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日军在山东半岛凌厉的攻势,似乎并没有引起光绪太多的在意。即便是威海战事紧急的电报传来,光绪也显得有些无动于衷,这些天除了严旨督促聂士成挥军东进,越过鸭绿江进军朝鲜平壤外,就是忙于和刚刚抵达田庄台的英法美三国公使会谈。皇上如此的举动,让即便是吴绍基、杜怀川这样的天子近臣,也都很有些摸不着头脑,猜不透皇上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此时已近隆冬,虽然日军在朝鲜并没有多少兵力,但是在如此严寒的天气下进军朝鲜,单单在兵事上看,也是不足取的,对于辽东辽南的战局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仅吴绍基、杜怀川等人不太明白光绪的用意,聂士成率部攻占朝鲜的安州和义州后,也几番来电,以道路泥泞,后勤保障艰难为由,请求暂缓进军朝鲜,不料被光绪去电狠狠的斥责了一番,并且严令聂士成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半个月内攻占朝鲜平壤。聂士成此时纵然有再多理由,也不敢再过多争辩,只得率新建陆军第三镇冒着朝鲜的漫天大雪艰难进兵。
另外一边,光绪却将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了和英法美三国公使的会谈上面,而会谈的内容,则更是让英法美三国公使都倍感意外。
此次,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和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在汪凤藻和伍廷芳的陪同下来到田庄台,除了对大清这位年轻的皇帝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外,多少也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变化确实让人有些琢磨不透,涉及各国再大清的利益,特别是眼下清国这位皇帝事实上掌握着中日这场战争的局面,三国公使都希望能够在中日之间起到居中调停作用,通过在中间的斡旋,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各国在东亚的地位。
尤其是英国公使欧格讷,作为大英帝国派驻清国的全权代表,对于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他原本并没有多少兴趣。在他看来,无论是清国这个古老的帝国,还是日本这个东亚新兴国家,都只不过是两个贫穷弱小的国家,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谁胜谁负,都不可能动摇大英帝国在东亚的实际利益。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特别是中日这场战争中间发生的戏剧化般的过程,以及战争被拖入僵持局面后,对于大英帝国在经济利益上的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欧格讷也有些坐不住了。
一方面是在华商人们的抱怨雪片般的飞来,让欧格讷有些倍感压力。而这还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清国这位年轻的皇帝在这场战争中展示出来的,让人震惊和无法忽视的影响力,甚至惊动了英国外务大臣亲自发来训令,也让欧格讷心中对于清国政局固有的认识有些动摇了,如果清国的政局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改变,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大清这位皇帝见面,虽然未免有些赌博似的投机,但却未尝不是一个影响未来清国政局的很好的机会。所以欧格讷最终接受了美国公使田贝的劝说,怀着对这位清国皇帝的好奇,和对未来局势的茫然,动身前往田庄台。
不过让欧格讷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清国的这位皇帝对于英法美三国公使,在这样严寒的季节里面来到田庄台对这场战争进行斡旋,并表现出多少感激的姿态,恰恰相反,在彼此见面后的几次宴请和会谈中,清国这位皇帝对于这场战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及,似乎这场这场战争和他毫无关系一样。
不仅如此,清国的这位皇帝还拿出了一份让三国公使们既感到无比震惊又充满欣喜的计划书,或者说是一份关于清国未来如何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协议进程表,其中包括清国将在未来的5年内将增开的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在清国内陆开设工厂、修建铁路、开设学校、开办矿山等一揽子计划…
