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起云涌一百三十四德温公主
戴兰芬的尸体已经小殓,身上裹着重重的深色锦衾,他口里鼓鼓的,按照规矩应该是含着一块上好的玉石。tsw
林则徐在尸体前瞻仰了一阵,这位精通外事的老者死时骨瘦如材,全无了当年的英姿焕。不过戴兰芬作为皇上的重臣,死后倒是风光一时,皇上亲自到了戴兰芬的灵堂前祭奠,将他追封为一等辅国公。
从灵堂中出来,林则徐被带到了客人门相聚的西厢房。
西厢房的前面有一个大院子,里面有几株百年老龄的大树,冬季里老树的叶子已经掉光,赤露的树干弯曲着伸向天空。让人看起来凄凄切切的,似乎大树也感应到主人的哀伤。
林则徐刚踏进院子便看到了一个面熟的人。这人广袖大袍,头上裹着汗巾,看见林则徐对方也是楞了一下。两人几乎是同时想起,都躬身问起了对方。
“可是琉球国蔡延杰先生?”
“可是林则徐大人?”
话一出口两人相视而笑,林则徐上前携手笑问:“贵国的战舰可收到了。”
“这事还要感谢林大人的促成。”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在下向林大人介绍一位朝鲜来的客人。”蔡延杰一边说着,一边侧身指着一位穿着宽袍束腰黑帽的中年人介绍道:“这位是崔涣先生,他是昨天到达的京城。”
崔涣躬身向林则徐行了一礼客气地说道:“林大人追查鸦片船只海内名扬。我等在朝鲜亦有所耳闻。”
林则徐回礼道:“若没有当今圣上地支持,没有南洋水师官兵的配合,本官将一事无成,不敢居功。”
崔涣将林则徐请入了席位坐下后谈道:“听说不久前上国皇后已经驾崩。”
林则徐有些奇怪崔涣问起这事,点头说道:“皇上为此事大为悲痛,让我等臣下不安。”
崔涣看了林则徐一眼说道:“是呀,这凤岂能无凰为伴。我朝鲜王上也为此事担心,此次前来特意让我将德温公主带来。想将公主献与上国皇帝陛下,让其服侍在陛下的左右。”
林则徐有些好奇地问道:“听说朝鲜有一美人,林中的鹿子看见她,任凭猎人的追赶鹿子也不愿意离开她的身边,她不用熏香,天生便能散一种香味,如同夜晚盛开玫瑰的香味。人们都将她和人参、貂皮一起称呼为朝鲜三宝。这次来到京城地莫非……?”
崔涣有些意外的问道:“不错传闻所说正是德温公主。林大人如何也知道此事?”
“这事我也是听到刚从库页岛回来地陈提督所说。”
“陈提督的舰船经过庆尚北道时,在下有幸和陈大人相聚一席,难怪林大人也知道此事。”
崔涣说到这里向林则徐笑道:“在下有一事相求林大人,不知林大人可愿意?”
“崔大人请讲,只要本官能办到的一定尽力。”
“在下听琉球的蔡大人讲林大人仗义果敢,不知林大人可愿意为在下亲自挑选一艘新式战舰。”
林则徐拱手说道:“好说,本官一定亲自往船厂为崔大人挑选。不知皇上准了崔大人几艘战舰?”
“皇上倒是准了我朝鲜随意购买,只是购船耗资巨大。目前只能先购买两艘,待日后再多购买一些。”
“依本官之见,贵国对面的日本也不见有什么大船,不若将购买的舰船改小一些,多买几艘,其效果可能还要好些。”
“林大人所见不错。在下一定参考大人的意见。”
德温公主被直接送到了圆明园。
作为一名朝鲜公主她地待遇与蒙古亲王的女儿相同。
原本要为她举行的盛大宴会让刘寄取笑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戴兰芬的去逝。
在刘寄心目中戴兰芬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满朝的留洋派都还年轻,老一辈的人中能和戴兰芬一样理解刘寄地不多。
尽管如此御膳房仍然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欢迎这个朝鲜公主加入刘寄的后宫中。
刘寄从戴兰芬的灵堂前回来后便一直待在圆明园紫碧山房。这里是圆明园最高的地点,站立在紫碧山房的门廊下,依栏俯瞰着远处地风景,只见圆明园的山山水水亭台楼榭相互融为一体,人文风景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如此美妙的景致让刘寄心情舒畅了不少。
刘寄的脑海中不由记起了随着朝鲜使臣来到宫中的朝鲜公主,他决定看一看这时的朝鲜公主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刘寄的传召下敬事房的太监将德温公主送到了紫碧山房的门外。
曹进喜拉了房门。跟着刘寄地眼里出现了一个绝色女子。她地头上盘着一根粗大的辫子,身下地衣服有些像和服只是没有背后的小包包。进入房屋后曹进喜退了出去。刘寄面前的女人安详的跪坐在了他的对面。刘寄望着公主埋下的后颈露出一截雪白修长的肌肤,他心里起了一阵漪涟。
刘寄忽然对这个朝鲜公主起了兴致,他起身走到了德温公主的面前,接着将手伸在公主的面前。
德温公主犹豫了片刻将一支葱嫩的左手伸了出来,然后轻轻的放在了刘寄宽厚的右手中。刘寄稍稍用力将德温公主拉了起来。随着德温公主从坐地上站了起来,他鼻中一股淡淡的玫瑰香味浓郁起来。
刘寄将德温公主从紫碧山房的屋里带到室外,山风迎面吹了过来。远处壮丽的圆明园胜景尽览眼底。他随口的问道:“你父王身子还好。”
话一出口刘寄笑了起来,德温是听不懂汉话的,自己岂不是白费口舌,然而结果和刘寄的想想有些不同,德温公主有些伤感的回答道:“父王身子已经不行了,不知道能不能熬过今年。”
听到德温标准的京话,刘寄有些惊讶的回望了德温精致的面庞一眼。
“陛下不必惊奇,在朝鲜能说得一口流利的京腔是一种荣耀,不过给臣妾带来乐趣的,不是这些荣耀,而是因为识字便可以看那些中国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