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全球新格局
英国被迫让印度独立,宣告着世界殖民地统治的结束。tt365。网)美国首先放弃了北非的殖民地,不过放弃也是有条件的。美国在埃及和埃及政府达成协议,租用亚历山大港作为军事基地99年、美国和摩洛哥结成永久同盟。美国在的黎波里免费拥有20年的港口使用权、在的黎波里和亚历山大港美国享有驻军权。随后德国和英国也压制不住独立的浪潮,各国纷纷独立。
东欧各国的独立将德国占领苏联的领土和德国本土分割开来。但是这个独立的国家还是受德国政府控制的。德国允许其独立的条件就是驻军。而且各国的军队不得超过德国在当地的驻军数量。这是一个严苛的条件。但是为了独立,所有东欧国家都接受了德国的这一个条件。
蓝海国在这个浪潮下也抵抗不住……莫桑比克一直在闹独立。1950年蓝海国再度在莫桑比克进行镇压。死伤平民和军人总数达到了30万人。不过其他地区还好,南非的独立运动被蓝海国全力瓦解。这得益于科技进步党的巨大作用,科技进步党在南非大力宣传大一统国家的概念,控制住了舆论和不少社会精英。这也和南非首脑德杰拉和科技进步党的第3书记是南非人有关。南非的保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蓝海国深知独立堵是堵不住的。所以在48年、49年就在不断的将有独立倾向的组织和个人迁移到莫桑比克或者是变相赶出南非。按照蓝海国的想法就是,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你们随便去。去英国殖民地纳米比亚的好,蓝海国不管。去莫桑比克的,蓝海国在镇压中一并烩了。加上1949年和1950年蓝海国在南非大兴建设,南非的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南非人还是比较拥护蓝海国的统治的。
其他地区,在阿曼蓝海国在1950年时,华人的比列已经达到了45,独立的风险被化解。在北部和中部印度洋各岛,当地土著早就被蓝海国以种种借口迁移到大陆上。留下的都是军人或者半军事化的人。南部印度洋上的几个大的区域群岛。上面土著众多,不过他们根本没有独立的实力。所以一点问题都没有。
到1951年,全球不仅没有战后的安定,反而到处是战火,都是独立之后的国家在纠纷中完成基本的边界和自主。各个强国也在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和关注对象。由于英国殖民地不断的独立,使得英国迫切需要拿回本土。美英集团和德国集团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加大。双方通过舆论和底下的交涉,口角不断的升级。从民间到官方,从基层的民众到高级官员。
英国目前的状况非常尴尬,所以英国政府极力要收回本土的统治权。政治手段不行,军事手段又不符合实际。英国开始了扩军之路。虽然英国失去了本土,但是加拿大、澳大利亚人非洲中部的国家都还是支持英国的。所以英国政府还是能凭借自己以前的积累和余下的殖民地,维持部分海外部队的。英国政府现在十分后悔与蓝海国交换南非。东南亚国家人口众多,自己控制不住独立。所以英国借鉴蓝海国的做法。在印度洋洋东岸的肯尼亚以蒙巴萨为中心,驱赶当地人往内地迁移,从英国本土迁移不少白种人在海边地区居住,建立蒙巴萨特别行政区。意图重新建立一个以英国移民的独立国家。英国的行为在美国和德国看来就是大英帝国的最后挣扎。
但是英国意图重返西印度洋,却给蓝海国造成了不满。争不过德国,就来非洲争印度洋?英国政府不光是准备筹建新的地区建立国家,而且用仅有的力量在扩军。按照英国最后的想法就是哪怕付出所有,也必须抢回本土。
英国先后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4艘航母,并且从印度将东方舰队的2艘航母调回本土舰队。此时英国的本土舰队名义上的母港是都柏林,实际上母港在埃斯奎莫尔特,拥有6艘航母,20艘各类巡洋舰和近100艘其他战舰。英国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借着民族独立的浪潮席卷大地,突击返回本土。这也是英国政府不愿意自己慢慢消亡,沦落的最后一招。
对于其后德国人的动作。英国政府也不愿仔细去想了。二战被迫接受的结局,到现在殖民地纷纷的独立,已经把英国逼上了绝路。再拿不回本土,那么别说大英帝国,就是英国本身都要出问题了。
