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刘克武微笑着点了点头,李鸿章知道随后露出的若有所思表情,肯定是在思考自身如何不被洋人在某一日如此盛赞以致事嫌欺君了。知其想,言却必尽,浅笑轻浮于脸上,李鸿章第二次提高了声音,将最后一点说了出来。
"第三,也是最关键之根本一点,辜鸿铭母系西洋女,其人自幼受西学启蒙远胜我国学之术也。即为民间所言之'杂种';之人,又非我天朝礼教所育之人。也就只有张之洞吧!若他投入老夫幕下,都难得重用也!"
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
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之后在布朗的支持下,他远赴欧洲,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都留下了辜鸿铭的足迹。
于其西学相比,这位在这三年中一直担任着自己与张之洞之间高级联络人的辜通译,实际上正是到了张之洞门下后,才开始潜心去研究的。
让他声名大起的,却非真正是在协助张之洞办洋务之中能扬名的。其成名于西方,乃是因其捍卫东方文化的举动,以一幅捍卫者的面孔对待西洋人而成名的。
第一件事,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
第二件事,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
第三件事,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毛姆的朋友就给辜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辜来。
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一进屋,辜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最让中国人闻讯叫好的,就是中日甲午海战后,已经下野的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
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虽其人如此爱国,然按中国传统礼教来说,其母是洋人,这就如李鸿章引用的民间那个词来说,直接就不可能让满清朝廷敢用、重视于他了。
听完李鸿章最后的定论,刘克武思索之间也明白辜鸿铭的老娘是洋人这件事,事实上成了他回国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不能得到满清重用的原因。
微微点头,刘克武轻叹一声,说到:"汤生怪才,惯通中西。唯其身出,乃非正宗。恩师,若有机会,弟子却很想重用其人也。只用其才与志,不用其之身,可法当可行否?"
面色略变,旋即恢复平常,李鸿章笑着回到:"你若用其才与志,当先尽除其骄气、再压其才智也。否不然,难成亦。其之才,多空泛。"
再度点头,刘克武不想再把时间都浪费到一件事上,毕竟李鸿章的时间和自己一样,都是紧张的很。
于是,起手饮茶再放回桌上,刘克武马上就将话题再问到:"弟子第二事不明白,乃系这朝中满人之态度与五督任命缘何与弟子同时成行。难不成太后与皇上,真的就如此信任于弟子吗?还望恩师明示。"
满人的大臣们的态度,今天的早朝之上,竟连刚毅都是一个劲在附和着刘克武。这是满清立朝00多年来,极其罕见的事。向来都是汉臣对满臣让三分,今日却突然大变,不只是刘克武,此时消息传至其他官员那,也满是猜疑之中。
万人心迷他独醒,强臣之智不负望。李鸿章似早已知刘克武必问此事,待刘克武的话问完,笑语接言回到:"汝昨日于颐和园中,吃的可是太后甲午后就不曾再开之大宴。今日朝上群臣,吃过太后那大宴者,不过老夫、庆王爷二人也。"
"宴能示恩、语可明心。席间太后与你之谈,汝认为那大内之中,是甚机密可保之地吗?呵呵,怕是昨天太后跟你说的话呀,现在那几个满军机早就能如数家珍的的讲于其他人听咯!"李鸿章语落人动,笑着接过了李海龙为其重新斟满的茶碗。
放茶碗至桌上,李鸿章继续言到:"那些个满臣啊,都是靠着太后在混日子的。太后昨日召你赐宴,说的那些话,实际上就是告诉那些满人和满朝文武一个意思。你,刘克武是他老人家亲点的变法主办大臣。你,刘克武是她最宠、最信、最得心的臣子。"
"满臣们一个比一个的精明,只可惜他们的精明未用到正地方啊!全都用到这样的阿谀奉承和勾心斗角的争权夺利上去啊!太后给你撑腰,他们是不会跟你叫劲的。当然,前提是你别碰上他们的什么软肋啊、脆骨之类的。"
大爷的,老子还以为真是老子的变法主张只是实业,不去碰他们的关键之所在,才得到刚毅他们支持的。原来,还是西园子里那个老太婆在暗中作祟。
见气愤之色稍纵即逝,李鸿章抚着手拐那个小金头,含笑再开口,说到:"莫为那些势力小人而气了,你所问之五督之事,信你听完原由,定当气愤尽消的。"
闻言聚目于李鸿章的脸上,与原来历史不同,因接到刘克武急点警告注意防止被刺,李鸿章的脸现在虽是稍显消瘦、满布皱纹,却无任何可怖反多有慈祥之色浮现其上。
看自己盯住了他,李鸿章依然含笑轻抚拐杖的金头,娓娓道来:"本按太后的意思呢,这两江和湖广,是该由其他督抚调任的。然庆王爷那,李莲英那加上老夫和荣中堂那,一起在颐和园里跟老佛爷连言数次,异口同声你年尚轻、资历亦潜,若由你入朝主办变法事,则地方上不可无帮衬。此为其一也。"
"其二呢,你手下那些个人啊!严复早就是太后和皇上了挂号的懂西学之人,杨度之才亦于抚鲁之任上,在汝刻意宣扬之下,得到了皇上和太后之赏识与信任。其他几人,无外都因此原因。唯岑春煊,实乃李阉力求庆王共保而得督位也。"
"其实呢,就算是李莲英那个家伙不保岑春煊,观你麾下那些人,老夫也会去保他的。敢杀官、敢秉公、敢办事,又从你那学到那么多远胜当世群雄之学识,老夫是不会因其与阉党的旧关系,而误了大清的好事的。"
"至于五督之正式任命,实乃多方助你,主意自是为这变法之事尔。而太后之所以最后督促皇上同意,则全是汝之屡次以德报怨、忠国大义才得的她老人家信任如斯而成实也。"
"且太后致信张、刘二人,问及可交两督之人选,二人竟亦全列汝之麾下那些干将而继任之。故而,五督终在汝来京前,彻底为太后与皇上定制焉。"李鸿章说出了五督同任的真正原因,将身子靠到椅子背上。
这下彻底明白了,原来自己的钱还真没白话,那位庆王爷和李大总管,加上荣禄和自己的这位恩师不断在西太后那为自己博取信任和赏识。
再加上张之洞和刘坤一两人接到西太后问询式的上谕,不列其幕装大义的推举自己的人,这才有了五督同任这满清立国以来第一大政治奇景出现。
"老爷,午饭准备好了,二位夫人想给李中堂请安,并请李中堂留府共进家宴。"李海龙见刘克武问话自己的疑问,开始在其后变成了探讨接下来该办哪些事的公务时,站到了刘克武的身侧。
侧头看了他一眼,刘克武露出了大笑之色,回头对着李鸿章一礼,言到:"恩师恕罪,弟子于家教之上,甚是宽之。故此时才有贱内求见之事,还望恩师莫怪、莫笑焉。"
封建礼教,哪允许女人去主动要给谁请安的。除了她们自己的父母,外人只要是个男人,未经父母和夫君允许,那都是见不得的。
而此时刘克武的两个夫人,竟是主动要来给李中堂请安,这还真是让李鸿章久闻奇男子家中一双奇女子,初次见识到了。
不过老人家却是在其后笑语连连,师如父、即为长辈,在刘克武的引领之下转入后堂。刘春茹本就是李鸿章的旧嫡系之女,小时候还曾尿到过李鸿章一前身的尿。马翠莲之父亦与李鸿章乃系旧识,所以随后这顿午饭,还真是个其乐融融之象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