对于清国皇帝的这份计划书,欧格讷隐约记得当初在紫禁城里宴请各国公使时,清国皇帝就曾经模糊的提及过这些构想,不过当时谁也没有把这些话当真,只是把这些话当作一个深处紫禁城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各国表示善意的一种方式。然而此刻情况却有些微妙复杂了,很明显,清国的这位皇帝已经凭借这场战争,获取了一定的权力和朝野上下的支持,更何况这位皇帝陛下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对于目前的清国来说最为精锐的军队。在这个时候,清国皇帝再次提出这样的方案,意义和分量就完全有些不同了,也足以引起了三国公使们足够的兴趣和热情。
当然,分歧也是巨大的,清国皇帝在提出这些方案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附带条件,尤其是其中对于修改关税的提议,让欧格讷根本无法接受。与各国相比,大英帝国在清国的商业贸易量最为巨大,提高现在5的关税,就意味着大英帝国在商业利益方面将承担巨大的损失,况且现有的值百抽五的关税规定,是明文载于中英天津条约里面的,由中英双方政府签字盖章为世界各国所确认了的,所以欧格讷对此予以了断然的拒绝。
不过,双方的会谈却并未因此陷入僵局,毕竟大清皇帝提出的这一揽子方案对于英法美三国太具有诱惑力了,如果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达到战争也不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对各国公使而言,完全是上帝给予的一次巨大的惊喜,他们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绝。所以,以欧格讷为首的三国公使开始围绕着这些方案,小心翼翼的试探着清国这位皇帝陛下的底线。
唯一的困惑或者说是犹豫不决,欧格讷对于清国这位皇帝能否在将来顺利掌握清国的朝政大权,从而兑现现在的承诺还有些疑问。相比之下,反而是美国公使田贝对此充满了信心。
此前田贝一直都在竭力劝说欧格讷前往田庄台与清国皇帝见面,似乎是受了那位在清国皇帝身边,担任清国皇帝私人顾问的美国记者怀特的影响,在田贝的话语中,对于清国皇帝的印象非常良好,并一再宣称这位清国皇帝必将在未来获得这个古老帝国的全部权力。
然而不管是心存疑虑还是面对分歧,双方在这些天的会谈中都尽量表现出了某种克制和友好的气氛,与之相比,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乃至于辽东的严寒倒似乎变成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至少在三国公使心中,一个可以预见到的无法去描述的灿烂远景,让人充满了些许的期待…
但是三国公使们与清国皇帝的谈判还没有获得实质的结果,各种纷繁的消息便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了过来,一方面是日军在山东半岛的节节胜利,已经威胁到了清国京畿的安危,让这场战争又重新陷入了一种模糊的僵局。而另一方面,清国朝廷已经重新起用了在各国中间颇有威望的恭亲王,主持与日和谈事宜,据可靠消息,恭亲王现已经抵达津门,与日本原驻清国公使小村寿太郎就中日停战事宜进行谈判。
一旦清国朝廷与日本达成停战的协议,不仅意味着三国公使通过居中调停,谋求各国利益的努力失败,也意味着以清国皇太后为首的朝廷,仍然牢牢的主宰着整个局面,三国公使与清国皇帝在田庄台商谈的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清国皇帝失去了在这场战争中刚刚获得的话语权,而变为泡影。换句话说,如果清国皇帝没有能够利用这场战争获得足够的权力,现在商谈的一切就不过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的意义。
当然,三国公使对于是由清国那位太后,还是眼前这位皇帝来主持清国的朝政大权并无多少兴趣,也不想过多的牵涉其中,但是他们对清国皇帝允诺的那个前景却没有办法不充满一些期待,更加上现对与僵化呆板的清国朝廷,清国皇帝更加表现的比较开明,能够获得各国的认同感,对这位皇帝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份好感,原本只是可有可无的心情,忽然变得有些患得患失了。
经过一番商议后,三国公使决定在与清国皇帝会谈的时候,直截了当的表达出各国的顾虑,言外之意,如果清国皇帝不能保证商谈的条约能够得到切实履行,三国公使将会转而与清国朝廷寻求合作。
坐在田庄台行营那间四面都烧着炭火的会客室里面,光绪静静的听完三国公使们的话,只是淡淡的一笑,脸上看不出因为三国公使多少有些不留情面的话,而有丝毫愠怒的神色,倒是显露出几分戏谑的神情说道,"各位公使刚才所说的意思,朕已经听明白了,只是朕有一点还是需要弄清楚,各位公使需要的保证究竟是什么呢?是朝廷的公文,还是朕的玉玺啊?"
