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野岭中,黎明前的黑夜,本应该是宁静平和的。可今天却是个特别的日子,隆隆的炮声一直响个不停,这一切已经表明,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正式全面爆发。
黑夜中,夫站在战壕内,手握着步枪静静地等待着,双眼来回地扫视着山坡下方的道路,心中估摸着敌人以什么样的情况出现。手中的步枪枪口向着道路左来的方向。
“契可夫中士,准备的情况进行得怎样?”战壕里,那个刚到达的少尉军官,径直地来到战壕的简陋指挥室里,向夫的班长询问。
“报告排长同志,重武器都架设起来了,除了个别受伤的人外,我们排的人基本都进入战斗位置了。”看来契可夫中士是这个排,今天的值勤班长,因此刚到的排长直接向他询问情况。
“做得好,同志们,注意高警惕,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枪。”少尉排长了头,向周围的士兵下达了警戒命令,并着手接管这处战壕的指挥权,履行自己的职务。
现在的形势是,由于不知道德军将从那个方向攻来,而连队又没有收到上级的任何命令,唯有把兵力分散开来防守在连队的三处防御工事中。
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前,德军派出了很多股的渗透部队,及早已潜伏在苏联境内的所谓第五梯队的特工,破坏了苏联边境线上的几乎所有电话线路,而无线电即时通信装备还没有在苏联的基层部队中普及,致使在开战之初,苏联边境线上的部队与部队,上级与下级之间的通信联络一度中断,指挥陷入瘫痪状态,部队被迫各自为战。
“轰轰轰轰轰”又是一轮猛烈的炮轰,铺天盖地从德占波兰那边打过来,依靠在战壕里的夫,立即蹲下来,这样密集的炮击,绝对不是没有目标乱打一通的。就在夫蹲下没多久,几发炮弹呼啸着从远处飞来,较为准确地打在了山波上的防御工事上,炮弹着地猛烈的爆炸威力,把蹲在战壕里的夫震得趴在地上。弹片纷飞中,几名没有及时蹲下的苏联士兵,都被炸伤了,血流不止。
夫还没来得及从战壕里爬起来,被炮弹爆炸轰上天的石头泥土,又从天上反盖下来。夫急忙双手护着头面,在战壕里卷曲着身子,承受着石头和泥土洒下来时的痛楚,心中暗自祈求上天,不要有大石头砸下来。
“都给我爬起来,振作,拿好枪,敌人快要进攻了。”德军两轮密集的炮击过后,便没有炮弹再射向山坡这个方向上。负责这处防御工事指挥的排长,立即大声叫喊着,命令东倒西歪的手下士兵,从战壕里爬起来,再次把枪架起来。
虽然被泥土石块砸得有痛,不过幸好没有受伤,夫伏在地上抖了抖身子,从战壕里站起来,双手拍掉了身上的泥土尘埃。再次拿起已经掉在战壕里,斜靠着壁墙上的莫辛-纳甘1891式步枪。拿在手上,用自己的军装上衣擦了擦,又看了看步枪的标尺和准星,确定步枪并没有损坏。这才又放心地依靠在战壕里,从新架枪对着山坡下的那条马路。
事实证明,排长的判断是正确的。由于德军的苏德战争爆发初期,采用的是闪击战术。在大多数的进攻地段上并没有实施战前炮火打击,就直接利用装甲集群实施突击。而德军的战略炮兵,也只是对苏联的边境线实施了短暂的几轮密集炮击,便停了下来。因为德军已经在苏德边境线,发起了全线突击,试图一举打垮苏联的防御,如果继续进行远程炮击,就有可能误伤德军自己的突击部队。
为了让自己清醒一,夫在自己的面上拍了几下,瞪大眼睛向远处眺望。没到这副躯体的眼睛,视力竟然十分优秀。按照自己在那个时代军队中所的武术吐纳运气的办法,吐纳了几次后,把能量聚集在眼睛中,能清楚地把远处的景物看得真切。
“敌人来了!是卡车和摩托车组成的部队,沿着马路从左边过来。”这时已经是清晨五刚过,天已经朦朦亮,紧盯着马路远处尽头观察的夫,甚至比拿着望远镜来看的排长,更早发现德军的到来,立即开声发话,及早醒身边的苏联士兵。
“子你的视力不错,有做狙击手的潜力。”在夫左手边两步远的那名架起了一挺捷格加廖夫dp-28轻机枪,肩膀军衔是下士的老兵,听到夫的话后,忽然回过头来向他笑了笑,夸赞了夫一句。
“我又岂是狙击手而已。”当然这句话夫是在心里回应的,并没出来,他也向老兵了头,笑了笑。
“都有了,各就各位,准备战斗。我开枪了,大家就一起开枪。”排长从望远镜里看清了敌人的情况,果然如夫的那样,三辆满载德国士兵的卡车,在几辆摩托车的开路下,正沿着马路,快速地向边防哨站驶来。看情况,这打先锋的兵力估计是一个连队。
“沉住气,沉住气。”看着从左边远处,沿着马路快速而来的德军,由模糊而变清晰,传来卡车及摩托车行进时的引擎声越来越响。夫右手的食指已经碰在了步枪的扳机上,步枪枪口大致对着行驶在路上的第一辆卡车,等待着对方进入最有效的射击距离,等待着排长的第一枪。
而排长也在这时显得沉着冷静,并没有在德军一进入射程之内就立即开枪,而是让对方逐渐靠近,好让己方的士兵能在较近的距离上,给予敌军第一次打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杀伤来犯的敌人……
本首发,希望大家支持月月逍遥,让击、收藏、推荐票、月票,来得更猛烈。
这本写作上将比较随意,主要以描写各种不同兵种的分队作战的情节为主,一些yy的情节为辅。大家要是有什么二战中的经典战例,或者好的子,请在书评中出来,一但采纳将结合着来写,务求做到更能吸引读者,尤其希望二战军事发烧友多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