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家,我们快撤吧,再不走,就被他们一锅端了。"方兆怀的手下焦急的说道。
远处,四五十个朝鲜花马队打扮的骑士正排成一条散兵线,缓缓的逼近过来。忽然间,为首一人扬起右手,高声喊了一句,四五十个骑士在一瞬间勒住缰绳,举枪向山坡上瞄准。
方兆怀的心顿时皱紧在了一起,看这些人的架势,肯定不是朝鲜花马队,如此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百分之百是日军骑兵。
"石头,你们两人带兰儿马上走,其余的人跟我在这里向右侧突围,把他们引开"方兆怀低声说道。
话还没有说完,兰儿已经一把推开了方兆怀,哭着大声喊道,"我哪儿也不去,我爹他死了啊,我还能去哪儿?我要给我爹报仇"
"混蛋!"方兆怀顿时急了,一巴掌就打了过去,"只有活着,才能给你爹报仇。兰儿,回山寨去告诉弟兄们,黑虎勾结日本人害了大当家,只有你才能召集弟兄们为大当家报仇,马上给我回去…石头,把兰儿给我捆起来。"
正在此时,屯子里黑虎带着他的手下已经冲了过来,一片马蹄尘烟中,已经将方兆怀他们的退路给牢牢的堵上了。
退不回去了,方兆怀的心痛的一下沉了下去,后悔的真想给自己一枪,早就看出黑虎居心叵测,却一直顾虑到山寨的大局,顾虑到黑虎和塞上飞的兄弟情谊,顾虑到兰儿,没有对黑虎动手,酿成了今日之变。李奇峰说的不错,儿女情长是要坏大事的…
"兄弟们,没有退路了,拼死杀出去!"方兆怀猛地站起身子,大声喊道…
此时,屯子侧后方的一处高地上,李奇峰举着望远镜静静的看着屯子下面发生的一切,脸上的表情却是一如平常的冷漠。
在他身后,一千余名新建陆军第一镇的骑兵正默默的等待着出击的命令。
新建陆军第一镇的这支骑兵,按照预定部署在一个时辰前就到达了这里。刚才如果提前出击,解决那些日本骑兵,和屯子里黑虎的人手轻而易举,日本人也决计没有机会杀死塞上飞的,然而李奇峰却一直都没有下达出击的命令。
塞上飞是绝不能救的。从获悉日本人将除掉塞上飞的情报后,李奇峰便在心中做出了决定。他不能留着塞上飞这样的人在新建陆军第一镇的后面,即便现在救了塞上飞,将来也很难保证塞上飞会不会见风使舵投向日本人。
大战在即,他不能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但是,如果塞上飞被日本人杀死的消息传了出去,整个辽东的马绺子们,还有谁会和日本人合作呢?塞上飞一死,再让方兆怀和兰儿把为父报仇的旗号打出来,以塞上飞在辽东的影响力,整个辽东日军的后勤补给,恐怕都将被搅得一塌糊涂。而塞上飞的这支队伍,也会顺利被拉过来。陈卓大人还对这支队伍寄予了厚望,将来能不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还要靠着塞上飞的这支队伍
这一战,注定了会死很多人的,只能对不住方兆怀了。李奇峰在心中默默的叹了口气,放下望远镜沉声说道,"全体出击,一个不留,我不要活的。"
瑟瑟风中,骑兵军官抬起右手往前一挥,顷刻间,马蹄声骤然响起,如地动山摇般向着那个小屯子席卷了过去。
…
田庄台行营内
此刻作战指挥室内已经是一片忙碌,作战参谋们进进出出,忙着和辽南清军各部联系,再次确认日军征清第二军各部的位置。
"日军征清第二军谷川好道率领的混成第十二旅团此刻正在攻打盖平,步兵第二旅团在复州一线向北推进,唯独乃木希典的步兵第一旅团从攻陷旅顺后,便忽然失去了影踪,参谋部一直都判断乃木希典旅团正在向北疾进,增援盖平方向的混成第十二旅团"段祺瑞指着地图说道。
应该说,段祺瑞对辽南的作战态势还是很清楚的,第一时间便判断出了日军可能去向不明的一部。不只是段祺瑞,所有的人包括光绪在内,都一直认为乃木希典旅团的攻击方向将是盖平和营口一线。
"吴绍基?吴绍基到哪里去了?"光绪猛地勃然大怒,大声呵斥道,"军情处连日军一个旅团在哪里都找不到,到田庄台来干什么来了?"