英国公使欧格讷耸了耸肩,对于光绪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流露出一种傲慢和冷淡。他不想回答这样一个完全多余的问题,一个得不到保证的协议有什么意义呢?
一旁的美国公使田贝这时候倾了倾身子,尽量让语调显得比较平和说道,"请皇帝陛下原谅我们的坦率,我们无意挑战皇帝陛下的权威,不过根据我们的观察,贵国的朝政大权一直都掌握在贵国皇太后手中,我们非常希望知道皇帝陛下所谈及的协议内容,是否也是贵国皇太后的意思,如果不是,皇帝陛下将怎样来确保协议得到切实的履行?"
"朕和三位公使商谈的协议内容,自然代表朕的意思,至于三位公使们想要获得的保证…"光绪停顿了一下,目光冷冷的扫了一眼三国公使,脸上却忽然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朕的态度,就是最大的保证。"
田贝、欧格讷等人顿时一愣,瞬间便又都露出几丝嘲讽的笑容,这位年轻皇帝的自信倒是值得欣赏,只不过对于外交交涉似乎毫无经验,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务,哪里能够仅仅以一个态度就可以交代的过去的?
就连作为光绪私人顾问坐在旁边的怀特,也对于光绪这个有些不合时宜的回答有些焦虑的皱了皱眉头。作为这位清国皇帝坚定的支持者,在经历了田庄台一战后,怀特更加确信了这位清国皇帝身上,有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和远见,这也使他更加乐于将自己的命运和这位皇帝连在了一起,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只有一种联系,他现在已经从原来远东一个籍籍无名的记者,变为参与到远东外交事务的一个重要人物,其地位甚至受到了美国公使田贝的高度肯定。
此刻,似乎是为了替光绪摆脱这种多少有些尴尬的气氛,怀特坐直身体微笑着插了一句,"我想皇帝陛下的意思,应该是需要各位公使给予必要同时也是必须的信任,这才是获得保证的前提"
出乎怀特的意料,对于自己的解困光绪只是摆了摆手,脸上依旧是那种淡淡的,有些让人琢磨不透的笑容,"信任是必须建立治安实力的基础之上的,三位公使都是精通外交事务的专家,想必也明白一个道理,任何的承诺和保证,都是空洞而且毫无意义的,终究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朕其实很想问问三位公使,你们认为朕有这个实力吗?"
此时此刻,光绪这句问话已经远远超出了今天会谈的内容,而后面包藏着的含义也太过复杂和敏感,隐隐的指向了清国内部帝后之间的权力之争,让三国公使一时都有些不知所措。
为对清国有着深刻了解的英国公使欧格讷,其实这些天也一直都在猜测这位清国皇帝,为何会突然提出这样一个对西方各国非常有利的协议出来,此刻听过光绪如此直白的问话,心中已经有些隐约的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难道这位皇帝想用这样一个鱼饵,来希望获得各国对于他未来权力的支持?这种想法也未免太幼稚了,虽然这份协议的内容让人期待,但是还不足以让大英帝国卷入清国内部糟糕的权力争斗中,况且这也不符合英国一向的原则。
沉默了一会儿,欧格讷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有些狡黠的闪烁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却刻意表现的有些冷漠的回答道,"我们并不怀疑这一点,不过我们更加希望,皇帝陛下能够证明自己具有这样的一种实力。"
"看来怀特先生说的没错,三位公使对朕还是缺乏足够的信任啊"光绪微微叹了口气,目光有意无意的扫了众人一眼,"其实三位公使心中很明白,协议中的条款内容,你们在我国太后那里是无法得到的,但是朕能够给你们。相比能够获得的巨大的利益,难道三位公使不应该付出多些信任吗?"
