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导致谁也不服谁,最后皇位反而落在了本来跟皇位八丈远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的身上。可是在后来的岁月中,多尔衮将政敌一一整倒之后,他有无数次的机会可以篡位——或者好听点来说是让贤给他,但多尔衮始终没有这么做。从顺治登极直到多尔衮死亡,他并没有谋反事实。
里面的意味实在非常深长,这就联系到一桩清初著名疑案——皇太后孝庄到底有没有下嫁这位小叔?他们俩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皇位会落到福临的头上?孤儿寡母是怎么在权倾天下的多尔衮面前屹立不倒,甚至据说多尔衮最后是郁郁而终、英年早逝?
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之后,多尔衮成为大权在握的摄政王,虽说和济尔哈朗一起同为辅政亲王,但济尔哈朗本人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而舒尔哈齐大家都知道他是怎么死的。据说他跟自己的长子三子一起阴谋反叛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杀了自己弟弟的两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两个亲侄儿,把亲弟弟舒尔哈齐囚禁。两年后舒尔哈齐死于囚所。当然这里面涉及到皇家密辛,到底舒尔哈齐有没有阴谋反叛自己的兄长,那是另外一个历史谜团。
反正这样一个罪臣的儿子,自然不能跟身世显赫、军功无数的多尔衮相比。济尔哈朗为人一向低调,也跟父兄有关。多年的政治斗争使他习惯明哲保身,主动退居多尔衮之后。多尔衮如日中天,济尔哈朗却默默无闻,甘作幕后工作者,甚至有阿谀多尔衮而保证自己王位的倾向。
济尔哈朗既然早就不能算政敌,那么还有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对于这个没让自己坐上皇位的人多尔衮当然非常不喜欢。顺治二年,豪格平四川张献忠,从此四川纳入清廷版图。可是豪格也真够倒霉的,立下这么大战功,不但没得来半点好处,反而马上被多尔衮下狱。《清史稿多尔衮》载有如下几句话:“肃亲王既平四川,王摘其微罪,置之死。”摘其微罪,这个微罪的罪名据说是因为冒功和起用罪人的弟弟。豪格坐了一个月的牢便一命呜呼,死后连老婆都被多尔衮收作侧福晋。豪格的死因很有疑点。他死时才三十九岁。豪格本身也是骁勇善战的人,多年征战的人必定身体很好。可是仅仅坐了一个月的黑牢就去见了他的皇阿玛,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多尔衮肯定做了手脚。
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我觉得这并不能怪多尔衮。豪格为人并不如早年的多尔衮。当年多尔衮皇位被他老爸夺了,多尔衮却隐忍不发,为了大清多年出生入死。而豪格一直很有怨言,据说经常喝醉了胡说,有次还说什么“我岂不能手裂吾辈之颈而杀之乎!”被人告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恨多尔衮入骨,恨不得用手撕裂多尔衮的脖子让他去死!这么一个直肠子没心眼的人,而且时时刻刻想杀多尔衮。多尔衮再大度都不可能容忍下他来。从这些事看来,豪格实在不是一个聪明机敏的人,远远及不上多尔衮。从当初争夺皇位很搞笑的“谦让”,到多尔衮身为摄政王、大权在握后还口出怨言一点不谨慎,难怪皇太极当初迟迟不肯立他当继承人,也难怪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他死后,老婆被多尔衮占了,但儿子富绶却被多尔衮留了下来。史载多尔衮还曾召富绶到自己王府考较骑射。当时多尔衮的心腹何洛会建议多尔衮杀了富绶,但多尔衮置之一笑。可见多尔衮并不是滥杀无辜的人。
本文黄石原创,请登陆17k,支持正版阅读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这以后的事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请清兵入关,成了当时头号大汉奸。
多尔衮很明智地许诺给吴三桂种种好处,封他为“平西王”,给予高官厚禄,为以后降清的明朝官将树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榜样。而且多尔衮还宣称清兵入关是给崇祯帝报仇,是为了剿灭李自成,是仁义之师。这在现代来看可说是非常好笑的借口,谁信这个谁是疯子!但当时这种论调却起到了非常大的政治作用。