从光绪刚才进门,吴绍基就不知道上哪里去了,一直都没有见到人影。旁边负责联络的军官见光绪大发雷霆,也不敢答话,赶忙匆匆的跑了出去。
片刻功夫后,吴绍基从门外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满脑门子都是汗水,一脸焦急的说道,"军情处昨日收到情报,在海城以南的塔山附近发现有日军大队活动,微臣立刻令军情处沿海城以南一线,把人都撒了出去。刚刚获得确实情报,日军两个联队的兵力已经隐蔽潜伏至距离海城100里左右的位置,初步判断可能是日军征清第二军乃木希典旅团"
果然是征清第二军乃木希典旅团,这个情报要是再迟一步,海城一战必将大败。此时光绪也顾不上斥责吴绍基,一转头便扑在了地图上。
日军当真舍得花血本啊,用一个联队的兵力做诱饵,征清第一军和征清第二军协同配合,如此大范围的兵力调动,居然能做得如此隐秘光绪对身后那个年轻参谋招了招手,"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皇上,臣叫齐广洋,新建陆军学校第一期学员。"齐广洋挺直胸膛大声说道。
"现在作战态势已经明确无误了,日军的一个联队就是诱饵,引诱我军出击,你说说看,下一步我军应该如何应对?"光绪指着地图上海城的位置,绷紧了脸,心中却也是一阵狂跳。
"臣以为日军的作战意图,就是引诱我军出击,然后用乃木希典旅团从我军侧翼进行迂回包抄,切断我军退路,再集中第三师团主力围歼我军。故此时我军绝不可贸然出击,当依托防御工事与日军进行攻防战"
"不止如此"段祺瑞打断他的话道,"如果我军不动,日军很有可能以一部牵制海城,另以一部迂回至海城后方,切断海城与牛庄的联系,到了那个时候,海城就将是一座孤城,我军救还是不救?出击就可能陷入日军的包围,不出击,日军第三师团赶来,海城必将危在旦夕。"
要是新建陆军两个镇的兵力此时都集中于田庄台一线,何至于被日军弄得顾此失彼,只能怪清军各部不能战啊光绪忍住心头一阵莫名的烦躁,大声问道,"依你们看来,我军当如何应对啊?"
"放弃海城,全军集中于辽河一线,与日军决一死战。日军的战术惯常于迂回穿插,放弃海城退守牛庄至辽河一线,日军就失去了迂回穿插的空间,只能与我军硬碰硬的打攻防战,我军的防御工事和兵力优势就能够发挥出来。"齐广洋猛地抬头望着光绪说道。
放弃海城,日军向北可攻击辽阳,向西则正是牛庄,海城若是被日军占领,整个田庄台一线的战局,就将被日军压迫在辽河一线,兵力上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皇上,我赞成放弃海城,此战我军已经没有退路了,绝不能因为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被日军分而歼之,要打,就集中所有兵力在辽河一线打,背水一战!"段祺瑞断然的一拍桌子,大声说道。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的看着光绪,众人都非常清楚,放弃海城后,全军就是真的被逼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牛庄背后就是辽河,就是田庄台,没有退路了。
"日军是欺负朕不敢放弃海城,是欺负我军没有与他们背水一战的勇气,朕既然早已经说过此战不留退路,就拿出一个没有退路的样子出来,置之死地而后生!"光绪猛地一抬头,环顾了众人一眼。
"电令宋庆各部,即刻退守牛庄一线,朕倒要看看,日军有多少兵力可以与我军打消耗战!"
