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真定鏖战:惊蛰未至,春雷先响
第406真定鏖战:惊蛰未至,春雷先响
东征冀州一战前期,郭嘉奇兵突击,打袁绍一个出其不意,得以快速吞下中山郡以及半个常山郡,将关西汉军映衬的无比强大。(手打小说)
奈何,这时空的青龙二年,也即是历史上的初平三年,西元192年,偏偏是一个怪异的年份。这一年之内,最流行的是以弱胜强,以少击多。凡是大战,必定是劣势一方胜利。似,强大的孙坚跌倒在这一年,却站起来个刘表;强大的公孙瓒跌倒在这一年,却站起来个袁绍;强大的刘岱跌倒在这一年,站起来个曹操。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这一年真被神灵诅咒,关西汉军也悲催的成为,继孙坚、公孙瓒、刘岱之后,被命运玩弄的第四方军阀势力。
前有关中饥困,中有西山贼田壮、刘弥叛乱,后有真定鏖战,关西汉军一路行来,步伐蹒跚。尤其是这座先后由张颌、沮授主持防御的真定城,仿若一根擎天柱那般,牢牢插在滹沱河上游,令数万关西汉军步骑,一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却说,今年十月中旬,因荀攸而临时召开的散骑常侍会议上,类如荀彧、贾诩等人,皆反对郭嘉仓猝东征冀州。唯因战争已起,不是众散骑常侍单方面想停止就能停止,他们才未建议刘杲,立即强行勒令郭嘉收兵。所以,郭嘉这边才刚刚安排好各类攻略冀州部署,刘杲与七位散骑常侍商议结果的诏书,已经被长安侍者快马加鞭传至军营。
周旋长安数月之后,郭嘉早已晓得:长安朝臣,尤其是贾诩、荀彧、荀攸、华歆等人,皆是主张“只打必胜之战”的保守派,他们看重眼前的关西四州一宣慰府,不愿冒险与关东诸侯无所谓作战。在他们看来,刘杲坐拥关西,手控强军,脚踩险关要地,将来必定能仿效秦嬴政、前汉刘邦、后汉刘秀,再度一统中国。
当然,郭嘉也看好刘杲的将来,也认定刘杲是当代复兴汉室的光武皇帝。
若有能一统中国者,必是长安圣天子。郭嘉心中这个念头,从来没有改变过。
既然如此,郭嘉为甚要不惜蒙骗众位散骑常侍,也要力主急伐袁绍呢?
原因是时间
诚然,效力刘杲帐下的众谋士,皆认为刘杲将来肯定能一统中国。但是,时间呢?刘杲要花费多少年南征北战,才能一统?
秦国兼并六国时间,若从灭韩起,计算至灭齐,为十年。
刘邦一匡九州时间,若从分封汉中起,计算至剿杀项羽,为五年。不过,因刘邦时代,郡国不分,成事多赖诸侯联盟,帝国集权薄弱,似燕国余孽卫氏朝鲜,河朔匈奴内侵,南方两越乖贰,刘邦皆无能为力,幸好六十余年后,汉室出来个孝武皇帝刘彻,大汉帝国才真正昂首挺立于世间。
刘秀光复汉世时间,若从其割据河北,计算至扫平关东,为五年。不过,此后刘秀平定蜀中公孙述又足足花费六年时间,至于汉军重新降临西域,更是许多年后事情。
不同统一方式,所需的时间亦不同。
山东州郡虽然诸侯无数,但皆不是齐、楚、燕、赵、魏、韩,那样传世数百年的战国六雄,故不能学秦嬴政;山东州郡虽然诸侯无数,但是彼此龌龊颇多,没有一个类如项羽那般凝聚人心的霸王之才,故不能学刘邦。不学秦嬴政,不学汉刘邦,则当学光武皇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是如何一统天下的?
