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没有吹自己多么的有能力,只是默默的为李世民做事,他相信事实胜过一切吹牛。..随军打仗,每到一个地方,别的人都争取金银珠宝,什么值钱拿什么,什么稀罕抢什么,房玄龄则选取人才,为李世民所用,一旦看到才华出众的谋臣武将,房玄龄倾心与之结交。
房玄龄的所作所为,正和李世民收拢人才的心,渐渐的房玄龄更受李世民的重用。行军打仗,都骑在马上,每次起草文书,房玄龄停下马,很快就写完,语句通顺,辞藻流畅,之前不用打草稿。
替李世民向李渊报告军情,讲述的栩栩如生,全面而不罗嗦,有重点而不简略,李渊看的得津津有味,千里之外的事,看房玄龄的奏章,就向亲身经历过一样,而且言语之间也不忘拍李渊的马屁。
李渊曾经热情洋溢的夸奖房玄龄:“这个人可以委以重任,”李建成和李世民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因为计谋百端,能力突出,被李渊驱逐出秦王府(李建成搞的鬼),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将二人秘密召回,房玄龄素以谋略见长,又最受李世民信任,猜测玄武门之变老房没少献密计(说成是毒计也不为过)。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房玄龄立刻水涨船高,当了宰相,贞观元年,论功行赏,房玄龄和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被定为第一等,进爵刑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房玄龄总司朝政。竭尽全力,不敢有一日懈怠。不敢有一事疏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为李世民打工。
行政能力虽然突出,毕竟是人,时间长了也累,一开始还有杜如晦陪着,两个人一起办事,一起背黑锅,后来杜如晦两腿一蹬,西天取经去了,就只剩下老房一个人苦苦撑着大局。还好有精神病魏征、二杆子王珪等人,时常敲打李世民一下,要不然自己的日子更不好过。
房玄龄性格谦虚谨慎,看到别人有长处,就好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拿自己的优点去对比别人的缺点,尽量包容他人的缺点。任用官员,唯才是举。不为贫富贵贱,行事公平正义。
执行法律,以宽为主,不愿有一人因冤而入狱。房玄龄执政二十余年出贞观之治。贞观十六年。房玄龄已经六十多岁,年老多病,精力大不如之前旺盛。想和李世民撂挑子,回家养老。老子没日没夜的为你(李世民)干了这么久,也够意思了。但是李世民只给了一句话不行。
他秉持着一个原则。这年头人才好遇,绝顶人才不好找,一旦遇见了,说什么也不可放过。接着李世民一阵忽悠,你一辈子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事,我都记在心里呢,不会忘记的,现在国家要是没了你这位良相,就像突然少了两只手,可怎么办啊?所以国家不能没有你。
话都说到这份上,房玄龄也不好再坚持,接着干吧。既然上了“贼船”,想下去不容易。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为功臣在凌烟阁上画像,一共二十四位,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房玄龄和他的老搭档杜如晦光荣上榜。
房玄龄告诫自己的儿子,不可恃宠而骄,要谦虚做人,收集古代治家名言,写在屏风上,一个儿子给一个屏风,告诉他们按照屏风上去做,足以安生立命,保家立业。就这样,房玄龄又为国家服务了六年,他生命中最后的青春都在这六年中燃烧尽了,然后贞观二十二年,他走向了人生的终点。
死前,房玄龄心忧社稷,上书劝谏李世民不可再征高句丽,李世民很激动的对他的女儿高阳公主(房玄龄的儿媳)说:“这个人快要死了,还在惦念着国家。”李世民握着手和房玄龄道别,生离死别,悲不自胜!贞观二十二年七月,房玄龄死,享年七十岁,陪葬昭陵,谥号“文昭”。
房玄龄一生功勋卓著,彪炳史册,一代贤人,良相名垂后世!“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唐代柳芳叹道:“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位贤相;然无迹可寻,徳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王珪)、魏(魏征)善诤谏而房、杜让其贤,英(英国公李绩,民间传说的徐茂功是也)、卫(卫国公李靖)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上面一段文言文,说的情真意切,中正公允,因此写下。
千古诤臣魏征魏征,字玄成,巨鹿人(今河北省事邢台市),魏征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估计吃饭是个大问题,但是魏征却没有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史载:落拓有大志。典型得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那种人,这种人是不为他周边的环境所融的,毕竟大家伙都是贫农,天天为了吃饭而奋斗,这时候偏跑出来一个整日喊着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很让人闹腾,更为重要的是白吃饭,不干活,而且每顿都不少吃。饭是要给那些有用的人的,有用人的典型特征就是用较少的投入(饭)获得最大的产出(粮食)。
