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率领十万大军驰援锦州城,这可谓是倾尽全力了,驻守在宁远城的军士只剩下一万人,山海关方面的兵力还是充裕的,毕竟以前山海关的驻军人数就不少。↑,.
尽管决定驰援锦州城,其实也就是决定和后金鞑子决战,争取让皇太极知难而退,早日结束辽西的战斗厮杀,让朝廷能够将主要精力用在应对流寇上面,保证中原的稳定。
应该说洪承畴率领的大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这些军士以山海关、宣府、密云、蓟州、大同、宁远、榆林以及宁夏的边军为主,几乎集中了大明朝廷全部的精锐大军,边军承担的职责不一样,其战斗力不是卫所军队能够比拟的,就算是与后金鞑子在野外展开战斗厮杀,也是有着一定的把握,至少不会出现溃败的局面。
不过洪承畴有一个最为恼火的事情,那就是麾下的总兵都是比较高傲和骄横的,这些总兵长时间率领大军驻扎在边镇,只要搞好了和监军的关系,权力几乎没有受到朝廷多少的限制,此番按照朝廷和洪承畴的要求,率领麾下的军士驰援辽西,也不一定就想着拼死作战。
尽管洪承畴多次强调,可他凭着直觉,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内阁次辅、兵部尚书陈新甲来到宁远的时候,洪承畴特意召集了所有的总兵,陈新甲也明白其中的意思,专门强调了皇上对洪承畴大人的信任和器重,也是让这些总兵知趣一些。
率领大军从宁远出发的时候,洪承畴做了精心的部署,锦州到宁远城池之间,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座城池,三座城池互为犄角,可相互呼应,塔山距离宁远最近,松山距离锦州最近,杏山在中间。洪承畴在杏山城池内安置了五千军士守卫,而松山和塔山城池则放置了一万军士守卫,如此大军征伐不利的情况之下,可以依托这三座城池抗击后金鞑子。
粮草运输方面。洪承畴将大本营放在了塔山,毕竟这里距离宁远最近,后金鞑子的进攻是从锦州方向开始的,首当其冲的松山,粮草大本营设立在塔山最为安全。
洪承畴率领的十万大军。分别驻扎在松山、杏山和塔山两万五千人,真正参与到战斗厮杀之中的有七万五千人,加上驻扎在锦州的祖大寿率领的五万人,总人数达到了十二万五千人,而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总人数也不过是十五万人。
皇太极率领的八旗军毕竟是远道而来作战,且作战的地点在辽西,从这个程度上面来说,洪承畴所处的态势还是不错的。
二月下旬,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已经抵达松山。一路上也遇见了小股的八旗军,都被大军打败,更多的小股八旗军选择了逃离。
尽管行军很是顺利,但洪承畴还是很小心的,依旧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战术,派遣无数的斥候侦查前方的情况,大军也是集体行军,保持庞大的阵营。
洪承畴率领大军驰援锦州城的消息,皇太极迅速获知,一切都按照他的部署进行。
有了精确的部署。接下来就是贯彻执行了,皇太极非常清楚这一点,再好的计划,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就没有任何的作用。
皇太极更加清楚的是,辽西作战关乎他的皇位是不是稳固,关乎大清国是不是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若是辽西作战彻底失败,那么大清国就存在极大的危险了,不仅仅是内部会闹翻天。恐怕驻扎在辽南的郑家军也会趁虚而入的。
所以这是关乎到大清国生死存亡的一战。
中军帐内,气氛异常的严肃,皇太极看着诸多的亲王、贝勒和贝子,还有范文程等人,语气严肃的开口了。
“此番战斗的重要性,朕不想多说,诸位都是明白的,朕前番所有的安排部署,到了需要落实的时候了,根据斥候侦查到的消息,洪承畴率领驰援的明军有十万人,加上驻扎在锦州的明军,从人数上面来说,明军不输于八旗军。”
“有人认为明军的战斗力孱弱,不足为惧,朕今日要提醒有这些想法的人,千万不可以轻敌,否则形成灾难性的后果之后,一切都难以挽回。”
“朕亲率大军,就一定要夺取最大的胜利,八旗军此番的目的,不仅仅是占领锦州、宁远等城池,还要大规模的剿灭明军,让大明朝廷从此无力在辽西作战。”