刹那间,作战指挥部内顿时弥漫着一股悲壮的气氛,退守牛庄后,此一战,便已经没有多少战术可言了,惟有以死相拼…
陈卓,朕是用辽河一线四、五万人的性命来拖住日军主力,这一战,你能为朕打出一番天翻地覆的局面出来吗?光绪抬起头,望向连山关方向,默然不语。
…
光绪二十年八月下旬,由于清军各部先后放弃海城、盖平,收束兵力至辽河一线布防,日军征清第一军第三师团和征清第二军会师辽河,将前线司令部设在海城,山县有朋和大山岩亲自坐镇指挥,调动日军各部完成对辽河一线的进攻部署。
"没有想到清国军队居然有勇气放弃海城,真的有些让人意想不到啊。"山县有朋带着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脸上的笑容也显得有些凝重。
此刻的战局,已经演变成为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帝国军队将被迫向依托坚固工事的清军发动强攻,清国的皇帝此刻已经坐镇田庄台指挥,清军各部必定会拼死抵抗,此战,帝国军队将很有可能付出惨重的损失。
"战时大本营已经发来电文,要求我们务必在九月底前结束在辽东和辽南的战事。"大山岩皱紧了眉头,显得有些焦虑的说道,"伊藤首相还特意叮嘱。要求帝国陆军各部不得伤害大清的皇帝,对帝国陆军的士兵来说,这个命令恐怕无法贯彻实施"
"必须贯彻实施,这道命令要传达到每个士兵手中,帝国的目标是活着的清国皇帝,一个战死的皇帝对帝国来说毫无价值"山县有朋坚决的说道。
"伊藤首相已经在电文中讲得很清楚了,一旦大清皇帝战死,清国必举国震骇,以此时清国朝廷的控制能力,很有可能会变成暴民四起,土崩瓦解,形成中外舆论声称的无政府状态…如果到了那样的时候,西方列强在各自保护其商民方面,由于最为深切之利害关系,势必会实施联合干涉,这是帝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这一战,帝国是要逼迫清国朝廷签订城下之盟,获取最大的利益"
大山岩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目光显得有些沉默。
帝国目前面临的局面,他心中是非常清楚的,英法等国此刻已经在和帝国交涉,明确的表达了不愿意看到出现大清皇帝战死的局面,清国如果陷入混乱当中,损失的将是西方列强在清国的商业利益。帝国军队在辽东、辽南节节胜利的十多天里,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外交折冲已经不知道来回了多少,伊藤博文首相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此时帝国内部,尤其是海军方面,又不断在向伊藤博文首相施压,希望组建征清第三军攻击清国的山东半岛,一举攻陷威海卫,彻底消灭北洋舰队,毕竟北洋舰队的主力定远和镇远还在,海军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是否发动对清国山东半岛的攻击,都取决于眼前的这一战。此刻的局面,即便帝国陆军士兵严格遵守命令,谁能保证辽河一战中,清国皇帝能够不死于炮火、流弹?…
似乎是看出了大山岩的顾虑,山县有朋缓缓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我已经下令,让负责安东行政的小村寿太郎赶到海城,此战,帝国军队将集中主力,以桂太郎第三师团和山地元治的第一师团从正面突破清军的辽河防线,彻底摧毁清国军队的抵抗意志,辽河一旦被突破,田庄台势必岌岌可危,到时候,我会让小村寿太郎和清国皇帝见面,帝国会以一个体面的方式让清国皇帝离开的"
"据我得到的消息,清国皇帝已经在田庄台表示誓死不退半步,恐怕山县阁下未必能够如愿。"大山岩目光中满是焦虑,身为陆军大将,此战的压力对他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绝不可能!"山县有朋忽然转过身,断然说道,"清国人的血脉中从来就缺少帝国武士那种决死的气质,他们也许有这种赴死的勇气,但是这种勇气会逐渐被外界所干扰和消磨掉,不要忘记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在清国深宫中长大的皇帝,当他的意志和决心被帝国军队摧毁后,他还能坚持多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