魏征肯定不属于有用的人,要不说他是个废人,大家都是心情好,吃着白饭,受着白眼,魏征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他认为这是应该的。他想自己和家里人的分工有所不同,自己负责努力读书,以后做官,而其他人是为了吃饭而弄粮食,虽然工作不同,同样值得尊敬。魏征很好的发挥了职业无高低,分工各不同理念。
他常说自己以后飞黄腾达了,一定好好报答家里人。被他这么一说,家里人还是投以了赞成的目光。然而好景不长,家里本来就穷。偏有赶上自然灾害,再也过不下去了。魏征想象了想,不能继续成为家中的拖累,也有可能是被家里人捻了出来。我们也不想要你的报答了,只要你现在不拖累我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报答。
经历了大的变故,很多最初的想法,都是会改变的。一生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变来变去。自己都无法知道,当初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离去……能够一直没有忘记最初理想,并且一直坚持努力去圆梦的人,无论成功与否都是值得尊敬的。
于是,魏征到了道观,当了一名道士,他希望自己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太多的人怀疑自己,更要向他们证明,自己是对的。有梦想的人,并不一定全部走向伟大。但没有做过梦的人,是可悲的。
对于未来,魏征很忐忑。但是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不要可悲。只要还能坚持,就要挺着。在道观。并不像魏征想的那样轻松,他也要劳动,似乎比在家中干的活还多。
魏征就像一个奴隶,为道观的主人免费的干活,能得的唯一报酬就是一碗冷冷的饭。那些道观的主人,可以结婚、娶女人、生孩子、有自己的土地(当地主),和正常人家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不用向政府纳税(这个很优待)。闲暇的时候,魏征拼命的读书,一开始他什么书都读,涉猎广泛,后来,看见天下渐乱,群雄并起,魏征可以专意于阴阳家,纵横之术。张仪、苏秦都是魏征的偶像,魏征也想象着自己在乱世中游说诸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只是不知道,家里人还好吗?不用问,魏征似乎可以猜到,这样的乱世,平民百姓想活下去几乎是一种奢望,虽然他们不理解我,但是我还是不愿意相信……读过书,有思想,有理想,魏征渐渐有了名气,常常有各地所谓的豪杰来拜访他,观主对他也客气多了,再不让他干重活、累活,因为那些豪杰,每次临走的时候都会留下不少的银子。
观主没有想到,魏征竟然是个摇钱罐子。刚刚有人赏识,魏征很兴奋,终于可以不用倒尿罐子了。一天,有个几面之缘的元宝藏起兵反隋,让人给魏征送了一封信,信上很简单,我什么时候,在哪里起义,你过来帮我吧。
看见杨广的所作所为,魏征早已经对隋朝死了心,没有感情,就没有顾虑,于是魏征没有丝毫犹豫,就加入了元宝藏的起义军。在起义军中,魏征担任典书记,负责起草文件,搞个宣传之类的工作。
元宝藏在起义的时候,就是打着响应李密的旗号,起义后更是直接给李密写信,我们归你指挥吧。有人主动来投降,李密很高兴,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同时他也注意到那封信,写得非常漂亮,风采张华,通理明彻,大大的把写信的人赞扬了一番,并且对元宝藏说,有个不情之请,写这封信的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能不能让我看看。
元宝藏想,自己都送给你了,还在乎一个人了,很爽快的说,看看干什么,就让他跟着你吧。没错,那封信就是魏征写的。元宝藏找到魏征,将事情一说,问他同不同意。
魏征很假的说:一切就由大帅做主吧。说实话,魏征是比较想去的,他一直想见见李密,因为李密号称是天下第一诸侯,如无意外,以后是要当皇帝的,潜力如此巨大,工作如此诱人,魏征没有拒绝的道理。
跟着他混,自己也能弄个开国元勋什么的,好处多多。于是魏征又改投到李老板门下。反正都是给人家打工,谁给的钱多,就跟着谁干呗,魏征一点没有心理负担。不久李老板杀了翟老板,魏征对李老板的评分,降低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出于对李老板的崇拜,魏征还是在心中为李老板辩护,权力斗争又不是吃饭喝酒,一定是要流血的,李老板似乎也无可指责。
接着李老板与王老板打仗,不采取正确意见,骄傲蛮横,被王老板打的一败涂地,屁滚尿流,魏征对李老板是彻底失去信心了。没有心思在维护李老板的形象,考虑自己要不要也去投降王老板。
李老板虽然看出了魏先生是个人才。平时却不怎么待见,魏先生更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奇谋密计献给李老板。于是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李老板不待见魏先生,魏先生对李老板也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于是当李老板到长安投奔另一个李老板的时候,魏征立刻把自己的尾巴摇向了长安的李老板。
