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声东击西(下)
听完巴沙夫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卜扎里夫知道中了声东击西之计了。
为什么唐军突然改变节奏,轻装速来乌浒河,正是为了渡河,而自己一方措不及防之下,兵力不足,准备不足,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但因为唐军在中路的举动,使自己疏忽。瓜卵山他也看过,也看到了河对岸那片柳树丛,这种地形会导致视觉上的盲点。所以刻意在上面设置了一个哨所。虽然地形能起一些遮蔽作用,可是河面宽广,若是唐军夜渡,早晚还是能发现的。
可自己兵力不足,让唐军举动迷惑,居然都将原来的主将杜格勒调了回来,况且驻守的将士,况且驻守在瓜卵山的士兵全部是波斯人。
失误啊。会想到唐军能成功渡河,毕竟自己兵力少了,但没有想到让唐军如此轻松地渡河,还小败了自己。是小败,真正的大食士兵伤亡只有两三百人,至于波斯人伤亡多少,让他忽略不计了。
但他是萨勒姆手下重将,虽然小败,可脑袋很清醒。
唐朝军队打开了突破口,但他们是轻装前来,必须再次将战马带着乌浒河,还有武器与物资,要修一道简易的工事。没有去,但能想像,此刻东路的数千唐朝军队正在兵分几路,有的在运对岸的物资,有的在将对岸的马匹拉过河,有的在看押俘虏,有的在修工事。但这还是不够的,唐朝军队前来决战,还要渡更多的士兵过河,否则这几千唐军过来,无疑前来送死的。
为了迷惑,他们这几天能编制多少木筏,那怕是这种粗糙无比的木筏,后方大部队要渡河,要准备更多的物资与木筏。还有粮食,在乌浒河南岸,为了胜利,萨勒姆总督实施了坚壁清野计划。除非攻下谋夫城,否则很难找到一粒粮食。或者等到一个多月后,夏收到来。
就算唐军中路军队向东路军队转移,甚至不顾士兵体力,将木筏子抬着跑。想要渡河,以及完成渡河的准备,最少也要到明天中午。而明天中午,自己的后方大部队也赶到了。
不过有了这个登陆点,怎么都给了唐军转机,丧失了大部分乌浒河这道天堑的作用。
因此,做了一个决定,先行率兵将这支登上岸的唐军击败,抢回瓜卵山。不过眼下唐军兵分三路,给他制造了一些难题。
想了想,又下了一个决定。
留守一千五百人,分成三部分抵抗。若是唐军渡河,给他们一个重创,然后龟缩到大营。利用布置严密的营地防御,将这个营地守住。这个不会很困难的,最迟只要坚守一天半时间。
自己率领其他军队,前去瓜卵山,对付那支唐军去。
那么唐军只有三条道路可供选择,后方的军队昨天下半夜夜行军,也只能最早到傍晚时分才能抵达,这是肯定来不及了。不然也不会将自己迷惑住。要么中军分兵支援,唐朝东路营地里有没有木筏子给他们强渡未必可知,就是有,有一个渡河时间,有一个判断时间,自己足以能将瓜卵山上的唐军击败。
要么还是强行渡河,然后从陆地向瓜卵山奔跑,进行支援。这也是可行的,自己留下的兵力少,阻止不了唐军的登陆。但想追上去,必须先行占着滩头,然后再牵马匹过去。这样会耽搁许多时间。自己也将东路的唐军歼灭了,严阵以待。
要么壮士断腕,丢弃这路唐军,强行登陆。但扎营的时间,准备物资与武器的时间,不到傍晚时分是完成不了的。在一起登陆,行动笨拙。若是分开,自己中营还在,西营还在,隔断了他们的相互联系,配合不起来。
想到这里,又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
让西营军队勿得轻动,以守营为主。再派人用快马通知萨勒姆,让他派一批骑兵过来支援策应。唐军若是采取第一种策略,自己在瓜卵山进行鏖战,勿务不能让他们登上岸,使乌浒河这道天堑继续发挥作用。若是采用第二种策略,自己坚守瓜卵山,里外夹攻,一举击败唐军。若是采用第三种策略,不断利用骑兵的优势,不停的骚扰,让他们无法顺利地将大营搭建起来,物资武器运到南岸。等到明天大军到来,一举击溃。
也有可能唐军结合两种以上的战术。
但那样,他们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除非唐朝军队战斗力胜过自己数倍,那是不可能的。
吩咐完了,让部下立即离开。自己率领大军迅速扑向瓜卵山。
但这一次卜扎里夫犯了一个错误。不仅是他,连萨勒姆都犯了错误,认为唐军一旦攻入乌浒河,渡河,会战。
可不是的。唐军目标仅是为了抢一个桥头堡。
造成这种误会,也是大食的成长史造成的。大食人兵锋所指之处,所向披靡。除非因为君士坦丁堡进行了七年鏖战外,几乎从来没有大规模的相持战争。也看到唐军在西域的战例,无论王方翼热海一战与李威伊丽水畔一战,都是速战速决的。这也与大食军队作战风格,与他们以前与河中突厥人的作战风格一致。
但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三国、南北朝或者楚汉相争,皆上演了无数场精典的相持战争。有的据城而持,但大多数是大规模的野外相持。
难道渡过河,非得要进行大会战吗?