英国的强撑,德国也不甘示弱,此时的德国已经全面超越了英国。只是大西洋对面还有一个更加厉害的美国,否则英国早就成为德国小弟了。德国吸取了二战的经验教训,在战后恢复的同时,也建造了4艘航母在基尔军港扩充了公海舰队。而且也鼓动了意大利建造航母。意大利在那不勒斯的军港有2艘航母已经下水。甚至西班牙都采购了一艘二战时的轻航母作为自己海军的旗舰。
此时的各国都已经基本都放弃了大炮利舰。战列舰纷纷被改装或者是作为训练基地。各国都在学习蓝海国,将战列舰改装成航母或者是导弹发射基地。但是导弹技术也只有德国和美国开发出来了,而且是短程导弹。所以大部分国家还是在观看美国、德国和蓝海国的战舰发展方向,以决定自己的海军发展思路。
全球大部分政府都已经明白,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尖锐矛盾,美国也不列外。美国为自己在战后留下的这个尾巴感到遗憾。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只要不发生战争,把局势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给占据了欧洲大部分的德国制造点紧张空气也是很好的。至于英国的衰落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处于给英国打气,美国在将太平洋的海军的拥有第三舰队调往的黎波里,压制地中海的意大利和德国海军。同时宣布将卖给英国本土舰队2艘最新式的航母。
美国的这番巨大一个是为了扩大军火生产,减少国内大军火资本家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压迫德国,使之不能用全部资金来发展经济。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不过英国并没有这么多钱来支付美国的战舰。所以美国政府提供给英国长期无息贷款来支持英国作为打手。
美国为了压制华夏共和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极力鼓动民国政府发展海军,控制日本、朝鲜、台湾甚至是菲律宾沿海。作为自己和华夏共和国之间的屏障。所以在扶持民国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向民国政府贩卖二战时期的战舰。蒋伟人的海军力量膨胀的很快。在台湾的高雄和日本的吴港分别建立了两支舰队。每只舰队都有大概1-2艘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还有数量不少的护卫舰等。分别压制华夏共和国的南北两支舰队。蒋伟人的军队也进行了精简和缩编。利用原先小日本的军事设施来加强自己的军队。蒋伟人将全部兵力缩编成15个整编师,40万人。还有3个装甲师。其余的近80万人全部在南部朝鲜和日本改编成国防军。也就是和蓝海国的国防军一样的。
蒋伟人从蓝海国的移民行为和其他各国的独立浪潮中体悟到,想要控制好西日本和南部朝鲜,没有人口基数是不行的。所以蒋伟人向蓝海国和大陆提出,移民到南部朝鲜和西日本。但是,这个行为并不为蓝海国看好,首先华夏共和国不会用人口资源来资助未来的对手。其次西日本和南朝鲜与蓝海国不同。蓝海国有着大片的空闲领土。而蒋伟人的领地则是土地稀少。只有从解决小日本人口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好在此时的日本列岛,年轻男性较少。蓝海国的某位人士给蒋伟人出了点馊主意。将西日本的年轻男性强征入国防军,派驻荒岛,降低小日本的纯种人口的出生率,同时借口岛国资源贫乏,大力提倡计划生育,减少人口。
民国政府真的采取了这个做法,在西日本和南部朝鲜大力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口号。虽然小日本还是有几千万的人口。但是台湾的人口和从大陆撤退过去的大部分是军人,大部分是年富力强的壮年。随便帮小日本女的偷偷种个田,翻个地什么的。也算是帮其改良人口。
不过这都是细枝末节,失去天皇精神象征的日本现在已经是群龙无首,哪个敢冒头,不说蒋伟人的保密局饶不了他,就是蓝海国的安全部也会让他消失。蒋伟人不断在的在西日本征兵,让西日本的男性悄悄的涌向美国的傀儡东洋国的地盘。使得西日本的壮劳力更加稀少。恶性循环之下,蒋伟人为西日本的未来感到担心。但是按照其子蒋经过的想法是先发展好本民族的基础,再解决民族问题。还是优先以发展台湾为主。这使得西日本更加破败。战后没有资金进行重建使得大量人口的消失。