似乎是对这样的谈话失去了耐心,欧格讷摆了摆手,有些不耐烦的回答道,"请恕我直言,根据我们目前获得的消息,贵国皇太后已经起用了恭亲王和日本进行谈判,这说明目前贵国无论外交内政都取决于贵国皇太后的懿旨,如果皇帝陛下与我们商谈的协议不是贵国皇太后的意思,或者说皇帝陛下不能影响贵国的决策,我们还有继续谈下去的必要吗?"
光绪忽然冷冷的一笑,目光像刀子一样盯着欧格讷,"说到与日本的和谈,欧格讷公使或许忽略了一点,从古自今,有哪一个条约是谈出来的?都是打出来的。在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没有取得胜负之前,这样的和谈有意义吗?"
说着,光绪缓缓的站了起来,望着窗外的漫天大雪沉沉的说道,"朕忘记告诉各位一个消息了,朕的新建陆军第三镇正在进军朝鲜平壤的路上,或许要不了几日,就会传来攻克平壤的消息,至于辽南的日军残部,恐怕用不着朕说太多,各位公使都能够看的很明白,朕随时可以让新建陆军的主力发起进攻,给予日军残部以毁灭性的打击。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如果朕不想结束的话,你们认为战争能够结束吗?有些事情如果等到战争结束了再谈,恐怕就不是这样的结果了,到时候朕相信,会有很多人来和朕谈这些事情,比如俄国公使?"
说完,光绪看也不看那三位公使有些回不过神来的表情,招了招手,示意伍廷芳等人继续和各国公使会谈,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是不是对朕这样做有些不解啊?"白茫茫的风雪中,光绪一边随意的走着,一边不经意的对紧随身后的吴绍基说道。
"微臣确实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吴绍基低声回答道,脸上聪明了一种说不出的困惑和不解。
"朕知道你们都不明白朕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和三国公使谈那些协议?"光绪回过身,目光静静的却又有些黯然的望着吴绍基,轻轻叹了口气。"大清是个弱国啊,从来弱国无外交,不安抚住西洋这几个国家,要是让他们和日本同声联气,向我大清施加压力,这场战争我们就很难收尾了。别人或许看不明白,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再拖上几个月,林启兆那里恐怕再也找不到银子维持下去了。我们虽然打赢了几场胜仗,但是心里一定要清楚,我们并没有真正战胜日本人。要在将来的和谈中获得主动,眼下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让日本和西洋各国连起手来,至于协议的条款,朕有分寸,将来你会明白的。"
这样一个时候抛出这份协议,光绪的目的当然不止于此,但是有些话他并不想说的太透,让下面的人自己去琢磨吧。
"可是"吴绍基迟疑了一下说道,"朝廷正在和日本进行谈判,要是真的和谈成功了,皇上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白费了,到时候又该当如何啊?"
"和谈?"光绪冷冷的哼了一声,目光转向风雪中苍茫的远处,嘴角轻轻一动,"朕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这一仗,朝廷如果接着打下去,或许朕还要费些功夫,现在他们和日本和谈,那就是自寻死路。"
吴绍基此刻全然有些糊涂了,在他看来,倘若朝廷和日本和谈成功,最为被动和尴尬的自然是皇上,可是听皇上的言语,似乎却已经是成竹在胸。一时之间,他也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又不敢多问,只是默默的跟在皇上后面。
"电令辽南陈卓所部,即刻对日军残部发起攻势,这场战争是到了必须结束的时候了。告诉陈卓不要贪功,只要能全歼日军一部就够了,剩下的事情就让朕来做吧"沉默的走了一会儿,光绪忽然站定下来,抬起头望着风雪弥漫的狂野,静静说道。"风雪夜归人,看来我们也该考虑回京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