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看就黑了,进出城门的人越来越少了,济南城西门的城门官张罗着让手下的小兵们去关城门。这时,一辆马车远远的急驰而来。车把式也知道是快关城门了,不住的挥着鞭子,吆喝着让马快跑。
这城门官也算是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出这不是什么得罪不起的大户人家,却还急着进城,就从城楼上下来守着。要说这车上的人也是乖巧人物,二话没说就从怀里摸出二两来银子递上,自然也就很容易的进了城。
这车上的人自然就是张文英和他四叔张祖贵。他们随便觅了一家客店,将行李卸下,打了车子,胡乱吃点晚饭,也就睡下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没亮,叔侄俩便起来了,打听了一家还不错的珠宝行的位置,就直奔而去。
他们到的时候天才刚亮,珠宝行还没开始营业。张祖贵一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把一个小匣子放在身边的地上。好半天,才说了一句:“文英,你看这能行吗?”
定行!再说了,就是不行也得行。”张文英也坐在石阶上,不过下面垫了张纸。
又是好长时间,俩人谁也没说话。
张祖贵实在坐不住了,站起来望了望远处,找着早点摊子,“文英,一大早就没吃东西,饿了吧。四叔去给你买几根油条回来。”
“不用了,我猜这家店的东家一会儿会请咱们吃顿好的。还是省着点儿肚子吧。”
虽然张文英这么说,张祖贵却还是去买了几根油条,他知道这个侄子脾气犟,说不吃就一定不会吃的,便一个人在早点摊就着一碗豆腐脑吃了起来。
张祖贵吃完早点回来,又过了一会儿,珠宝行终于开门了。
伙计刚一开门,还没来得及把门板卸下来,便看见有人坐在门口的石阶上。伙计知道这是有客上门,也顾不得卸下门板,忙招呼他们进去。
刚开门一般没什么生意,掌柜的正忙着算帐,毕竟快月底了。一见有客上门,正想放下账本招呼,却见这叔侄俩衣着寒酸,想来也不会是什么大买卖,也就没有了亲自招呼的心情。连头都不抬的说了生向里头喊了声“茶”。
张祖贵见他态度恨不客气,心里十分不满,但他和张大老爷跑生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见惯了这种先敬罗衣后敬人,强压下怒火,按照事先和侄子说好的,没去坐,而是随意说了句话:“你们谁是掌柜的,我有些翡翠要卖。”
一听是翡翠,掌柜的一下子抬起了头。翡翠,那可是好东西呀,没想到这两个孤寒鬼竟还有这东西,就是不知道货色这么样。掌柜的放下账本,从桌后绕过来,上下打量着他们道;“请坐。”然后朝里边大喊:“上茶。”
张文英和张祖贵还是没坐,掌柜的一抱拳说:“可否让在下先看看货色。”
张祖贵见这掌柜的果然变了态度,便把那小匣子放在茶几上,故作大方的一摆手:“请便。”
掌柜的从匣子里小心的取出一块翡翠,仔细的看着。突然,他急匆匆的跑回刚坐的地方,拿了个放大镜,更加仔细的看了好半天。张祖贵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但感觉上他该是个行家,翡翠买卖,大家难免都会小心翼翼。
掌柜的终于看完了,这样质地的翡翠可是十分难得的,也不知自己刚才的态度有没有得罪二位爷。掌柜的满脸堆笑的说:“二位爷,请上坐,请上坐!您二位稍后,我去请我们东家来。”回头又忙叫过一个伙计说:上好茶,上好茶!把东家给的碧螺春拿来,快去呀!”
不一会儿,这珠宝行的东家便到了,买卖谈得很顺利,三言两语便把这两千五百两银子的买卖说妥了,双方还表示将接续合作。临了,珠宝行的东家还请张文英叔侄两个去大吃了一顿,又花了差不多一百两银子。遗憾的是张祖贵油条豆腐脑吃了一肚子,已经再也装不下什么了。
这趟济南之行,叔侄俩算是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