的虎兵,当然是落荒而逃了。所以,一路上并无大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