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个朝会已经大大过了正常朝会的时间,尽管灵帝并不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但是朝会到现在都还没有进入到大家期待已久的正题。
之前贾膳的搅局也好,袁氏的群起相逼也罢,还是最后的灵帝掌控一切的独角戏。对于灵帝来说,都只不过是这个朝会正餐之前的一点甜点。
惩罚了一批小人是很快意,打击了袁氏嚣张气焰也很得意,不过这些都只是小插曲,唯有蔡铭光复了整个江州的大捷才能真正让人舒心满意,才能让灵帝和满朝文物百官过一个相对放心的年。
更何况这样一个创造传奇,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在刚才还被小人诬告,被一大批或别有用心或不明真相的大臣曲解和迫害。
有鉴于此,本来就该重赏的蔡铭,出于对之前被诬告迫害的补偿,就更应该重重有赏?
而原本应该对此加以阻扰,尽量使蔡铭所得赏赐降到最低的袁氏一党,此时也集体保持了沉默?因此很快在灵帝和张让的捉刀下,隆重出炉。
加封蔡铭为安南将军,都督益州军务,进都乡侯为蔡阳侯,赏黄金千两,粮十万石,钱三千万?另外应蔡铭奏请,免去巴郡三年赋税,并派遣一干赋闲在家的原鸿都门学博士支援巴郡官学的重建。
很厚重的一份奖赏,最主要的是,次看到赏黄金千两,粮十万石,钱三千万,这样的钱财奖赏?
要知道灵帝可是一个十分抠门的皇帝,特别是在钱财方面,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对于自己的小金库,那是只出不进。所以在灵帝在位期间,原本油水最丰的少府之职,却成了百官最害怕担任的官职。
为此,简直是望而生畏。后世有野史甚至开玩笑说,当年灵帝欲收董卓兵权时,如果封的不是少府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官职而是九卿中的其他官职的话说不得他还真有可能会上当。可惜大好的机会因为灵帝贪欲造成的恶果而错过。
好了,言归正传。灵帝的这次实物封赏,看似丰厚。但事实上,只不过是从他的内附暂借而已,这些个钱粮实际上都是之前那些被罚了一年俸禄的官员的俸禄。真正由灵帝赏赐的不过是几百两黄金而已。就是这样也还让灵帝心疼不已。
蔡铭这边由蔡小五二人先行谢过封赏,张让、张温等蔡铭的一干亲友欢欣鼓舞不说。
从大殿上被人抬了回去的袁魁执掌的袁家的厄运还没有结束。
就在袁魁被抬回袁府不久,就有小黄门上门宣旨,袁绍外接私党,内资跋扈罢免其司隶校尉和西园中军校尉之职,改任军议校尉。罢袁术虎贲中郎为虎贲议郎。
罢袁胤太仓令为太仓承,只有远在长安为长安令的袁遗或许是眼不见干净,因而逃过一劫。
灵帝如此大张旗鼓的对袁氏的打压,明显在像那些尊崇袁氏,名为门生实为党徒的士人出警告,现在袁氏自己都自身难保,你们最好离他们远一点。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剪除一些袁氏的羽翼。
不过出乎灵帝意料的是,出于袁魁和袁氏兄弟的遭遇,虽然确实吓退了一批纯粹是为了升官财而投靠所谓“伪。门生,但是对于那些志同道合的门生来说,反而使得他们同仇敌忾,联系得更加紧密,隐藏的更深。更意外的是,还有一些出于同情,或出于雪中送炭的心理,使得原本一些还在观望的人在袁氏被打击是毅然倒向了袁氏。更无辜的是一些并不是袁氏门生的纯粹倒十常侍派基于对十常侍的激愤和平衡士人和十常侍之间势力平衡的所谓大局而倒向袁氏。自然我们新鲜出炉的蔡安南也因此成了他们眼中十常侍的中坚力量,正式列入了他们的打击名单。
