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一根香烟,点着了后,靠在椅子上,默默地抽了起来。刘一飞和刘永福也不急,认真地品尝着闻名天下的乌龙茶。他们知道,张海洋是在仔细地斟酌着自己的语言。此事关系到战事的走向,甚至于关系到共和国的前途和末来,自然是要好好斟酌一番了。
直到一根烟抽完,张海洋这才扔掉了烟,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刘老,老刘,说老实话,我原先也是同意这个计划的。在我们的想象中,一旦开进福建,我们必然会受到夹道欢迎,甚至于会出现大批人争着参军的热闹景象。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福建和两广,本身就是反清义士聚集的地方。福建省与台湾省一向联系紧密,对大清的统治本来就不大感冒。两广地处南部沿海,与西方国家有着较多的接触,其思想应该是较开明的。第二点,大清自执行禁海令以来,给福建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于造成了多起的暴动事件,我们出兵,水到渠成,自然是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甚至于可以不放军队防守所占地盘,集中全力往南冲,直到完全控制住福建两广为止。
可是,事实上,我们想错了。两广我们还没有打道,不能妄加评论,我就以福建为例来说明吧。福建自苦就是个穷地方,七山一水两分田,粮食从来就没有充足过,特别是山区地区,很多人只能通过种植亩产量较大的地瓜来勉强维持生活。俗话说,富练武,穷读书,这样的环境,也造成了福建的读书风气远其它省份。
据我了解,自唐至今,前前后后出现了三千多位状元,可是,单单兴化一府就出现了十位之多,秀才、举人、进士就更不用说了,随随便便在那个角落里面扫一扫,就能扫出一大堆出来。这种情况出现在江浙一带经济富裕、注重读书的省份,自然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请别忘了,兴化府是一个沿海小府,绝大部分的老百姓,每年起码有八个月都得靠地瓜来维持生计。这样一个穷府出现如此之多的读书人,只能说是一个奇迹。
这些个读书人,可以说是清政府政策的即得利益者。他们穷其一生苦读八股文,即不能用来安邦,也不能用来定国,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当官,光宗耀祖。除了当官外,他们什么也不会做。这些人,显然不想着改变现状,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一旦福建的主人由大清政府变为了共和国,那么,他们一生所学都用不上了,他们很可能会陷入一无所有的境地。而且,大清的禁海令,对这些人一点儿影响也没有,你总不成叫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秀才老爷和举人老爷下海打鱼吧,也因此,他们对大清的政策没有抵触,对我们的政策却深怀敌意。
拿下兴化、福州两府后,我们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老百姓夹道欢迎的热闹场景,相反,倒是有不少读书人聚众闹事,给我们造成了不大不小的麻烦。这些人大都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对地方有着较大的影响,那些底层人士由于受到朝廷的愚弄,对我们也不大了解,他们判断一个政权的好坏,完全是通过外界来了解的。而所谓的外界,就是这些被他们认为是见多识广的地方头面人物。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个所占城市都留下一部分的兵力以维持秩序,而如此一来,我们的兵力就严重不足。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每个占领城市只留下勉强能够防守的兵力,等我们打到广东的时候,手中的兵力顶多也就一个师多一点儿,就算凭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不一定能够顺当的拿下广东,更不用说广西了。
还有一点,闽北闽西一带还驻有约一万清军,他们的战斗力不强,可是,却足够对我们形成威胁。这些兵力如果不清除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尽全力南下。共和国的陆军就这么一点点,能够派出来的,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派出来了,一旦这支部队出现状况,别说拿下两广和福建了,就是我们共和国的生存都会出现危机。