建武元年六月,刘秀在常山郡高邑县南的千秋亭,登基称帝。
建武元年八月,刘秀破击更始帝,入驻洛阳。
建武二年初,刘秀光复豫西数郡,并诛杀河北、豫西各路不归顺的贼寇,时,幽州不靖,彭宠自立为燕王。
建武三年初,刘秀破降赤眉贼,光复长安;七月,绞杀刘永,光复豫东数郡。
建武四年,东南西北,四处战火焚烧。
建武五年初,彭宠死,幽州光复;十月,张布降,青州光复。
建武六年初,擒董宪,徐州光复,自此之后,山东诸州郡再无叛贼。
郭嘉以为,并州早已经营多年,此时无须镇抚并州内部叛贼;且,刘杲去年投机长安,因迎娶董卓孙女董白,兵不血刃招降凉州十将,其功效,十倍甚于昔日光武皇帝刘秀招降赤眉贼。因此,刘杲的青龙三年,显然就该是刘秀的建武四年、建武五年
明年是建武四年,还是建武五年,关键在于袁绍
如若他郭嘉,今年年尾或者明年初,能够快速剿杀袁绍,明年肯定建武五年,后年则肯定是建武六年:简而言之,刘杲一统天下的时间,就在后年
这就是郭嘉心中考虑。
荀彧昔日献策,说三年不外战,稳扎稳打,渐进兼并山东诸侯;郭嘉的态度,却是刘杲应当快刀斩乱麻,瞬间断绝其他诸侯称王称霸的心思,从而快速统一全国。
元年称帝,二年抚慰人心,三年破击各路军阀,四年一统天下。每每想起心中这个期盼,郭嘉就激动的发抖——这才是圣天子所为,这才是志士仁人所为
正是胸怀如此理想,郭嘉才在华歆等散骑常侍面前遮掩本心;他才主动犯险,孤身前来井陉擒获麴义;他才不惧刘杲可能的怒火,偷偷巧布圈套,令刘杲提前答应出兵冀州。
“如若能够快速覆灭袁绍,早一日还天下太平,那么这一切都值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郭嘉感觉自己有些承受不住来自长安朝廷的压力时,他皆握紧拳头,默默鼓励着自己。士为知己者死,天子既然将他骤然提拔至高位,他就必须做出一番与之适配的功业。
荀彧、贾诩、荀攸为甚不赞同郭嘉急伐冀州之策?他们不是不想刘杲早一日君临山东,而是怕郭嘉此次军事冒险得不偿失。
想说服荀彧、贾诩等人更改心意,郭嘉必先向他们证明:冀州百分之百可伐,袁绍百分之百可灭一旦看到袁绍有必败姿态,能够确认此次东征冀州是必胜之战,荀攸、荀彧、贾诩等众散骑常侍将会即时更改立场,转而支持郭嘉的此次军事冒险。正是基于这些因素,郭嘉才决定,先打仗,再说话。
可惜,自出井陉以来,关西汉军诸军事行动,进展并不顺利。
譬如,横插在滹沱河上游的真定城,关西汉军苦攻数十天,却依旧还未拿下。当然,真定城能够如此安稳不失,也是因为郭嘉围点打援之策,致使兵围真定之战后期,关西汉军的攻略重心并不在攻城。不过,郭嘉昔日之所以更改强攻真定城的既定策略,何尝不是提前断定,真定城短时间内难以攻下?
不过,面对冀州窘困时局,郭嘉并没有灰心丧气。
年初大破公孙瓒,如今割据冀州,胁从青州、兖州的袁绍,又怎会手无缚鸡之力,任凭关西汉军宰杀之辈?若是袁绍势力可以轻易歼灭,类如荀攸、贾诩之辈,又何至于选择保守作战郭嘉决定东征冀州之时,早已经有撞钉子的准备。
真定城久攻不下,虽在郭嘉意料之外,却仍未逃脱郭嘉攻略冀州的整体布局期望。
一句话,若是未有一举攻灭袁绍的把握,郭嘉怎会力主率军出征冀州?