这就是四世三公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像后来袁术欲称帝时想的那样。大汉皇帝第一我老袁家第二,既然皇帝成愧儡不管用了,自然该轮到我老袁家来当皇帝了。
袁术的这种想当然的想法,看上去很可笑,但不得不说,其理由充分,底气十足。这天下除了他袁家的人谁敢这么想。但是四世三公的袁家人就敢这么想,不但敢想而且敢做。
所以灵帝自作聪明的乘胜追击,不打没有进一步打击了袁氏,反倒是挽救并进一步成全了袁氏。
对此朝中并不乏远见之人。
就比如卢植,在散朝之后就曾对朱俊言到:“袁魁势强而不知敛其行,位高而不知缄其言。若狼行闹市,虎啸山林,固然微风但实在是让人心惊胆战,让百兽惧不敢行?锋芒若斯焉能长久。其不如周阳袁逢字周阳多矣”。
朱俊对此也是感同身受道:“周阳以宽厚笃诚著称于时,早为三公深居简出,但有所言无不人深省,有长者之风,为士人表率。天下士人莫不敬仰。袁氏有今日之盛,多赖其昔日余荫。”
故此两人断言:袁家老不知韬光养晦,青壮一味逞强好腾,若上下一体,顺风顺水还好一点,但有挫折?大好基业就要毁于一旦。
待第二天得知袁氏兄弟俱皆遭贬时。
卢植苦叹道:“奈何迫其甚矣!需知哀兵必胜。况狐死而兔悲。陛下也太过心急了。”
卢植摇头感叹了一番袁氏的好运,一边对崔琰说教道:“袁氏昔日之盛,如黄巾之初起。虽盛而气短,一气不接则气乱而必败。而今为陛下所迫”。大概是考虑到为尊者讳。卢植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过崔琰却已经明了卢师的意思。虽然有些惋惜没有能就此瓦解了袁氏的势力。却因此更加感叹智谋的作用。假使灵帝有卢师的这番见识,能够沉住气,徐徐图之,或许能够像主公昔日讲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那般,不声不响将袁氏瓦解于无形。
难怪主公要自己跟随卢师学习韬略。因为人的力量终有极限,唯有智谋机智没有穷尽?再厉害的武者也,:二为万人敌。唯有拥有了智谋韬略才能像主公般视十贼如无物,谈笑间完成那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建立不世功勋。
智谋韬略之神奇如此可见一斑。
可叹自己虚度了二十多年大好年华。
不过幸运的是。自己遇到了主公。被指点到卢师这里学习智谋韬略。终于让自己明白了之前的所作所为是何等的浅薄何等的荒唐可笑。
更可笑的是自己还那样不知好歹,险些错吧主公的好意当做驴肝肺。
如此大恩大德,又岂是一句知遇之恩所能形容。而自己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在学习。断不能辜负了主公的一番良苦用心。
灵帝的一番弄巧成拙,却让一个曾经误入歧途的大好青年终于彻底认识到,智谋韬略的作用。
因此而幡然醒悟。
因此在这里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灵帝犯下的冒进的错误。虽然说他间接的挽救并进一步稳周了袁氏的影响,没有达到他本人以及蔡铭阵营之人的目的。但是却能够作为反面教材,为世人镜,警醒并教育了大好青年,间接的促进了大好青年的上进之心,造就了一个未来的栋梁之才。其错误,亦算是错有所得。功过各半。
原鸿都门学博士们安排家事并没有耽搁多少时间,做了多年的鸿都门学博士,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讲家小接到了洛阳,而这一次灵帝很大方的安排了两队禁卫军附送,他们大可以带着家小一起走。
真正耽误时间的还是钱粮的拨付,相对于国家财政来说那点钱粮并不多,当然对于灵帝来说却也不少。而且朝廷此时的财政也确是不是很好,因此灵帝很不愿意直接从他的内府拨付这些钱粮。而是希望那些被罚逢的人自己给垫上。
