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看着满脸兴奋的范文程,显得有些过于的冷静了。
崇祯九年、崇德元年以及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的两次入关劫掠,均遭遇到惨败,大明的郑家军已经成为八旗的梦寐,况且郑家军还驻扎在金州和复州一带,随时都能够觊觎盖州、耀州、海州等地,甚至能够威胁到鞍山和辽阳等地,一旦辽阳等地出现危险,那么大清国的都城沈阳也就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了。
大明的崇祯皇帝与郑勋睿两人成为了死对头,这个消息的确非常重要,可不管怎么说,郑勋睿都是汉人,一旦锦州或者宁远等地出现危险,谁知道郑家军是不是会出动,要是大清国的主力悉数都集中到辽西去了,郑家军从辽南的金州和复州一带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那么大清国的都城沈阳将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这岂不是动摇了大清国的根本。
作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当然,目前的形势,相对于大清国来说是最为有利的,大明朝廷内部问题不断,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正在中原造反,声势愈发的浩大,这必定牵扯大明朝廷的绝大部分兵力,且崇祯皇帝与郑勋睿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郑家军轻易是不会出动的。
开封府城失陷,大明的五省总督孙传庭阵亡,郑家军并未出动,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清国若是失去了这个机会,等到大明朝廷彻底剿灭了流寇,国力渐渐的恢复起来,想要展开进攻就更加困难了。
理论上说,最好的进攻时机,就是大明的崇祯皇帝与郑勋睿彻底的翻脸。导致大明王朝出现巨大的内乱,那个时候大清国就可以集中所有力量进攻中原了。
可皇太极不这么看,他内心之中最为恐惧的就是郑勋睿真正的掌控了大明王朝,到了那个时候,大清国可能就真的没有机会了,这方面有例证。大清国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年父皇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开始创建如今的大清国,也就是万历十一年的事情,距离如今不过是五十多年的时间,要知道当时的大清国非常的弱小,与今日的大清国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当时的大清国所处的地方都是白山黑水,条件恶劣。依靠了努尔哈赤的英明和睿智,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让大清国屹立在辽东。
一直以来,皇太极认为父皇努尔哈赤是千年一遇的英雄,几百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今后很长时间恐怕也不会出现了,不过现在他的想法改变了,大明的郑勋睿。可能会创造出来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
到底是抓住机会,还是继续等候。皇太极陷入到两难的境地。
趁着这个机会进攻辽西,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地,不仅仅是破坏了大明的关宁锦防线,而且获取了大量的土地,让大清国的地盘更加的庞大,也能够让大清国的根基更加的稳固。若是放弃了这个机会,等到大明朝廷派遣重兵守卫锦州和宁远等地,那么大清国将被长时间限制在沈阳以北的地方,难以有根本性的发展。
大明的郑勋睿就不一样了,占据了大明的南直隶。那里是最为富庶的地方,郑勋睿完全可以依靠南直隶发展和壮大力量,等到郑家军真正壮大到无法阻挡的地步,肯定会从金州和复州等地发动进攻,到时候大清国依靠什么来阻拦。
让皇太极忧心的还有草原部落,鄂尔多斯、土默特、吐鲁番、叶尔羌等草原的部落,完全依附了大明王朝,与大明的互市进行的如火如荼,这些部落因为互市的原因,得到了充足的粮草,就算是草原遭受灾荒期间,也没有损失多少的人口,互市的兴旺让这些部落迅速壮大起来,特别是其中的鄂尔多斯部落,人口增加了,力量强大了,根本不在乎草原部落的老大科尔沁部落了。
两年前科尔沁部落联合察哈尔部落等,发动了一次对付鄂尔多斯部落的战斗,可惜那次的战斗以科尔沁部落惨败告终,自那之后,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落,一跃成为草原数一数二的部落,好在鄂尔多斯部落没有想着朝着草原其他的地方扩张,要不然皇太极必定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到草原去。