但是蒋伟人父子受到蓝海国的熏陶很深,认为占领异民族的领地只有靠人口,人口不占优势,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统治权。而且这个理论在英国这个殖民地大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民国政府在不自觉的学习蓝海国的做法,积极抹杀日本人的发展前途。手段就是训练日本的青壮年当打手,在南朝鲜做占领军,力图在世界格局转变时返回华夏大陆。
这一点,华夏共和国、蓝海国和美国都心知肚明。但是也只有蒋家父子自己还抱有希望,其他各国都没有人相信这点。不过这并不妨碍蓝海国和美国利用两个国家的敌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华夏共和国和民国现在一直处于停战状态,但是并没有宣布结束战争状态。但是这两方谁也没有继续就战争这个话题继续下去,只是埋头发展。华夏国拥有大片的领土,民国则是坐等国际局势的变化,希望有一天能返回大陆。其实蒋伟人父子也是明白的,回去的希望渺茫。不过台湾。南部朝鲜和西部日本也是不小的地盘,足够自己休养生息,发展力量。
蒋伟人对自己的儿子蒋经过说:“即便国际形式不允许我们武力收复大陆,我们也要发展的比大陆好,要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压倒对面赤匪所建的国家。”所以父子俩分工,蒋伟人负责全面治理军队,蒋经过则全面建设台湾。西日本和南部朝鲜由其心腹大将顾将军和陈将军带兵驻扎实行军管。蒋伟人给他们的信条就是,八年抗战中,日本人如何管理的占领区,你们就如何管理现在的地盘。先好好的折腾下日本人,等台湾建设好了之后,再来收拾南部朝鲜和西部日本。
其实在亚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国家,那就是苏联。苏联在欧洲不断的私下与东欧那些被德国占领的国家眉来眼去,意图一起抵抗德国。但是失去了欧洲部分的苏联真的和华夏共和国一样,需要从头再来。在远东弱小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工业基础,使得苏联的重建失去了强大的后盾。美国和蓝海国的刻意打压,又使得这支狗熊没有了外部支援,所以,苏联也只得像起外号一样,大棕熊低着脑袋走路。
不过斯大林毕竟是一代伟人。其视野和思路绝非常人所能比拟。斯大林先是在苏德边境进行兵力的缩减,对德示弱。缩减军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力不足以支持这么多的军队。其次斯大林鼓动东欧国家进行独立,虽然德国很严厉的进行了镇压,但是那让德国人和东欧国家结下仇怨。随后苏联和华夏共和国进行合作。用资源和部分领土的让步(1949年,苏联和华夏共和国签署边境踏勘条约,将外蒙古划回华夏共和国,作为交换,华夏国向苏联提供大量的基础机器和设备、部分先进的技术,其他国境线按照二战结束时的划分进行确定)。来换取华夏国从蓝海国那里搞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机器设备。
其实,蓝海国也是准备给苏联一点点支持的,养一只瘸了腿的狗熊,也是可以的。蓝海国也不希望德国在欧洲过于坐大。斯大林看清楚了蓝海国的齐之洋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所以用归还华夏国领土的方式取得了蓝海国的支持。斯大林的行为获得了蓝海国的真实支援。蓝海国的大批工业设备和工业技术进入到华夏国的同时,也分给了苏联部分。蓝海国甚至还帮助苏联在海参崴建设了一只小规模的只有3艘驱逐舰的舰队。蓝海国不希望太平洋成为美国的天下。稍微制造点意外还是需要的。
对于苏联的支援和对华夏的不同,对于华夏国的支援可以记账。但是对于苏联的支援却是需要真金白银的。苏联必须拿出真家伙来购买浙西机器和设备。这对苏联来说是一个难题,二战既损失了领土,还损失了大量的金钱。在远东,苏联有资源,但是没有资金开发。
