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些小厮心中急切,行也快了不少,傍晚之前就赶回了钱塘县。
秦允明先引着小郡王到自己府上去了一趟,秦府的长辈见小郡王出面帮忙,都感激涕零了一番。秦允明的大舅将目前了解的最新情况说了出来,果然是知州黄潜善来到了钱塘县。
据说是方世美的堂伯听说侄子死了,把案子闹到了州衙门,知州一大早带着方世美的堂伯就来到钱塘县,在县衙里讯问了陈文深等人之后,就下令拿人。
听完了大舅的话,秦允明怒道:“他们有证据吗?没证据那就只是怀疑,凭什么抓人?”
小郡王也连连点头,附和的说道:“就是。哼!要是没证据,小王一定让他们立刻放人!”
大舅叹了一口气,又说道:“黄知州抓人并不是以方世美的案子为理由的,听公人说,是老爷和二老爷贿赂陈知县相公、孙师爷和高主簿,而且贿赂的目的是为了掩饰方世美的死因,故而才拿人的。”
“贿赂?我爹每年都给县衙的相公老爷们打点,我就不相信他黄知州一辈子就没收过一分一毫这样的银子!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秦允明冷冷的说了道。
小郡王年龄虽小,但对于官场上的世故还是知道的,每年吴王府上都收不少地方官员的孝敬。虽然这些孝敬都是有名目,比如过节送礼,比如祝寿等等,但说白了就是变相的行贿和讨好。
他少年不懂事,当即就说道:“黄知州每年向我府上也送不少银子呢!这都要算贿赂,他十个脑袋都不够砍了!”
秦允明和在场的秦府长辈听了这话,都不由尴尬了起来。他们平民百姓说这番话倒罢了,小郡王竟然把这潜规则的事公然拿到台面上来说,也太招摇了吧!虽然说不至于祸及家门,但对名声可不好!
大家都沉默了一阵,缓解了一下这尴尬的气氛。
秦允明沉思了片刻,立刻说了道:“我现在就去县衙,我倒要看看黄知州是如何判我爹入狱的!”
小郡王忙说道:“我跟你去!”
大舅、三舅都是常年不管事的,出现这样的事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然只能由着秦允明去。
秦允明在临行前,去了一趟娘亲高氏的房里。此时娘亲高氏怏怏的躺在床上,眼圈浮肿,泪水流个不停,见了秦允明回来之后,连连拉住了儿子的手。秦允明自然先是一阵安慰,还说小郡王陪自己一同回来,有小郡王替老爹做主,不会有事的。
听了这话,高氏总算放心了一些。
之后,秦允明与小郡王立刻就出前往了县衙。
来到县衙,已经是日落了,大门早已经关闭。小郡王让一名府卫上前去打门。不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不耐烦的声音:“瞎了招子了,都什么时候了来敲公门?要找陈相公往后门敲去。”
秦允明上前一步朗声道:“我是秦允明,特来问我爹的案子吗,劳烦通报陈相公一声!”
门内的人冷笑了一阵,说道:“你耳朵聋了还是怎么的?问案子等明天早上再来,要是找陈相公,自己去后门!”
这次小郡王忍不住了,冲到门前朝着大门就踹了一脚,嚷着道:“本王乃武信军节度使、和义郡王,立刻把门给本王打开,叫你们的知州、知县都给本王出来升堂!就是审到半夜三更,要是没把秦府的案子审清楚,谁都别想休息!”
听了这话,门内的人不敢造次,打开门缝看了一眼。虽然他这个小门卫不一定认得小郡王,可是看到小郡王左右站的那些王府侍卫,立刻就相信来了一个大人物。他不敢怠慢,将大门先打了开来。
“几位相公、王爷,这……现在都日落了,升堂不合规矩吧。”门卫一边点头哈腰,一边支支吾吾的说了道。
“合不合规矩,叫你们的县官、州官出来再说。”小郡王大大咧咧的说道。
门卫迟疑了一下,还是转身跑进了公府。
片刻之后,门卫带着两位中年文士匆匆的折返了回来。这两位中年文士穿着常服,相貌陌生,似乎并不是钱塘县县衙的吏员。两人在见到了站在门外的小郡王和秦允明之后,并没有太大的惊讶,立马换一副笑吟吟的嘴脸。
其中一位留着短须的文士先向小郡王行了一礼,道:“小王爷安好,下官州衙判官刘文正,以前曾拜会过吴王,不知小王爷还记得下官吗?”
小郡王上下打量了这刘文正一眼,冷冷一哼,直截了当的说道:“没印象了。”
刘文正顿时尴尬不已,只好笑着掩饰了过去,又向小郡王解释身后另外一位文士,道:“小王爷不记得下官不打紧,这位是杭州通判吴广廷吴通判,经常与吴王殿下探讨茶经,小王爷应该不会忘记吧。”
小郡王仔细看了一眼那吴广廷,摸了摸自己肥厚的下巴,若有所思的道:“有点印象。”
吴广廷比刘文正要略胖一些,油光满脸,笑吟吟的上前行了一礼,道:“前几日下官还曾拜会过吴王,不知吴王近日可好?”
小郡王有些不耐烦,他与这些不是同辈的人并没什么兴致,嚷道:“你前几天刚见过我父王,他好不好你还问我?别啰嗦,赶快升堂,本王把话先放出来,秦允明是本王好兄弟,你们要是敢冤枉了他家人,本王可是不依的!”
刘文正和吴广廷相互对视了一眼,又向秦允明身上投去了目光。他们只犹豫了片刻,接着先将小郡王、秦允明等人迎进了公府,在门院旁侧的小厅上暂时招待下来。
吴广廷官衔比刘文正大,他让刘文正留下来陪同小郡王,自己则先一步去通知知州相公,看看接下来该做什么打算。
秦允明与小郡王在小厅坐下来之后,他拉了一下小郡王的袖子,在小郡王耳边悄悄嘱咐了一句,让小郡王等下千万不要吴王收受孝敬的事情说出来,以免给吴王招来麻烦。
小郡王虽然年少,但是也懂得这个道理,于是点头应了下来。此外他见秦允明在这个时候还顾虑到吴王府上的名声,不由觉得这秦大郎还真是够义气!
&1t;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