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英国人似乎对于亚太战区形势的理解总要晚一步,丘吉尔相在“阿卡迪亚”会议上同罗斯福会晤后才开始明白联系中国的重要性。事实上,随着英国在远东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新加坡陷落,深受重创的丘吉尔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形势下,缅甸以及中国的联系时整个远东展区中最重要的一环。
当然对于开辟中印航空线,要求最为迫切的当然是中国政府。蒋介石夫妇早在1942年2月,就在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的陪同下访问了印度,以争取英印政府对开辟中印航空线的支持。
在美国的促进下,中国与英印政府就开辟中印航空线问题达成协议:“中印两国政府业于目前就重庆加尔各答间航空线事,成立协定。据协定之规定,英国政府同意中国航空公司开辟重庆加尔各答间之航向,中国政府同意,情况许可时,恢复昆明仰光间航线。”
就这样,远东战场的盟国铁三角中、美、英终于达成了一个稳固的合作框架。在三大盟国的共同努力下,一条连贯中国与印度的空中运输线迅建立,为中国源源不断地输入宝贵的战略物资,更重要的是向战斗着的中国人民送来支持和鼓励。
这就是著名的驼峰航线。
从地图上看,驼峰航线的起始于在温润绿色的印度阿萨姆邦,为了躲避日机利用密支那机场为基地进行空中拦截,航线不得不北移到白色的喜马拉雅山区。这使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被称为“天堂之门”的山口成为中印航线的必竟之路,因为它的海拔高度低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dbsp;满载物资的大型运输机在进入“天堂之门”第一个鬼门关——海拔过一万英尺的纳加山脉。飞越这座覆盖着永恒冰雪的山峰时,最危险的敌人是悬挂着沉重冰粒的云层,低的温度会使得冰粒迅凝结在机身和机翼上,从而导致飞机坠毁。
越过纳加山脉后,飞机的巡航高度在伊洛瓦底江河谷骤然降至第二次的爬升到16ooo英尺的高度以飞越桑吞山脉。在这段航程中,常年会有来自印度洋的飓风,时过25o公里的级湍流会将飞机以每分钟三千英尺的度抛上抛下。
如果能穿过这一关,飞机将再次在怒江峡谷上空下降至第三次爬升到16ooo英尺来穿越喜马拉雅山区的最后边缘。之后还有45o英里的行程才能抵达终站——昆明巫家坪机场。
在整个航程中,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而航程途径高山雪峰、峡谷冰川和热带丛林、寒带原始森林,随时出现的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的每一分钟都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而飞机在极端条件下出现的的故障诸如高空中去雾器不正常工作导致进气管塞满了冰,油管被气化燃料空泡堵塞造成动机功率下降等等都随时可能导致飞机操控失灵。
当然整个航程中最危险的是油管断裂——大量航空燃油喷洒到灼热的动机壳上,将在短短几秒钟内立刻引起空中爆炸。
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和中华航空公司投入了过22oo架飞机,向中国运输了过85万吨的战略物资。
事实上,极端恶劣的条件也让中美两国的航队蒙受了乎想象的损失。在驼峰航线上,平均每一天就有过一名飞行员牺牲,每两天就有一架运输机坠毁。单是美军第1o航空联队,隶属的629架运输机中就损失了563架飞机。
孙立人和唐甬随受阅分队一同乘火车自新德里返回加尔各答。英方本来是安排孙立人乘飞机的,但是孙立人坚持要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一路上,唐甬听着刘放吾讲诉各个版本的“万人敌”孙立人传奇,不仅哑然失笑。
所幸的,基本上各个版本的故事中把唐甬本人忽略不计了,最多只是提到孙立人身后跟随一名随从,地位上大约是相当于给诸葛亮推车的童,基本聊胜于无。
唐甬苦笑之余虽略有落寞,但也满意,这毕竟是自己的计划。名将是孙立人,而自己只是隐身在他背后的幕僚。
孙立人和分队的凯旋受到了驻放在加尔各答的新38师的热烈欢迎。唐甬关注的则是副师长齐学启。在历史上,齐学启将军率队在伊洛瓦底江畔掩护部队撤退时遭日军包围,力战被俘,最后被杀害在战俘营。
在现在的时空里,唐甬安排齐学启随同师部一起入印。这位斯文儒雅的将军至今不知道自己已经在冥冥中被救了一次。
当看到齐学启的时候,唐甬心中不自禁地想起戴安澜。如果挽救了齐学启被俘是唐甬的一大成功的话,未能扭转戴安澜殉国的命运则是他心底永远的痛。但是无论种种,唐甬都无法与人道,只能自己来体验和承受。
孙立人抵达加尔各答的第二天,就传来了在印度西部英帕尔和雷多边境附近现第五军残部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