明朝吏治到末期已经败坏非常,所谓“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在明末却正好掉了个头,该说是“文官特别爱钱,武将非常怕死”,一个能打仗领兵、救大明于水火中的人都找不到——或者说被崇祯自己疑心作祟杀的杀、去的去、降的降。反正最后关头一位英雄人物都没,剩下的全是些蠹虫之辈。崇祯帝自杀以前,所有大臣能逃的都逃了,逃不掉的就投降李自成。崇祯派去守城监军、他最信任的太监曹化淳甚至主动打开城门投降李自成。崇祯就连想要托孤都找不到人。
当时崇祯命自己的太子连同定王、永王投奔周皇后的父亲周奎,也就是他们的外公。不料这位贪生怕死的贵戚竟然连自己的亲外孙都出卖。一说连门都不肯打开收留他们,三位王子在乱军中下落不明。一说他收留了定王和永王,却不敢收留太子,反正收留了也没用,第二天李自成全城搜索,他就赶紧把自己的两位亲外孙拱手交给李自成。两位王子的结局可想而知。
这就是明末可悲的朝局。
多尔衮入京后大肆收买人心,用帝后礼厚葬自杀的崇祯和周皇后,优待投降的明朝官吏,颁布命令对百姓秋毫无犯,废除前明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对比李自成呢?大顺军纪律实在很差,到处抢劫放火,连明皇陵都被李自成下令火焚,退出北京之前还放了一把大火烧了大半个紫禁城,真是令人扼腕。(我们现在看到的故宫多半都是后来清朝陆续整修的)
最著名的就是吴三桂老家的事迹。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勒索白银二十万两,拿不出就用刑!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夺走,(光一个夺字显然不够,但这里还是不说了……)还放火把他家的宅院也烧了……
李自成一系列举措根本毫无政治手腕,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毫无政治远见可言。吴三桂是何等重要人物?连他的父亲家人都这样对待。大顺最后到底失败,其中的原因可见一斑。(尤其爱放火,这点很奇怪。历来的起义军都对统治阶层非常痛恨,时常毫不留情一把火烧这个烧那个,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彻底扑灭前朝的决心吧。比如项羽也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据说大火经月不熄,给中国建筑史留下多少遗憾啊。不然我们现在还可以多申请点文化遗产了——题外话)
反观多尔衮一系列举措则是深得人心,什么都保护得好好的。或者说当时的明朝降人无可选择,人家兵马都进城了,不杀头不屠城留下性命和家产已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并且降官还依旧做他原来的官!于是当时的人都自己骗自己——看,人家是来为咱们崇祯皇帝报仇的,不能怪我投降,人家那是仁义之师!于是心安理得高高兴兴地留起了辫子,改装易服成为大清的臣民。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到此结束。
多尔衮一系列举措很快稳住了局势。可说一场激烈的仗也没打,大部分大明北方土地就到手了。顺治元年五月,多尔衮于明皇宫武英殿正式御政。六月,他独断(记住是独断,当时确实有反对意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迁都北京,并且迎接位于盛京的顺治前来北京登极。几天以后,怀里揣着多尔衮亲笔信的使者就上路了。
据说当时的北京人只知道有摄政王而不知道大清还有位年幼的小皇帝,许多人直到这一天,才惊讶地道:“哎呀,原来大清还有位小皇帝,摄政王他老人家不是皇帝啊!”时人只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皇帝,多尔衮在中原的威信从这点可以想象而出。
多尔衮手握重兵进入北京,又平定局势,完全可以欺负孤寡,自己宣布登极当皇帝——大清的精兵强将全都出关、全都握在他手里,留在盛京的不过是些老弱妇孺啊!他再不济也可以来个划界而治,把东三省老家给顺治,自己大可效仿元朝忽必烈,留在中原当皇帝。
可是多尔衮并没有这样做。稳定局势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去迎接盛京的顺治和太后入主紫禁城。野史说这是因为后宫的那位女人,那位满蒙第一美女——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之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
真的是这样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