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o章战争与和平(二)
滁州火车站,随着汽笛一声响,一列火车缓缓驶进了站台。
车门打开,从上面迅的跳下了一个个虎狼之士,人人一身灰色军装,从士兵到军官,人人脸上都有些傲然之色。
靠近车头的一节车厢,许多军官拥着一位军装笔挺、脸色沉毅的精瘦中年汉子,慢慢地踱下车来。只见此人脸容清癯,左胸前一字别着三枚精光闪闪的双龙宝星勋章,戴着白丝手套的左手,稳稳握着挂在腰间的军刀,右手微微握拳,随着身子前行轻轻摇摆。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严谨,一看就知道是久历戎旅之士。
此人正是所谓“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之虎段祺瑞,字芝泉。他自xiao站练兵时起就成为了袁世凯的亲信,后来又娶了袁世凯的义女张佩蘅(江西巡抚、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张芾之孙女)为继室,成了袁世凯的干女婿。他是最受袁世凯信任的人之一,与冯国璋同为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当初摄政王载沣之所以不得不放袁世凯一马,他在军中制造的兵变假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宫保这次让我南下,指挥与南方民军的战事,既要‘狠狠地打’,又不能打得‘太狠’,这件事相当棘手啊”段祺瑞严肃的面容下,内心中暗暗嘀咕。他是军人,对于政治,并不抱一定的成见,因此,对于党,若与他无直接的利益冲突,他就既无好感,也不敌视。
南下之前,袁世凯差心腹给他送的那封亲笔密函,此时一字一句重新映在他的脑海之中。信的原文很长,大概意思是说:这是咱们北洋团体崛起的千载难逢的时机,为了成就咱们北洋团体的事业,就必须北制满人,南制民军,使双方归我掌握。现下民军方面,嚣张得很,若非稍加惩创,不能入我彀中;但又不能迫得太狠,为朝廷张目。这个度,你在前线,由你把握,我不遥制。华甫不如你变通,所以我把他召了回来,换你到前线。我对你寄予厚望,你好好干吧。将来北洋这个团体终究要jiao到你们几个手上的,你不可辜负了我的期望。
“报告总统,浦口李协统传来战报,我军前锋与民军已经jiao火。这是具体情况,请您过目。”刚进入设于滁州的司令部,就有副官上来向段祺瑞报告,把他从沉思中拉回到了现实。
“唔,很好,培之(李厚基字)吃一堑,长一智,知道稳打稳扎。”段祺瑞一边翻看战报,一边连连点头。
突然,他皱起了眉头:“民军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浦口前线,北洋军与民军的战斗断断续续进行着,已经有将近两天了,不过,除了始初的jiao战比较激烈之外,此后的战斗渐渐流于一种程式,常常是双方炮轰一阵,然后,北洋军朝前冲一段距离,双方对射一阵,北洋军见无隙可乘,就留下几十具尸体撤回阵地。偶尔,民军反面也会组织起反冲锋,同样被击退。民军方面的损失与北洋军略微相当。
“协统大人,段总统已经到了滁州,要我军暂停进攻,等待大军集结和粮秣饷械运到前线,再动进攻不迟。”浦口前线临时指挥部,副官樊健生正向李厚基通报。
段总统和大军主力到了?李厚基闻言大喜。这两天与民军战成不胜不负的局面,对于刚刚取得了滁州大捷的他而言,无疑有些窝火。不过,想想又释然:民军占了地利,人数又远远过于他所部,打成这个样子,他足可引为自豪了。在他之前回滁州的战报,他详细了总结了这两天与民军jiao战的经验。
起初的试探xg冲锋,双方都使出了吃nai的力气。李厚基派出了手下的三个主力营,全线冲锋,起初十分顺利,逐步推进,但民军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当北洋军推进到离民军阵地5o-7o米开外后,再也无法前进半步,双方激烈的对射了一阵,这对没有充分掩体的北洋军,十分不利,李厚基最后只好下令撤退。