所以卜扎里夫认为能轻松地将骆务整的东路军队击败。听巴沙夫的汇报,唐军伤亡很少,可从半夜渡河,又进行了激战,此刻修建防御工事,运输物资。士兵筋疲力尽,肯定能轻松胜之。
猜错了。
为了抢时间,骆务整仅搬运了一批大食物资,其他的烧光。大食兵败,丢下了大量武器与盔甲,仅将武器捡起来,毕竟自己带的武器不足,盔甲都没有花时间剥去。然后将伤兵扶回营地。更没有花时间返回河北,将物资运回瓜卵山。而是集中精力在瓜卵山迅速地修建了一道防御工事。而卜扎里夫犯的第二个错误是一直将唐朝中军当作了假想敌,因此留下了几个投石机。这又赢得了一份生机。
瓜卵山由九个高矮不等的小山丘组成的,一里来路的长度,最大的宽度不到四百米。若是带来了投石机,能将瓜卵山一半面积覆盖于投石机的射程之下,而唐军匆匆忙忙地攻下来,勉强修了一道防御工事算是很不错了,那有时间来修壕沟躲避?若是带来了大量的投石机,稀疏的林木根本无法阻挡天空中落下的巨石。那么这道匆忙修建起来的防御工事效果将会下降一半。
卜扎里夫率军离开,余下的一千五百名士兵让杜格勒主持。
也是一名不错的将领,下这份命令时,卜格里夫心中有些后悔,若是将杜格勒留在东营,唐朝军队也许会夺下瓜卵山,但绝不会如此轻松。至少能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
他认为可以了。
看到他率军离开,唐朝军队再次一变。中路军队继续向两边分去。两边的军队又向两边分出两里地。这一分,变成了五路人马。杜格勒傻眼了,若是此时手中有一万多军队,那怕唐军分成九路,问题也不严重。可手中只有一千五百人,中营还要必须坚守,这一分,怎么办?
仅分了一下,卜扎里夫的安排泡汤。
想了一想,只好再次做了调整,让斥候返回通知,左右各分出两百士兵驻守。
但这一分,能有什么效果,然而远不是如此。看到大食军队做出调整,李威再次做了变动。留守的兵力少,就能将这个弱点无限地放大。中路继续分兵,其他四路也跟着分兵,又向两里多外的地方,延伸出新的两路人马。
此时天也亮了,乌浒河河面上升起了轻薄的晨曦,比轻纱还要淡薄,河水蔚蓝,景色十分美丽。然而杜格勒听到手下的禀报,差一点瘫软下去,心想,不带这么玩的。
这样一来,以中营为中心,向两边生生伸出近八里地。天虽亮了,都看不到两边的变化,而且离得远,全靠斥候禀报,一来一去,也会浪费时间。琢磨了一下,将新分出的两路兵力再次向中间靠拢,重新压缩成三路,确保中营不失。
李威这才下令吹响号角。
九路军队正式开始渡河了。
真真假假的。实际渡河的是东二路军队。杜格勒一边注意着局势,一边派人通知卜扎里夫。正中三路唐朝军队将木筏子划到河面中间,大食军队已经准备弓弩,有的将石头放在投袋上。但是唐军忽然全部停了下来。在河中心逗留了一会儿,忽然头一调,往回划去。
杜格勒莫明其妙。可心里有些发寒了,此次遇到的敌人,远非以前遇到的各国敌人,狡猾到了极点。自从军队到达这里,真真假假,扑朔迷离,自己多次估猜,都无法猜出他们的真正用意。
划了回去。杜格勒又看到唐朝军队产生了新的变化,西路的军队在向回跑,中路的军队在向东跑。终于会悟过来了,敌人是利用自己兵力不足,不断地分兵,最后鞭长莫及,平安渡河。真正渡河的地方是在东面,渡过去,就可以支持瓜卵山的唐军。
可醒悟过来,却已经晚了。敌人已经占据了滩头。就是之前醒悟,也没有作用。自己的兵力少,河岸空旷,兵力分布,一目了然。守住了东二路,其他几路也没有办法守住。反而因为离营地远,有可能营地丢失,全军覆没。
果然斥候回来禀报,敌人占住了滩头。大势已去,杜格勒只好下令,三路合一,回归中营,扼守中营营地不失。又派人通知杜格勒,让他提前做好准备。唐朝军队渡过河了,马上就要往你哪里去了,你要及时安排。
第二批唐军再次渡河,这一次规模很大,还牵来大批的战马。不但如此,李威也开始动身。张仁愿将他拉住:“陛下,不可冒险。”
“这算什么冒险?还有我那次在青海危险?之所以想过去,我是看一看大食人的真正战斗力。”
让自己一忽悠,乌浒河附近几乎所有精锐部队都集中在中路。卜扎里夫既然率军前往瓜卵山,则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一战,则能看到大食人真正的战斗力。
又说道:“我离开后,你坚守中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张仁愿劝不动,只好应道:“喏。”
一万唐军渡过河,上了马,余下的士兵将木筏子带回去。大食人兵力少,采取防御策略,没有制作木筏,因此将它们带走,不给大食人反攻河北的机会。
这一耽搁,过了很久。瓜卵山战事正到了最惨烈的时候。
瓜卵山不是很长,除了牺牲与受伤的两百多名士兵外,主力得以保留,另外还加了一千多名俘虏。这些俘虏战战兢兢,多次喊话过的,投降不杀,放你回家。
但是不是真放你回家?