蓝海国也知道苏联的实际情况。蓝海国提出,苏联可以用最穷远东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作为交换。但是斯大林坚决不放弃远东唯一的出海口。所以蓝海国退而求其次,要求苏联割让人烟更稀少的堪察加半岛。这个岛既不是战略要地,也不是资源重地。蓝海国的解释是,蓝海国大部分国土都在南半球,希望开辟一个度假的地方。这是多么一个蹩脚的借口,不过斯大林默认了,比起欧洲来说,远东的而这些荒地虽然让人心疼,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价格双方商定为两千万美元,外加一千万美元的低息贷款。
这些是向苏联提供关键工业的设备,其余轻工业和一般性工业设备,蓝海国采取的是与苏联合资的形式进行建设,以设备和技术入股,在苏联建设部分的轻工业和矿山开发等企业。这些海外合作的事项都是以2010基金会名义进行的。各国政府对这个基金会还是非常相信的。谁都知道这是蓝海国建国最初的那一帮人建立的基金会,可以说是目前蓝海国所有高层领导的基金会。
不过美国对蓝海国在自己领土对面和太平洋上获得一块领土十分在意。蓝海国的蹩脚理由谁都瞒不住。不过蓝海国正式宣布,移民所有半岛上的人口前往华夏国定居。偌大的一个岛上,蓝海国将全部建设成旅游区。不设部队,为了避免成为海盗和土匪的乐园,蓝海国将派出本土防御军的1个旅驻守。这个数量不会增加。除了这个旅的营房,蓝海国不会在其上修建军事设施。蓝海国将不会在这个半岛上派驻海军。这让美国人心中稍微心安一点。但是任谁都知道,蓝海国这疯狂的扩张势头,绝对不会如其所宣称是为了和平目的,为了作为旅游胜地。
蓝海国用两千万美元和一千万的十年期贷款换回这个冰封的半岛,在原先护航编队中没有什么。但是在其他这个时刻的领导人看来,是非常不值得的。但是齐之洋在会上压制住了所有人的反对意见。按照齐之洋的说法:“自己小时候,虽然也是个富裕的家庭,但是自己家那个地方土地稀少,为了一块土地,几代人需要付出努力,那时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大地主。现在有机会搞到领土,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有了这番话后,蓝海国人私下都称齐之洋为“地主总统”。
在德国、英国、苏联搞起军备后,明显的世界形势变的有些紧张起来。尤其是欧洲的德国,夹在苏联和英国两个敌视国家之间,非常不安。唯一能做的就是发展军备,更加有力的控制地区局势。德国不仅扩充海军,还在中东和盟友意大利一起派驻重兵。想用这地区的兵力压制来自北非,来自印度,来自亚洲的压力。德军在约旦,叙利亚、等地驻扎了近五万部队,其中还有两支装甲部队。意大利和土耳其在阿富汗地区、沙特、伊朗和伊拉克地区分别也派驻了将近五万的部队。这些部队都是针对美军在埃及,英军在巴基斯坦、印度和也门;蓝海队在阿曼。
虽然德国按照与维希政府的约定在战后让法国政府自治,并且只在法国北部重镇加莱、布雷斯特驻军,在南部重镇里尔驻军。但是法国人还是感到了屈辱。没有人愿意被人征服,只有日本在被征服后还对征服者服服帖帖,一点反抗都没有,法国人这一点还是远远比小日本强。所以维希政府一直不敢采用普选。而是继续在德军的支持下执政。德国也看到了这点。除了将驻军人数减少到极限以外,还和法国展开多项合作,不但在政治上,还在经济上与法国开展了多项合作。这让法国人的反抗稍微降低了点。
德国对待比利时、荷兰等国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树立正反典型都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比利时这个小国,在二战中就坚决反对德国。那么下场是可想而知的。首先是比利时的君主制被取消,然后就是将剥夺比利时外交权利,完全是当作一个殖民地对待的。
对于自己的另外几个盟国,如二战偏向自己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德国还是大力扶持的,先后帮助西班牙和葡萄牙建设海军和陆军。德国也在打造一个围绕自己的强大的欧共体。以在世界格局中获得优势。德国的总理张海诺也是一个非常理解世界发展和未来的人物。他也广泛发动德国在欧洲的宣传机器,宣布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是德国的梦想。重新振兴欧洲是德国的责任等等。
这将一批小国还真的围拢在了德国的周围。比如北欧的那些国家,都十分支持德国的欧洲共体计划。德国也宣布,如果英国放弃武力与德国对抗,英国也可以返回本土和德国一起建设强大的欧洲。
这个论调很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