“八旗军面对的是十余万的明军,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故而朕希望诸位小心谨慎,不管接受什么样的作战任务,都要拼死完成,否则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不会客气。”
“厮杀马上就要开始,朕也不想八旗军遭遇到重创,故而朕需要找到明军的弱点。”
皇太极说到这里的时候,眼睛看向了地图。
其余人也跟着看向了地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此大规模的作战,粮草就是大军的生命,洪承畴将明军的粮草储存在塔山,且安排了重兵守候,他以为如此的安排万无一失,可朕就要从这个万无一失之中找寻机会。”
“塔山、杏山和松山三座城池,互为犄角,一旦某一个城池遭遇到进攻,其余的城池就会驰援,包括驻扎在宁远的明军,也可能驰援,这无疑增加了进攻的难度。”
“我大清国的八旗军,没有什么不能够克服的困难,就算是洪承畴在塔山安插再多的明军,我们也要拿下这里,断掉明军的粮草,只要八旗军能够拿下塔山,那么洪承畴率领的明军,将不战自乱。”
“此番作战,八旗军采取穿插作战的方式,首先切断洪承畴的退路,也就是切断宁远与塔山、杏山和松山之间的联系,这一路的大军,安排五万人,由多铎负责指挥。”
“切断明军的退路之后,由多尔衮率领三万八旗将士,攻打塔山,无比要拿下塔山,断掉明军的粮草,这一步至关重要,多尔衮,朕要求你不管付出多少的损失,都要拿下塔山。”
“阿巴泰,你率领两万八旗军将士,跟随多尔衮作战,你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杏山和松山的明军支援塔山,你要记住,不管遭遇到明军多么强大的进攻,都必须要顶住。”
“朕亲率五万八旗军将士,与阿济格一道,正面迎候洪承畴。”
皇太极说到这里的时候,多尔衮、多铎和阿巴泰等人的神色都变化了,毕竟皇太极正面迎候明军,且身边只有五万人,而且以汗八旗为主,这样的安排部署过于的危险了。
资历最高的多尔衮忍不住开口了。
“皇上,臣弟以为这样的安排不妥,皇上不能够处于危险之中,臣弟建议皇上驻扎在义州或者是广宁,由十三哥阿济格率领大军抵御明军的进攻。”
多尔衮说完之后,阿济格也开口了。
“皇上,臣愿意担此重任,若有失职,甘愿接受军法处置。”
皇太极摇头开口了。
“朕和你们一样,定要打败明军,朕在这里正面迎候明军,就是期盼你们各自能够很好的完成作战任务,十四弟,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塔山,断掉明军的粮草,朕这里就安全了,不过你若是不能够拿下塔山,那朕也要和明军拼命了。”
满人权贵最为看重的就是声誉,皇太极此番话,对于多尔衮是极大的刺激,其实皇太极安排的每一个部署都非常的关键,首先多铎必须完全切断明军的退路,以五万大军堵死明军逃离的退路,更要堵死塔山等地与宁远城的联系,其次是阿巴泰,必须率领两万大军,牢牢的看住杏山甚至是松山的明军,防止他们驰援塔山,至于说皇太极这里,与明军面对面的对峙,就是防止洪承畴率领大军突然掉头朝着宁远的方向全线撤离,那样多尔衮、多铎和阿巴泰是难以应对的。
可不管怎么说,皇太极的部署,最为关键的还是攻克塔山,彻底断掉明军的粮草,到时候不管是多少的明军,都会大溃败,一旦明军出现大规模的溃败,八旗军剩下的任务,就是拼命的追杀了。
安排部署完毕,大部分的人陆续退出中军帐,开始前去准备了。
皇太极留下了多尔衮。
“十四弟,进攻塔山的任务是最为艰巨的,朕将这个任务交给你,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你是我大清国最为骁勇的战将,朕希望你能够做到最好。”
多尔衮当然知道任务的艰巨,他更清楚的是,皇太极的安危就要看他战斗厮杀的情况了,皇太极率领的毕竟只有五万汗八旗的军士,需要抵御洪承畴率领的明军,以及镇守在锦州的明军,若是两路明军夹击,那么皇太极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皇上,臣弟明白自身职责,臣弟作战之前,从不爱说大话,不过这一次,臣弟保证,在最快的速度之内拿下塔山,断掉明军的粮草,必要的时候,臣弟会抽调十五弟和七哥率领的八旗军将士,臣弟恳请皇上准许。”
“那是当然,必要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做出决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