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念着财子,是记得财子的好。
自然,人性是复杂的,还有的人脸上带着笑容,心中想的则是财子傻。
只是后者不敢说出来,怕挨打。
另有人则是想着背后的事情,琢磨财子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等人,给各个村民家里粮食,让度过这段难熬的日子。
同时又给提供工具干活,那大小不一的锯、斧头、钎子、锤子等东西,都不错呢,好铁打的。
然后怕服徭役的人吃不好,还给送来骨头,专门叫人帮忙编麻袋,负责做饭,给家里干活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好的。
那他财子图个啥?真是有钱没处花了?跟着他来的一大群人不知道劝?
反正是咋想想不对,里面有事儿,保证有问题。
一个个人有着自己的盘算,面上却都夸赞着饭菜好。
腌的油渣就是咸菜,放到黄米饭里,呼呼吹着扒拉一筷头子,再来口浓浓的骨头汤,干活不苦哇。
加上工具使着真趁手,觉得服完徭役,不但不会累出病,还能长不少力气,身子骨更结实。
负责看管百姓干活的衙役跟着吃,一共六个人,他们本以为没自己的饭菜呢,没想到财子那边说了,衙役也辛苦,吃好了才能管事。
如此一来,六个衙役手上的鞭子挥舞了很多次,却全是空甩,没落到人的身上,一个是吃的好,怕打了人财子不给吃了,另一个是旁边还有十个人守着。
这十个人是财子的手下,看着十个人的样子就叫人害怕,很能打的那种感觉,估计六个人打一个都打不过。
一顿饭,众人吃得很高兴,休息一会儿,继续干活。
不像以前。干活偷奸耍滑,十个过来看管的人说了,自家公子要求好好修码头。别糊弄,他会用,快点修好了这边的,再去把淮水的也修一修。
******
另一头。山上,徐宝还在看宋刑律,边看边用白话记下来,到时候给小豆他们学。
他很佩服古代人,一律不好好说话,最开始文言文字少意多。是因为需要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字多了不好刻。
可是到了现在,已经大宋了,大家还是如此,写在纸上,差那点纸和墨?显然不是,是为了普通人看不懂。
属于知识垄断,不但用字难懂,还没标点符号,一句话一百多个字。没一个标点,寻常的人即使认识两字也没用。
不然的话,自己送上去的拼音和标点,为什么有人不高兴,那么学,会让人的学习速度增加,触犯了垄断阶级的利益。
“小豆啊,你知道为什么当官的人家中的子弟也能轻易当上官吗?”徐宝用铅笔写了四页,停下来歇歇眼睛,对拿着毛笔在水写纸上描字的小豆说。
小豆认真地描完正描着的一个字。才停下,想想,回答:“因为有权。”
徐宝摇头:“不是,换成我管此事,我也找官员人家的子弟,言传身教,官员家中的子弟虽说也有纨绔,但更多的是和父亲、大父学的。我叫他们去做事,至少比让什么都不懂的人放心。”
“那官员的子弟会学,等着子弟的子弟又是能当官了,别人怎么办?”小豆抓着笔杆的手紧了紧,很不开心地问。
“当然是找机会拼了命地学,前一个官家就写了劝学诗,如今的官家也想让人多多学习,过段时候,朝廷会下令,要求地方办官学。”徐宝给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其实不止是大宋,他那边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那边商人的地位不低,不学习可以去做别的事情,但在大宋,不念书就完了。
小豆歪了头琢磨了下,高兴地说道:“办了官学,是不是很多人就都行了?”
“不是。”徐宝摇头:“官学要交学费,还有笔墨纸的钱,不少人家承担不起,随后官学就一点点完了。”
他说的是实话,历史上官学办了,其实是皇上不希望朝堂被一群人给垄断了,想要更多不是某某家族的人才。
结果呢,办了一段时间,渐渐地荒废了。
“那怎么办?”小豆发愁,好像跟他有什么关系似的。
“当官,赚钱,有了官身保护,有了足够多的钱,就能去改变了。我现在官小,钱少,改变不了太多的地方,只能改变下咱村,还有我所在的桐柏县。改变不是目的,目的是我要通过改变来证明我自己,你也要努力。”
徐宝勉励起小豆,他怕小豆随遇而安,失去了斗志。
小豆攥了攥拳头:“我会使劲的,宝朗,我猜呀,有人会觉得你傻,在心里骂你。”
“等我上任他们就不骂了,我其实可以直接一过来就上任,但那样是敌在暗,我在明,我吃亏,我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改变。”徐宝笑着说道。
随即又道:“读书的目的不是认识多少字,是学会处理事情的办法,没有对错,没有正邪。我也想冲过去,把几个坏人抓起来一顿砍,最好是剁成肉馅,但我考虑一下,不行,对以后有影响,还赚不到钱。”
“唉~”小豆叹口气:“宝郎,还是你能忍,我要是有你的本事,我受不了的。”
“忍,有时也是一种幸福,我这算什么,还有更能忍的呢,比如说官家,你知道官家忍了多少事情吗?到现在他还得忍着,他之前连亲娘是谁都不知道,堂堂皇帝,多可怜。”
徐宝用赵祯举例子。
小豆脸刷的一下白了:“宝郎,可不能乱说,官家的娘不是太后么。”
“是呀,乱说的。”徐宝顺着小豆的话说,他真怕小豆知道太多,有时候无知是种幸福。
“小豆,明天你去县城,看看粮价,稻子超过九十文一斗,小米超过八十文一斗,你就叫从泌阳过来的咱们的人卖一千石,而且要放出消息,就说一个月以后,粮食要回到原来的价钱。”
徐宝换了个话题。
“我知道了宝郎,明天我去瞧瞧。”小豆点头答应。
******
翌日,小豆入县城。
找到了县里的三个卖粮的铺子,只见不少人在那排队,有人还叫骂着粮食又贵了,哪怕麦子一百二十文一斗的。
小豆听了,再一问,各种粮食全涨,稻子变成了一百四十三文一斗,说是今天这个价,明天更贵。
他不敢再卖了,转身又找马回去报信。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