如此一来,那些人还不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勺
而且更糟糕的事,本来以为不出两三日,就能够返回巴郡,因此为了尽快的说服那些鸿都门学的博士带着家小一起走。蔡小五。不得不透露了一些要重建鸿都门学的底给那些博士们。结果有效的是说服了博士们,糟糕的是,钱粮的问题卡住了。而比这更糟糕的是这日子拖得也就那些博士们的念想就越多了;
这人啊,一个。问题琢磨多了,简单的也能复杂化。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也能被琢磨成大问题。因此想法也就多了。意志也动摇了,最后也就真的出问题了。
原因就是一个老博士,原本就不是很乐意远走他方,之前能够痛快的答应,是因为在老家也好,在洛阳也好,日子都过得很不得意,这才会在这样的年龄还会静极思动。
可是就在他和老伴以及孩子们做好了去巴郡的准备时,等了一天又一天,等得心烦,老人家心也就乱了。就琢磨做,万里迢迢的去那么一个,不确定的地方。实在又太多的未知的事情需要去重新了解和挑战,自己都一把老骨头了。都不知道还能够活几天,自己出点什么意外不要紧,可是自己的老伴儿子怎么办。
这么一想老头子就打了退堂鼓,不想去了。可是老头子又很耍面子,拉不下脸来去做那种出尔反尔的事,一来二去的实在是苦闷。结果就学人家小年轻去借酒浇愁。结果愁是暂时消了,起肚子里面的消息也全部到了出来。
而且自古以来酒楼就是各种小道消息的集散地。因此老人在酒楼说出的有关蔡铭要这么多博士支援是为了重建鸿都门学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洛阳,并且还在以飞快的度传像大汉各地。
如果这个。时候有吉尼斯纪录的话,这个消息传播的度之快,范围之广绝对能够问鼎这些个记录。
这个盖子一被解开,可不仅仅是一个捅了马蜂窝能够形容得了得。
就在当天。洛阳的蔡铭府就被群情激奋的愤青士子,和进一步打探消息的,关注时局进一步展的,以及幸灾乐祸凑热闹的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于此同时。相对于那些冲锋陷阵的围攻蔡府的人,一些洛阳真正的大佬也是各自感慨。各有动作。
其中动作最快的当然还是消息灵通,并时刻关心着蔡府的张让了?
张让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也知道消息泄露的后果。所以也顾不得骂蔡小五办事不牢靠,第一时间找到灵帝,火将禁卫军派去蔡府守卫,避免生留学暴力事件。
因此灵帝是第二个知道事情泄露的大佬。
之后就是对蔡铭等人恨之入骨的袁氏了。
袁绍当时那个高兴啊!下面前多坚挺了一炷香的时间。
为此再一次的兄弟交心,在第一时间联合力,动家族力量,让这个消息尽可能快的传得越快越广越好。所以说,如果真有吉尼斯记录的话,这个功劳袁氏当居功至伟。
而且为了进一步打击蔡铭,袁氏还动洛阳的混混流民,一起去蔡府凑热闹,沾一沾蔡府的贵气。当然最好是能够闹出点大动静就更好了。
有人高兴自然就有人愁。
其中最担心的就数张温夫妇了。两人对这个侄子实在是寄予太大的希望,就连儿子都托付给他了。现在出了这样的问题,怎么能不让两人忧心。
而最伤心的当然莫过于朱俊、黄埔嵩等人。朱俊等人固然不喜欢袁氏,但是他们更痛恨十常侍等宦官?所以他们很心痛,更是难于理解蔡铭为什么这么做。
最后最矛盾的则要数卢植。洛阳这些老臣,卢植与蔡铭相交最多,了解也最多。所以他不会像朱俊一样,第一反应就跟十常侍扯在一起。他矛盾的是因为了解蔡铭所以看到了蔡铭这样做的本质。看到了蔡铭对士族阶层的不满,以及鸿都门学对打破士族阶层特权的作用?要知道卢植自己也是特个特权阶层的中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