因此,我认为,在没有把后方稳定好的情况下,我没有办法向广东动进攻,顶多只能打到闽南一带,把那里的清军赶回广东得了。”
刘一飞坐在椅子上,默不作声。他没有想到,福建的情况竟然是如此复杂,自己以前想得太理想化了。毕竟,大清统治已达两百多年,就算爱新觉罗氐再差再无能,一件东西用久了,多少会有一些感情的,想要在短时间内把国人心中对大清的残存感情清除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清的统治,在初期几乎全靠部队,可是,自打中期以来,他们加重了在思想领域的控制。八股文的流行,本身就是给读书人套上了一个巨大的枷锁。这个枷锁不是用木头做的,而是用金钱,用美色,用金灿灿的前途打就的。
说老实话,大清对文人的控制虽然严格得半死,不过,对他们还算是优待的。秀才就是再穷,也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见官不跪,上公堂不跪,充分地满足了那些读书人的自尊心。自打清中期以后,文人就从来没有掀起过值得大书特书的波澜,大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几次起义,都跟读书人搭不上边,挺简单,读书人是即得利益者,自然不会去破坏自己的好处了。这世道,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现实,可以说,爱新觉罗氐,成功地把那些文人给阉割了。
问题是,这些擅长八股文的家伙,办起利国利民的事情来,的确没啥能耐,可是,搞起破坏来,却远比一般的老百姓要强得多。原因挺简单,他们掌握着笔头,掌握着舆论的方向,可以对他们周围的老百姓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大清的愚民政策下,老百姓得到知识的机会本来就不多,中国人一向习惯了看带头人的眼色行事,而在很多地方,那些读书人就是带头人。
也就是说,要想真正获得一个巩固的后方,就得想办法控制住这些读书人。要是给刘一飞足够多时间的话,他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先来点儿暴力手段,然后,再安抚几下,清朝的统治者都是这么干的,不过,这需要时间,而且,采取暴力手段时,可能会引起反弹,会留下后遗症。不过,只有时间足够,让刘一飞能够在下层老百姓中展出新的代言人,从而抵消那些读书人的影响,就算有后遗症,也根本用不着担心。
只是,他刘一飞没有时间。现在是技术大变革时代,外面的情况一日三新,根本就不给刘一飞调教读书人的时间。如果采用较血腥的暴力手段,不但不符合刘一飞的性格,而且,会让共和国丧失民心的。最现实的是,现在共和国的头等大事是尽快南下作战,先占领一个大大的根据地,为以后与大清决战打下基础,如果在这些读书人身上费大多时间的话,南下大计必将受到影响。
想了想,刘一飞抬起头来,看了看对清政府的情况了解得相当深刻的刘永福,恭敬地说道:“刘老,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刘永福出身军人,一向与秀才们尿不到同一个壶里去,对那些只会动嘴皮子的秀才们,自然是没有好印象过,他大大咧咧地说道:“这还不简单,这些个秀才们一向胆小怕事,他们是看到共和军纪律较好,这才聚众闹事的。要是占领福州的是清军的话,他们连屁也不敢放一个,那些清军可不管你们秀才说什么,一个不开心,大砍刀就直接砍了过去。所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就是这个道理。依我看啊,把闹事的秀才全部抓起来,把为的几个人统统枪毙,我敢保证,从此以后,秀才们一句话也不敢说,世界就安静多了。”
张海洋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刘老,真可行的话,我早就这么干了,还用等到这个时候?抓秀才,杀秀才,那都是容易得很。可是,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是要用机枪来对付怒火中烧的当地人吗?还是索性撤回台湾去,把个烂摊子还给清政府?我们要的是整个大清,想要推翻大清,民心最是重要,没有了民心,一切事情都是白搭。而且,杀完了秀才之后,我怎么率军南下?估计我前脚一走,那些当地人后脚就把福建再抢走了。”
刘一飞也说道:“没错,这个办法不可行。我们共和军不是屠夫,共和国也不是个如清政府般靠杀人放火来维持统治的独裁者,真要这么干了,我这个总统就得准备下台了,那些兄弟们不会放过我的。毕竟,读书人中,好人还是居多的,他们只是觉得利益受损,无法接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