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德文斯克,现在或者称呼它为莫洛托夫斯克更为恰当,因为苏维埃已经从6月1号开始将其行政级别提升为州属市,名用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同志的名字命名。
原本北冰洋沿岸的小镇因为第40北方船厂的建设,几年时间人口增加了十倍,现在已经是一个围绕着造船业新兴的10万人口工业城市。几年前上万人的工程施工队硬生生在坚不可摧的北极花岗岩上凿出了座00米长、4米宽、75米深的巨型钢筋混凝土船坞,而这都是为“苏联”级战列舰准备的。
为了这两艘红色巨舰,苏维埃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苏联”级担负的是苏维埃所有航海人的梦想:让红色镰刀锤头旗高高飘扬在浩瀚的大洋!
六月的白海沿岸刚刚进入初夏,列车两边都是森林苔原带,白天气温也就是10多度。这里最温暖的七月气温平均也就是10多度(就是白天能到了0多度,晚上就零上几度。),真正的夏天不属于这里,虽然这里会有短期的白昼。
小时候林俊年年都会盼望冬天,因为冬天就能看到江南少见的冰雪,但今世的他开始讨厌冰雪:俄罗斯的冬季一旦到来就如同没有尽头一般,寒冷的天气让人心烦。为了适应这糟糕的天气,家家户户甚至都有一样特殊装备——一个人力拖动的小滑犁,为的是在冬天搬东西方便,小孩子也用那玩样拉着出门,因为冬季街道上基本都是厚厚的冰,这都是积雪被压实后的结果。在俄罗斯的一般街区想把积雪扫尽那是不可能的,老百姓就想出这个办法,而在农村的冬季“特殊装备”更多。
但怎么说现在也是夏季,苔原森林里已经遍布这里特有的野花,透过车窗就能清楚的看到。
每年这个时候斯大林一般都会去黑海沿岸的索契度假办公,如果不是为了“苏联”号,他一般不会在这个时候还往北边跑。昨天斯大林还问过自己今年打算什么时候去高加索疗养,可是可怜的林俊就是把自己掰成两瓣也没时间。
温暖的阳光和海水,这一切都是如此迷人——林俊已经越来越像个俄罗斯人,开始向往温暖气候。
6月10上午8点装甲专列抵达莫洛托夫斯克,林俊和车上的所有人一样都已经很早就起来。其实在这季节人的水面都会变得糟糕——列车越往北行驶,属于白天的时间越长,昨晚经历的就是一个白夜(太阳下山天不黑,一会就又变成白天。),根本就没有睡意,而精神有比较糟糕。
上午10点“苏联”号的下水仪式就会进行,由于装甲专列的行程属于最高机密,列车直接驶入40造船厂而没有停靠莫洛托夫斯克火车站。整个厂区戒备森严,卫兵和前段时间就已经抵达的“契卡”特工把它保护的像个铁桶一般。
今天的林俊不是“视察”的主角,但却也差不多——今天他“不是”装备部领导,而是斯大林的警卫员之一,一身无人可比的华丽制服和闪闪发光的勋章,往衣着朴素的斯大林和加里宁边上一站,要多显眼就多显眼。
斯大林、加里宁、伏罗希诺夫和奥尔洛夫先后下车,后面的就是林俊,他一直同斯诺尔尼克一道站在斯大林的侧后。迎接的人除了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莫洛托夫斯克市属于该州)和莫洛托夫斯克市党委的领导外,还有先期抵达的海军副人民委员伊万-斯捷潘诺维奇-伊萨科夫和造船工业总部部长、副国防工业人民委员罗穆阿尔德-阿达莫维奇-穆克列维奇。
40厂厂区极大,铁轨直通船坞,但专列不可能直接就开到船坞边上(虽然可以这么做,但这样就太小家子气了。),还得换成汽车。
船坞附近就是厂区新建的综合大楼,为的是能最近距离协调建造工作,斯大林等人的临时休息点就放在5层的会议室里,而且在这里就能看到两个船坞里平行建设的“苏联”号同“红色乌克兰”号。
“红色乌克兰”号将在两个月后下水,船坞里的两艘巨舰目前还只是动力系统完备的光突突船体,所有的武备都需要在舾装阶段完成,但这不妨碍它们告诉所有人它们的强大。
今天的下水仪式其实只是个形式,因为“苏联”号还要等上几个月才会“沾水”。如果是其它国家的舰船设计师和船厂老板看到林俊眼前的这两个巨大干船坞,一定会羡慕的发狂!——世界各国的大型军舰一般都是在船台上建造,因为干船坞的建造费用和人力物力相对船台要多的多,而且为了节省船台的占用时间,一般都会建有专用的舾装码头。但莫洛托夫斯克目前没有其它大的造船计划,两艘战列舰可以继续占用干船坞,直到包括炮塔一类的主要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再将船坞注水,军舰就可以直接开到海里,再到舾装码头进行内部附件的最后舾装。
如果斯大林愿意,它们完全可以完工后再沾水(船坞底部的支撑装置就是按空载重量设计的。),但这样明显有些违反大型舰船建造的规律,所以最后的座椅板凳等安装将放到真正下水之后。
两年多的建造已经在船坞这边形成流畅的建造体系,显然在这里就将大部分工程完工是符合苏维埃现状的,这能大大加快工程进度,如果使用传统的步骤,军舰完工的的时间将会推迟起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下水那就要有礼花和挂在船头的大彩球,但今天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为了保密。在林俊看来这都有些违反常规,斯大林完全可以等军舰真正下水的那一天再来,估计是他有些等不及了。
“苏联”号巨大舰体能给人压迫感,光长度就比林俊见过的“马拉”号长出90米,达到了70米,而排水量是“马拉”号的一倍半多。在小日本的“大和“号建成前,它就是世界第一巨舰。
历史中的太平洋战场基本是航空兵的舞台,而阴沉沉的北大西洋与恶浪滔天的北冰洋还爆发过堂堂正正的战列舰交战,铁与血、意志和信仰都化作巨炮的怒吼——这才是真正的水手向往的海战!