不过,李厚基也试探出了对面民军的大体上的战斗力。担任中线阻击的民军,除了始初有些慌1uan外,火力、斗志和射击准度都最强,并不输于北洋军,右线次之。他自然不知道,民军中线阻敌的正是鄂军,右线则是林述庆的镇军。
此后的几天,李厚基稳打稳扎,一面牵制住民军,一面等待大军的增援。
他却不知道,对面的民军也是偷着乐。这个时候,民军扩充太快,多的是新兵蛋子,这样的打法,正好让新兵轮番上阵,等于给民军练兵了。
上海,当南京城外浦口区两军jiao战的当儿,北方全权代表唐绍仪与南方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
“伍老先生,袁总理是很有诚意的想与民军停火,协商改组政fu的事情,希望贵方也能从大局考量,否则兵连祸结,于国于民都极其不利,还会启外国干涉之祸机。”西装革履的唐绍仪,五十岁上下,头梳得油光可鉴,鼻梁上架着一副文明镜,一副温文儒雅的样子,侃侃而谈。
对面坐着的年近七十的伍廷芳伍老先生一袭长衫,外面罩着一件青色皮袄,头戴瓜皮xiao帽,刚刚剪掉的辫还能看出一点痕迹,单从形貌上看,似乎唐绍仪才是南方的代表,而他伍廷芳则是北方的代表。
“唐先生说笑了,我们民军方面是很原意从大局考虑的,只是袁先生没有足够的诚意。”伍廷芳微微一笑,不愠不火的反驳。
“怎么说?”唐绍仪左手轻轻地推了推眼镜,他是非常希望促成双方停火,共商国是的。
“我们民军的底线是成立共和政fu,是改国体,而非改组政fu,若仅仅改组政fu,就不需要了”伍廷芳的声音缓慢而坚决。
唐绍仪沉y了一会,方才答道:“成立共和政fu自是好的,但袁总理有他的难处,他是清朝的臣子,推翻朝廷,不免要被天下人耻笑,说他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伍廷芳嗤然一笑:“唐先生也是出过洋的,照理说应该比我这个糟老头子要开通。中国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如今不是改朝换代,是易君主为共和,把长久以来一家一姓窃取的国权jiao回给国民,正符合世界的chao流。袁先生若能顺应这个chao流,赞襄其成,只会受到人们颂扬,谁能取笑?”
唐绍仪想了想,诚恳道:“鄙人是赞成共和的,如今的形势‘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这一点只要我剀切陈词,想必袁总理也会认同的。只是有一桩,共和告成,由谁来组织共和政fu?”
伍廷芳想也不想,随口答道:“当然由民主选举,如欧美各国,全国公举一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总统,组织共和政fu。”
“那么,袁总理怎么安排?”唐绍仪问道。
“袁先生助成共和,就是共和元勋,必能得全国人民拥戴,将来被举为第一任大总统,做中国的华盛顿也说不定。”伍廷芳答道。
“可能保证?”唐绍仪追问道。
“唐先生,这个怎能保证?袁先生不先推倒清室,又如何能得民军推戴?若袁先生能迅推翻清室,则将来的大总统,必无第二人选也;但袁先生若迟疑观望,我亦不敢保证不生他变。”是否同意由袁世凯出任民国第一任总统,民党方面如今也是意见纷歧。此前赴京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此时已被释放出狱,与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结了拜把兄弟,他回南方的电报,力主只要袁世凯推翻清室,就推戴他为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伍廷芳本人倒是无可无不可。
“鄙人会将这次会谈的情况报告给袁总理的,谢谢伍老先生的诚恳意见。也请老先生多多劝说民党中人,国家大事不能闹意气,需要大家和衷共济。袁总理也说过,民党人才济济,都是将来国之栋梁,希望大家不要抱门户之见。”唐绍仪对着伍廷芳鞠躬一礼,后者连忙答礼。双方退席。
这次谈判双方算是坦承了各自的底线,但没有达成任何的协议。双方明白,仅仅是谈判桌上的协议,并不可靠,还必须是战场上见过真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