为了不杀他们,为了回家,干起事来格外卖力。一边草草地吃了早餐,一边不停地修建工事。骆务整又受到薛讷启发,派了会波斯语的河中士兵对他们劝说,为什么你们要帮助大食人?难道你们忘记你们是波斯人了吗,忘记了你们波斯屹立了一千多年历史,傲视群雄了吗?现我们大唐来帮助你们了,我们河中各国来帮助你们了,我们吐火罗也来帮助你们了。大食人在波斯能有多少军队?不要我们帮助,就是你们波斯人若是鼓起勇气,也能将他们驱逐出美丽的信德、呼罗珊与塞斯坦。这么多友军来帮助你们,可你们却甘心做人家的狗,做人家的奴才?
说得这些俘虏羞愧不止。但一颗心定了下来,这样说了,大约不会杀死他们。
但时间留得太紧了。
只是简单地用钉子将砍伐下来的树木钉成粗糙的一道栅栏之后,远处烟尘滚滚,大食人来了。
这已出忽了卜扎里夫的预料,没有想到自己来得很快,还是让唐军修建了一道栅栏。是粗糙无比,甚至留下了巨大的缝隙,让一个人都能从容地钻过去。但钉上去的木头十分粗大,足以阻挡住了马匹的冲撞。
卜扎里夫心中充满了迷茫,为什么唐军只是专心修建工事,而不及时地将后方物资与马匹运过来?
没有想明白,但知道时间紧急,骑马大约看了一下,让手下一万两千多士兵,以及一路上重新归队的几百逃兵列队。地形不是很恶劣,以前也看过,但绝没有想到会在这里拉开激烈的战斗。再次细看一遍,九座矮山丘,中部三座最高,两边的四座山丘几乎忽略不计,只是从地面隆起的四个小土包,另外因为背靠着乌浒河,地气潮湿,长着稀疏的树木。但山丘以砂石为主体,仅有少量砂土,导致山林不但稀疏,也不高大。
借着阳光,能清晰地看到树林里唐朝军队的活动情况。
也不高,作为一个防御地形,效果不会很理想。然后再次确认了一下唐军的人数。
人多的优势,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卜扎里夫也能发挥出来。于是下令了,所以骑兵下了战马,步兵出列,列出三队,每队两千人,分左中右发起进攻。七千多军队在后押阵。
每队盾牌兵,与弓箭兵夹杂,相互掩护,同时各人腰间佩着弯刀,准备随时出击。
骆务整也在看。看了一会儿,对薛讷、辛承嗣说道:“此乃劲敌。”
薛讷点了一下头,当然是劲敌。不然这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也不会仅是几十年间,就成为了西方最强大的国家。昨天晚上的交战,不是真实的大食士兵战斗力。
也立即做了调整,一分为四,江四斤、薛讷与辛承嗣各率一千兵力迎头拦击。留下的军队由骆务整押阵。
三队人马进入了栅栏的后面,分别躲藏在树木后面。不过树木稀疏,不能起来很好的庇护作用。
看到敌人越来越近,到了五十步时,骆务整吹响号角。
三批箭雨纷飞而出。
但是大食人除了少数的波斯兵种略略有些混乱外,其余的士兵十分平静地相互掩护,继续前进。就是这样了,卜扎里夫还十分不满意,大声呼喝:“退者斩,乱者斩。”
一声喊后,迫于他的淫威,波斯人不敢再慌乱了。
又喝道:“射箭。”
弓箭兵躲藏在盾牌手后面,举起了弓箭作出还击。一边还击,一边挪动。五十步的距离,双方不时地有士兵中箭身亡。这时候远处一匹飞奔而来。禀报第一个消息的,唐朝再次分兵,兵分七路,意欲渡河。
卜扎里夫一听,就明白李威用意了,这是利用兵力的优势,做渡河的阳谋。但也感到时间的紧迫了。又喝道:“每队再支援五百士兵上去。”
一千五百名大食兵走出阵列,分成三部,冲了上来。
前面的士兵倒下了不少人,但终于到达了栅栏前面,开始短兵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