从此,魏征开始为这个李老板极其努力的工作,李老板对他也不错,每个月的工资都能多发点,年终还有奖金。
魏征的才能被李老板的大儿子发现了,邀请魏征加入自己的队伍。其实魏征最看好的是李老板的二儿子,但是听说老大仁厚老实,又是太子,魏征也不敢不给面子,设想要是那天李老板喝口水没咽下去,老大当了皇帝,自己还可以受到重用。
怀着对未来美好的幻想,魏征又一次上了贼船,小老板对魏征还不错。首先给了魏征一笔钱,名曰安家费。用这笔钱,魏征娶了老婆,买了房子。也买了车,漂泊了半辈子,终于有了安稳的家。在不用吃冷饭,吃泡面了。魏征对小老板很感激。发誓
以后就跟着你干了,上刀山。下油锅,你就发话吧,估计我也不能去。咱老魏是知识分子,干点书书写写的工作就找我吧,献点不要脸面的毒计也是可以的,谁让咱是阴阳学高材生呢?天下逐渐平定,李老板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开始争夺皇位的内斗。
这也难怪,外患初定,即刻内斗也算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之一。二儿子不是什么善茬子,首先发动了攻势,小老板差点没被弄死,还好李老板明察秋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接着小老板和老二不断得交锋,在交锋中两个人不断得成长,然而谁也无法真正的打败谁。最后,在那个静谧的清晨,一根疾射的箭打破了所有的宁静,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就像一场拳击比赛,老大倒了下去,然后没等裁判上台,老二就迫不及待的向所有人宣布,我胜利了,那些在他身上投机的人,似乎比胜利者还有高兴,他们欢呼着,好像忘记了他们的手段是多么的龌龊。
魏先生的阴阳学不是白学的,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刻,魏先生曾经向小老板建议,彻底的除去老二,然而,老大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心软。他依旧顾念着兄弟之情,然后,他错失了先机。做为胜利者的李老二,掌控着一切,被李老板封为太子,成为了新任小老板。
不久后,李老板宣布退休,由老二继位,于是李老二成了李唐王朝的第二任老板唐太宗是也!魏先生的大名,新任李老板是早就听过的,把魏先生从大牢里弄出来,李老板要和他聊聊天。
魏先生似乎已经预料到自己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梦想就这么破灭了,作为了李老板的政敌,鬼知道李老板会在史书上怎么写自己,不写成大奸大恶,也得写成偷鸡摸狗。
李老板首先发问:“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反正是要死的,魏先生毫无畏惧:“太子要是早听我的劝告,哪里还有你站在这里说话。你想死吗?”李老板带有威胁性的问。
“要杀就杀,何必废话,”魏先生不想再和这个人多聊一句,因为他认为这个人是垃圾。“我要是不杀你呢?”没等魏先生把张开的大嘴闭上,李老板接着说:“打开他的脚镣手铐”。
魏先生想看看李老板到底还要耍着什么阴招。果真李老板继续耍着阴招,盯着魏先生看,“詹事主薄你干不干?”没等魏先生回话,李老板就离开了,魏先生身上的脚镣手铐都被打开,带着一头雾水,魏先生回到家中,看见很多的好东西,妻子说,是李老板派人送来的礼物。
还没有搞清楚是什么情况,魏先生在东宫的好朋友王珪、韦挺来看他,说李老板赦免了我们。魏征听后,脑中雾水更浓,谈话、封官、礼物、赦免、王珪、韦挺,一刹那间茅塞顿开,他不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但是这一刻他明白了,李老板一定能是个好皇帝。因为宽容。
在那一刻,他想自己是不是错了,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经过反复激烈的斗争,他说服了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是为了天下的太平,百姓的安宁,我要辅佐他,当一个好皇帝。经历太多的世事变迁,已近不惑之年的魏征,不再毫无头脑的谈着理想,而是更加关注民生,百姓的切实利益,不是少年时吵嚷着以天下为己任,而是真正的去执行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最大的努力。
少年时贫贱的生活,给魏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天下间还有太多的人食不果腹,衣不暖身;他知道,还有太多的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需要有人来维持公平公正;他知道,有着一些人什么都不用做,养尊处优,好逸恶劳,便可以住最好的房子,穿最好的衣裳,吃最好的食物,而另一些人勤劳节俭,种地糊口,却吃苦挨饿。
于是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民间冷暖,百姓疾苦,全部告诉李老板进谏。进谏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想说就能说的,首先要有口才,其次要说到点子上,不能乱说,乱说只会挨板砖拍,最难的就是要说到点子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