====
尽管汉军也有击溃沮授三万援兵等等战绩,但因真定城久攻不下,这份战绩却无疑黯淡许多。
前线军事进展不顺利,令长安保守派势力的声音瞬间高涨。异心之人撇嘴冷哼:“也该你刘杲撞铁板啦”;浅薄之人自鸣得意:“看,我没说错现在根本不是进攻袁绍的时候。”;厚重之人蹙眉忧心:“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倘若郭嘉无功而还,我明年再攻袁绍时,就要难上十倍啊。”
就在长安被一片保守派声音包围之时,郭嘉亲手书写的“急伐袁绍折”,传递至昆明池太极殿。
郭嘉在奏折上说:“人欲成事,必先成势。”
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郭嘉不仅是劝谏刘杲斩除袁绍根基,令其不得成势;更是劝谏刘杲及时东征冀州,成就即将一统天下之势
太极殿,御书房内。
绝顶谋士过招,拼的是大势,算的是明谋,彼此之间毫无秘密可言。因此,经过帐下众谋士仔细剖析之后,郭嘉的真实心思,此时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摆在刘杲面前。
元年称帝,二年抚慰人心,三年破击各路军阀,四年一统天下。关西汉军一涌而出,如同急风暴雨一般,快速平定天下
不得不说,郭嘉的这种态度,对刘杲触动很大。
回忆起真实历史,曹操自悖贰袁绍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稳扎稳扎,逐步消灭各方军阀。若从曹操击败吕布,迎汉献帝迁都起,计算至赤壁之战,曹操足足用了十三年,才勉强控制河北、河南地。曹操是稳扎稳打了,但是在此期间,他的敌人,尤其是江左孙权,也悄然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或许,当曹操决定缓缓兼并各路军阀时,他就已失去彻底统一天下的运道自古以来,安稳的大一统王朝,似两汉,似隋唐、似明清、似毛太祖,哪一个争霸天下之时,不是犹如疾风骤雨,铁拳瞬间镇压不服?缓则生变是啊,三国历史上妄自有那么多英雄传说故事,可他们终究没有形成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我既然已经拥有一统万里江山的实力,怎么能允许他们在割据军阀道路上,越行越远”刘杲的一颗心,陡然偏向郭嘉。
刘杲此时终于明白,数十天前,他为甚轻易允许郭嘉出征冀州——那是因为,早在他穿越至这时空的那一天,他心中装的就是整个天下啊
心怀天下万里江山者,又岂会留恋区区四州一宣慰
自古一统万里河山者,争霸之战从来都是疾风骤雨,瞬间诛除不顺。
与其明年再攻袁绍,不如此时就开准备决战
当然,刘杲并没有因激动而丧失平素冷静情绪。
刘杲明白,自己此时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胜利。界桥之战;襄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些惨痛的历史记忆,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刘杲:千万不要大意,千万不要小瞧天下各路英雄。
众散骑常侍不晓得郭嘉的具体才干,不信这个年轻人能够创造奇迹,所以才有荀攸坚决反对郭嘉东征之事。众散骑常侍乃至众长安朝臣不信任郭嘉,刘杲却因为历史典籍记载,选择稍稍信任郭嘉,愿意给郭嘉一个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
从本质上来说,是否赞同征伐冀州,无关对错。
郭嘉的思路没错,众散骑思路也没错。
那,谁错?
