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六谈判2
中国在东南亚似乎突然之间冒出的影响力,连义律也明显感受到了,经过定海之战、吴淞口之战以及两次新加坡之战,义律第一次对自己的强硬态度感到了怀疑。tsw英国远征军在定海的胜利,似乎是捣碎了水果柔嫩的表皮,随之而来的是碰到了内部坚硬的内核。当他站立在远征舰队的旗舰上眺望着插满龙旗的新加坡时,心中充满了苦涩。长满椰林的沙滩上,义律仍然可以现战争留在这里的痕迹,弹坑和烧焦的树桩让他记忆起当日战斗的惨烈。远处只能用望眼镜看到的地方,战壕和拒马以及瞭望塔上哨兵,一切都表明那里是一个英国人禁止进入的区域。
更让义律难受的是,马尼拉四处可见的中国货物说明了英国海军没有能够封锁住中国商品的外流,看起来上百艘舰船不仅不能攻下新加坡,甚至连中国商船也不能有效的封锁。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义律有些冤枉英国海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中国商船都挂上了法、美等国的旗号,而且那支飘忽不定的中国水师让英国海军不敢以数量过少的英舰巡逻,这些因素让很多中国商船躲避开了英国海军。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朝廷大大提高了商人的地位,雷履泰、伍秉鉴这些成功商人被授予爵位,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敢于为了财富走出国门,商人在刘寄一朝获得了出历朝历代的地位,产生了过历代历朝地影响。同时也使得商人敢于冒险去追逐利润。
看起来义律注定要在这种不利的氛围中完成这次谈判,作为主动起谈判要求的一方,义律比中国官员提早到了马尼拉,当菲律宾总督科尔奎拉前去迎接中国朝廷的代表时,义律正在一处洋楼里观望着,看到科尔奎拉那热乎劲,义律撇了撇嘴。
当天下午谈判就开始进行了。杜受田走到总督府的会议室时,义律也正好走了过来。作为主人的科尔奎拉介为两人相互作了引见。
其实科尔奎拉大可不必介绍,双方几次的谈判下来已经是老熟人了。
会场外地气氛显得有些凝重,东道主科尔奎拉很快的离开了这里,留下了今天地两位主角和他们的随从。
两位谈判的主角相互对望了一眼,义律尖挺的鼻子和深陷的凹目在杜受田的心目中一直留着深刻的印象,他想起一句民间俗语,“鼻子勾勾。整人地兜兜。”
在义律的心目中同样也给了对手一个狐狸的评价,在义律的感受中,杜受田平日不显的双目在无意的开合间,仿佛是刺出的两根钢针,让人心中一凛。
出于外交家的礼貌,杜受田很客气地退让了一步,向巴麦尊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
义律将手臂横在胸口向杜受田弯腰行了一礼,两人都谦让了一翻。方才相互并列走了进去。跟随在两人身后的从人鱼贯进入了大厅,大厅中摆放着一张长条桌。两边人各自占据了一边。从人开始摆放出准备好的资料和纸笔,一场事关世界格局的谈判开始了。
杜受田并没有马上开始进入谈判,他向一名高大结实的青年人看了一眼,这人立刻站了起来,向屋外走去。
这位叫马勇地武官穿着一套6军制服。行动间灵活敏捷,到了门外将会场把守了起来。
义律也是有样学样,安排了手下一名负责安全的武官到了门口守卫着。
这场谈判开始后不久,谈判如同前二次会谈一样,又陷入了僵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双方对待新加坡的态度截然不同。义律以无比坚定的口气表示,中国必须先归还新加坡,谈判才可能继续进行。
杜受田端坐在左侧正中间的主席位置,来自对面的目光好像是冬天里的寒风,如此冰冷的目光杜受田却感受不到一般。好整以暇的端坐在主席。
用不着翻译说完。杜受田已经知道了义律的话,如果中国不让出新加坡便停止谈判。这问题似乎有点离谱。谈判可能收回武力无法拿下地新加坡吗?杜受田并没有露出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回应着义律的目光。他地眼神里让巴麦尊看不出任何情绪,仿佛是一潭深不见底的秋水。
直到耐心的听完翻译的话,杜受田这才说道:“新加坡最早的主人似乎不是贵国,不过我们无意纠缠它的过去。战争是贵国挑起的,既然开战,那么战争的走向将不再由贵国控制,如果贵国要纠缠与新加坡的问题,我们可以等待贵国打下新加坡后,我们再另寻一个恰当的时刻再行会谈。”
义律听完翻译的话,被呛的说不出话来,他没有料到中国人的口气如此坚硬,让义律有踢到了钢板上的感觉。
既然英国政府在二次谈判失败后主动提出第三次谈判,可能没有诚意谈判吗?当然不可能,那么为什么英国会谈判了。
中英战争开战以后,正常的中英贸易停止下来,这势必影响了正当英商的权利。其实在开战以前中国朝廷不断在开放上作出让步,甚至已经到了允许外国商人在通商五口购置地产,开办工厂。在这种形势下有的英国商人在中国投资了固定资产,可战争一开始,这些商人都不得不抛下产业逃出了中国。这些人结合原本的一些反战人士,在议会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再加上萨克雷的专栏报道,在英国普通民众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包括上一届的相格雷伯爵在内,反对现任内阁动战争的人大有增加的势头。
与此同时,远征军接连失败的消息在英国国内传开,人们越来越相信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对此仍然拥护的,似乎只有鸦片商人和一些以为可以随便欺凌中国的鹰派人物。
当然英国人的老冤家法国人,还有开始在大国舞台崭露头角的美国人也希望中英两国继续干下去,恐怕再过些时候,英国人快要被踢出东亚势力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