“我必须再到海上去,到那孤寂的海天之间。”——这里不包括航母舰载机的轰鸣,哥伦布的名言能让林俊感觉到支持水手信仰的到底是什么,虽然他更乐意用轰炸机编队把所有的敌舰送进海底,就像去年在南斯皮特黑德湾想的那样。
有时会幻想这两艘“苏联”级战列舰与德国的“俾斯麦”和“提尔皮茨”号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战列舰之战,但还是让英国的本土舰队和德国的战列舰来一场恶战来的现实:“苏联”级是为将来准备的,而不是去同德国海军拼个你死我活。
“安德烈,等它建成后就是红海军舰队的旗舰。”
当然,红海军司令员不会把自己的司令部从岸上搬到“苏联“号上,实际将其作为座驾的是北方舰队司令,它将是名义上的红海军旗舰,母港将是北方舰队司令部所在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打算什么时候让西边的那些家伙知道它们的存在?”
“真正下水的那那天会给各国一份正式照会,它们直到现在都还以为我们把从瑞士进口的动力装置安装在了列宁格勒的航母上。”
“这多亏了哈尔科夫汽轮发电机厂的同志,不然我不可能有足够的汽轮机。”
为了运输那些巨大的汽轮机和燃油锅炉,铁路部门的同志也花了不少心思,甚至还专门设计了专用平板车。
“对了,这军舰公开的事还需要回莫斯科后在讨论一下,时机很重要,一个不好会有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林俊的考虑是必要的,一切大的动作最好都能在欧洲爆发后进行:战列舰会严重刺激各海军强国的神经,特别是英法等老牌海军强国。林俊可不希望因为这两艘战列舰而让历史的发展方向有什么大的改变。等到英法同德国宣战,那时就是苏维埃拥有再多的战列舰也不会影响到什么,更可能的是给老想东进的希特勒一个警告。
上午十点下水仪式正式在船坞进行,斯大林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没有香槟酒,也没有其它的传统仪式。
仪式都是英国老想出来的,平时大家都会“遵守“这一习惯,而且很多时候都认为砸向船头的香槟酒瓶没碎就不吉利,没有香槟的下水仪式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不需要,就让这些陈俗旧规见鬼去吧!
俄罗斯的北方是条件艰苦的代名词,简单的下水仪式后一群人还登舰参观,林俊当过船厂“监工头”,对军舰建造相对熟悉,所以没像其他人那样专注,倒是关心起船厂工人们的待遇。
40厂的造船工人领取的是苏维埃造船工人中最高的工资,生活配套设施也是最好的,这点让林俊很满意。
历史中这这两个船坞是由几万名囚犯硬生生的在花岗岩上凿出来的,为此还死了不少人,这里面有不少都是因为“肃反”而被诬告的人,历史有着小小的变化,这让林俊很欣慰。
斯大林等人只在莫洛托夫斯克停留一夜,明天就将返回莫斯科。当晚林俊就向斯大林汇报了自己关于何时公开“苏联”级时间的想法,政治极度敏感的斯大林也注意到这点,下令巨舰就是建成后交付红海军,在没有得到莫斯科的明确指令之间就还需要保持绝对保密。
这意味着“苏联”号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呆在内海训练,这让奥尔洛夫有些郁闷,但也没办法。林俊倒没有海军司令的烦恼,从建造的速度和世界局势的发展综合考虑,估计时间会刚刚好。
“安德烈,听奥尔洛夫说你要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去一趟?”斯大林问。
“是的,斯大林同志。我想去看看”白俄罗斯”号的训练,现在它正在港口进行修整,下周就会出海训练,我想一同出海一趟。”
“听海军的同志说这舰上飞机起落和一般机场完全不同,你可不要大意。”
斯大林知道爱将是手痒痒了。
“您放心,我一定会注意安全。”
这舰载机起降不比陆地,一个不好就要出危险,而且林俊自己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对他这是个全新的挑战。
、、、、、、
第二天一早林俊和奥尔洛夫抵达50公里外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见到了阔别两年的“白俄罗斯”号。现在它已经不是当年船台上的丑八怪,而是真正的钢铁战舰。如果不是船体结构的原因,今年刚更换了高效率螺旋桨,最高航速达到7节的航母完全可以归入舰队航母的行列。当然,如果一定要将其编入一线舰队也可以,只不过它的抗沉性有些不及一般的舰队航母。
不管是不是舰队型,从外观上根本就看不出来,0000多吨的排水量已经是个大家伙,而且设施完备,一旦新式飞机上舰,它的战斗力将非常可观。
但是今天的林俊有些不爽,因为如果空军飞行员要驾机上舰,那就必须经过个月的岸上强化训练,就是他也必须要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这还是给了特殊照顾。
他哪有一个月时间可以耗在这边,不得不打消了驾机上舰的念头。海军飞行员提出可以让安德烈同志在航母后天出海后,乘坐由红海军舰载航空兵飞行员驾驶的教练机感受舰上的起飞和着陆,但林俊断然拒绝。
“这都是自尊心在作怪。”
林俊很清楚自己这是怎么回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