大清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周围是非常安稳的,草原稳定、辽南稳定,可惜五年时间过去,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辽南的金州和复州等地被郑家军占据,郑家军的力量甚至渗透到凤凰城等地方,严重威胁到大清国右翼的安全,草原部落部落也出现问题,依附大明朝廷的鄂尔多斯部落逐渐强大,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让大清国的左翼也出现了钉子。
这一切让皇太极寝食难安。
大清国必须要发展,必须要壮大,必须要更加的稳固根基,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郑家军的壮大,大清国很有可能失去一切,以至于被郑家军灭掉。
“文程,你认为此时在辽西发动进攻,时机最好,朕也有这个看法,大明的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一点都不安分,李自成朝着山西等地扩展,让山西的边军不敢轻举妄动,张献忠朝着湖广的方向扩展,让大明的南方也不得安生,而大明崇祯皇帝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更是促使郑家军不会轻易的出兵,这个形势的确不错,可朕还是担心啊。”
皇太极一声长叹。
范文程当然知晓皇太极的担心。
“皇上的担忧,奴才明白,郑家军驻扎在辽南,若是我大清国在辽西的锦州一带发动进攻,郑家军趁着这个时候从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发动进攻,必将直接威胁到鞍山和辽阳等地,更将让我大清国的都城沈阳处于危险之中,出现这等的情况,大军就要被迫撤离辽西,回到沈阳和辽阳等地抵御郑家军了。”
皇太极点点头,没有开口说话。
“皇上,奴才愚钝,奴才是汉人,对于汉人之间的恩怨自以为了解,现如今崇祯皇帝对郑勋睿百般的不信任,甚至抬出东林党人来专门对付郑勋睿,恨不得置郑勋睿于死地,这样的情况之下,换做奴才是郑勋睿,肯定是不会出兵的,看着大明朝廷的力量被削弱,自身逐渐的坐大,岂不是最好的事情,大明河南的开封府城失陷,郑家军没有出兵,奴才就想到这一点了。”
皇太极点点头。
“文程,你继续说。”
“皇上,奴才以为,此番进攻辽西的锦州和宁远等地,皇上可以汗八旗为主,以蒙八旗协助,至于说满八旗,主要就是守卫盖州、耀州和海州等地,就算是郑家军从辽南发动进攻,满八旗也是完全能够应对的。”
二十四旗并举的局面,让大清国的兵力明显增加,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三十万人,其中以汗八旗的队伍最为庞大,总人数超过了十六万,其次就是满八旗,总人数接近八万人,当然从战斗力方面来说,依旧是满八旗最为强悍。
范文程的建议的确不错,如此的部署可进可退,一旦辽南出现危险,满八旗奋力与郑家军厮杀,进攻辽西的汗八旗和蒙八旗则可以迅速撤离,驰援辽南。
但皇太极绝不会如此的安排,所谓五心不定,输的干干净净,既然决定在辽西作战,决定要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地,彻底破坏大明的关宁锦防线,那就需要破釜沉舟,不能够有丝毫的犹豫,否则战斗厮杀尚未开始,大清国就已经注定会失败了。
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多铎等亲王,阿济格等郡王以及阿巴泰、杜度等贝勒悉数来到了崇政殿。
皇太极的神情异常的严肃,对着诸多的满人权贵开口了。
“朕决定在辽西展开对大明朝廷的战斗,此番战斗的目的是占领锦州、宁远等城池,基本控制整个的辽西地区,为我大清国入主中原做好最佳的准备,几年时间过去,朕殚精竭虑,无时无刻不想着能够打败大明王朝,尽管说我大清国在前些年遭遇过挫折,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朕希望诸位忘记以前的事情,尽心竭力的大好此番的战斗……”
“朕决定率领大军亲征辽西,朕出征期间,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主持沈阳的诸多事物,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跟随朕出征,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豪格分别驻守盖州、海州、耀州以及鞍山和辽阳等地,严密监视辽南郑家军,一旦郑家军有异动,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禀报……”
“朕希望诸位同心协力,这场战斗关乎我大清国之未来,只要我们拿下了锦州和宁远等地,就等于是一只脚踏进了中原……”
“从即日起,诸位回去做好一切的准备,相关的战斗部署,朕会同诸位亲王确定下来之际,就是我满八旗、蒙八旗和汗八旗出征之时……”
崇政殿里面异常的安静,所有人都看着皇太极,他们当然明白此番战斗的重要性,要不然皇太极也不可能亲自出征了。
站在后面的范文程,内心有着更多的感慨,皇太极果然是雄才大略,下了不一般的决心,没有丝毫的犹豫,这才是真正能够做大事的帝王。(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二章难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