谁失败谁错
郭嘉若胜袁绍,众散骑就是顽固的保守古董;郭嘉若败于袁绍,郭嘉就是白脸莽撞的庸将。
因此,决定继续支持郭嘉东征冀州之策后,刘杲暗中传给郭嘉一封密信,令其设法打几场好看的战役,以便他说服众散骑常侍支持郭嘉用兵冀州。
是的,是说服,而不是命令。
自后世穿越而来的刘杲,虽然不至于高呼“石油民主”“天赋人权”,提前西方化中国;但是,他却始终不看好君主世代相传的制度。有鉴于此,刘杲集中权力同时,却也向中书省逐渐下放权力,有意令中书省形成一个小型的精英中央议会雏形。为培养中书省自行思考的能力,刘杲又尽量注意行事方式,不在中书省推行强权。
集权止于长安,止于中书省,这就是刘杲的治国之术。
倘若断定郭嘉能够顺利破击袁绍,刘杲当然会毫不犹豫的支持郭嘉。
可惜,刘杲虽对郭嘉有信心,却也不敢百分之百相信郭嘉能够完美破击袁绍——毕竟,真实历史上,郭嘉足足为曹操谋划七八年,才勉强兼并袁绍势力,刘杲又怎敢百分之百相信,这时空,郭嘉能够一年剿杀袁绍?
倘若自己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么就将最终选择权力下放给中书省。
无论如何,总归“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不是?
若是将最终决定权交给中书省,即便是郭嘉东征冀州失败,众位散骑常侍也能败而不溃,溃而不散,及时调整策略。
=====
限制于时代,郭嘉并不能理解刘杲构建中书省的苦心。在郭嘉眼中,中书省嘛,就是个类似尚书台的存在,用来辅助天子处理政事,剿杀各路军阀。
因此,觉察到刘杲依旧赞同他东征冀州之策,郭嘉顿时大喜过望,自以为长安朝廷以后将全心全意支持他东征冀州。
“打几场好看的战役……嗯,怎么打呢?袁绍似乎已经放弃真定城,再也不派遣援军来战。围点打援之策,怕是也要无疾而终若想另有斩获,怕是还须再开辟一个战场”郭嘉凝视军事地图半日后,右手食指点在冀州安平郡,冷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奔袭安平郡一次,顺便警告一下公孙瓒,令他别想火中取栗。”
于是,因刘杲新传来的旨意,郭嘉果断另遣一只步骑奔袭安平郡,开辟冀州第二战场。
然而,就当郭嘉着手开辟冀州第二战场时,早在长安城内酝酿许久的暗流,终于露出水面。
初,闻讯郭嘉仓猝东征,荀攸立即请见昆明池,甚至一度激动的大骂郭嘉是个奸佞小人。此后,因荀彧、贾诩等人言“构势已成,虽欲退兵而不可得”,荀攸遂无奈的接受现实,只能嘟嘟囔囔的责备郭嘉欲借国家之力,成就个人之名。
有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荀攸对郭嘉的不满,在有心人的刻意努力下,悄悄在长安朝臣里传开。继而,又有人似假似真的编造一个流言:“郭嘉不请诏书兵符,不问尚书台允否,便自主出兵征讨冀州。郭嘉,似有叛主自立之心。”
郭嘉不过骤然上台,即便是有心悖贰反叛,亦是有心无力,长安朝臣听到这个流言,最多也只是摇头无语,感慨造谣者的脑残程度。然而,众人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谣言竟然还有后续:“若是郭嘉一人反叛,他怎么无视长安军令,独自出兵?郭嘉是外系,真正的主谋乃是不甘心久居人下的华歆、左政以及董卓余孽凉州十将以及徐荣”
至此,谣言陡然猛烈八卦起来。
有说华歆与郭嘉暗中结盟者;有说凉州兵将不满刘杲,又将反叛者;有说左政不甘心被贬边疆者……等等,不一而足。
初次听闻外界谣言之后,荀攸已经作出反应,及时提高警惕性。首先,荀攸将书房周围的家仆小厮尽数更换一遍,随后书房内的一些留存机密奏折、文书,全被荀攸烧毁,这是防备有人在他身边安插间谍。
不过,这些行为传递至外界后,却又凭空衍生出一个新的流言:“荀彧昔日弃冀奔并,是袁绍一手策划的苦肉计荀攸、荀彧,是袁绍打入关西的暗子不信?荀攸前些天已经在焚烧证据了”
一时之间,平静一年多的长安,再次激荡起汹涌暗流……
一如董卓挟持长安、雒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