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的到来倒也让何贵松了一口气。
这人性子爽利也好话。而且此人身为和珅的亲弟弟在乾隆面前也有几分话的资格可以当作自己的传话筒。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他详细地向和琳讲述了自己的打算以及相应的计划甚至连自己在槐树屯的“失败”也没有遮遮掩掩当作笑话一样也给和琳讲了一遍。听这世上竟然还有牛四根儿这种人物和琳也是大感兴趣险些就想亲自跑到兰考县去看上一看。不过因为吉时已到他只好放弃了这种打算留在开封给何贵当了一回主婚人。
不得不何贵此时在开封的面子还是蛮大婚礼的场面也是不。不仅有和琳这个军机大臣的亲弟弟还有巡抚刘墉、提督丰升额以及按察使王太岳这全省地位最高的三巨头亲自到场祝贺再加上各级大大官员以及一些富户大豪足足摆了五六十桌光是贺礼就收了数万两银子让何贵大为感叹直对和琳念叨过两天要再纳一个妾。
……
而在何贵的婚礼后不久他那篇被印在邸报上行的条陈也终于开始显示出“威力”来。从北方到南方凡是家里有些土地的人莫不在讨论着这篇条陈。一开始的时候不少人都对这篇条陈的内容感到愤怒不已甚至还有官员上书言道“此条陈居心叵测应即诛除作者以儆天下”。但是。乾隆对此却并没有什么反应。只是将此类奏章一概留中不。而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从一开始的脑热之中清醒过来才想起这篇条陈乃是印在邸报之上生天下的。事关土地兼并此类重大事务如果没有乾隆这名皇帝地同意又有哪一个人敢如此作为?
乾隆虽然表面上是以“仁义”治国可是官场是不信这一套地。于是一帮比较有影响力的高官以及某些大地主出身的人物开始闭嘴。而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乾隆地手段之老辣了。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将何贵的名字轻轻的涂盖就使得一干“义愤填赝”的官员士绅找不到可以攻击的对象只能站在原地大牢骚。而且你无论是不是能出个大天来土地兼并对国家地危害却是勿庸置疑的朝廷要有所限制也是无可厚非。所以找不到可以攻击的人反对者们在政策这一方面又无计可施。只能眼见着某些头脑热的“忠君爱国”之辈聚在一起讨论土地兼并的危害并且将这种讨论渐渐的延伸开去使他们逐步的失去“为了国家稳定而反对”这一道义的制高。因为土地兼并地本身就会造成巨大的不稳定。这么一来。那些普通的反对者们也开始渐渐地收住了嘴巴。而在此之后看到没有接招的对手。那些支持者们也觉得无趣很快也就收敛了动作。
于是渐渐地这场风波竟然有要平息下去的态势。何贵从一开始就关注着事态地展看到这种情况还以为可以松一口气躲过这场麻烦了。可没曾想就在这个不需要人话的时候愣是有人出来话了而且还是帮着他这个作者的话。
“针砭时弊不可多得”。
其实那人得也不多就只是这么八个字据还是有人问到那人的时候那人才随口回答了一句。可是此人在读书人中的地位不凡尤其是在江南那个大地主云集的地区更是享有极高的名望所以此言一出立时被人传扬开去使得这正似乎要偃旗息鼓的事态再次鼓了起来。
……
“袁枚?没事儿乱插的哪门子嘴呀?我招他老人家了?”
何贵苦!苦不堪言!连新婚蜜月都没捞着享受就不得不刘罗锅的一时冲动而烦心不已。袁枚袁子才江左三大家之一在整个清代历史上少有的享有盛名的文学大家出了名不喜欢做官的家伙清代那些空负盛名却并没有真正做出多大贡献的大家之中何贵少有的能记住的一个人物居然也没事儿乱搅和?
“你当然没招他袁仓山可如今天下谁没有在看你那篇条陈?就算是他这般不喜政务的耳根里也少不了这些事。随意上几个字又有什么?”
刘墉也很难过。何贵如今是一有麻烦就来找他。这倒也无所谓自己没经人家同意就把这条陈呈了上去惹来这么大的麻烦也不怪何贵生气。可这家伙每次来都要蹭一幅字画儿去是什么“心理赔偿”“以后没官做好卖了当生活费”什么的偏又不好什么。
“袁枚不袁枚的我不管反正咱既管不着也管不了。不过现在我遇到这么大的麻烦事儿您老人家得帮我个忙才成。”何贵又道。
“有什么话你就吧……”我什么时候没帮你的忙了?早知道如此打死我也不会收你那份条陈。刘墉苦笑着摇头道。虽然他是一省巡抚何贵的头上司可偏偏还就被何贵吃得死死的。谁叫他讲理呢?做错了事给人找了麻烦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可是这年头讲理的人不吃香啊!
“您得跟我去一趟兰考!”何贵又道。
“去兰考?干嘛?”刘墉问道。
“您老名气大呀!”何贵一提到这事儿就觉得一阵憋屈“我都去那三回了也劝了三回了可愣是没有三户以上的老百姓愿意听我的话。都当我是骗子!不借用您老这大清官的名头我根本就做不了什么事儿啊!”
“你是要试验你那……”刘墉问道。
“这还用问?不赶紧动手等以后人家找到我那还不晚了?再者。还有俩月就秋收了。就算能成功服那些百姓整合整理。整备……我这哪一项不要功夫?得赶上冬
才成啊!”何贵叫道。
“好好好我去我去!”要是不去的话估计我这罗锅子就要被你给直了!刘墉虽然暗暗苦笑但也真的想看一看何贵能不能做出成绩来能不能做到像条陈上所地那种效果。……
何贵地那份条陈上过。老百姓之所以穷困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无有土地二是不善经营三是靠天吃饭四是力不集中。尤其是第四条更是许多穷人家明明十分穷困还要多生子嗣的主要原因。那可不是为了什么传承香火之类要知道有的地方生了孩子们养不起。还要将之溺死!所以越穷越生地其中一条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家中劳力不够。这并不是总的人数不够而是因为各家只干各家的活。老百姓家有的劳力少。有的劳力多如果劳力少。家里地又多地就是有土地也无法耕种这么一来就只有使劲儿生孩子之后为了养孩子就越过越穷。所以将一村一地的百姓组织起来按各自拥有土地的多少以及土地的肥沃状况还有投入劳力的多少设定分配方案然后将这些劳力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耕种其成果必定会出原先的“各自为战”。
虽然这一条所的只是将原先松散地农户整合起来统一进行劳作。人也还是那些人地也还是那些地!是先前受到那些反对者诟病最多的一条。可是刘身为一名优秀的官员在地方上也呆过很长时间自然晓得何贵所言不差。这就像是一只军队散兵游勇自然无法跟纪律严明的正规军相提并论。而且种庄稼有许多时候需要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去做如果能将人力妥善分配自然也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再加上某些人还有好地耕种之法如果能大规模应用收成有所提高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人力集中起来以前做不成或者单门户不愿去做的事情比如修渠之类就都可以去做了这些自然也有利于农作。
不过刘墉也清楚“关键是分配”!何贵在条陈之中多次严正指出的一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就要有一个“公信力”极高的人或者是官府来出面来保证“公正分配”的进行。这样也可以保证这集中起来的“力”不会朝歪的方向展保障地方的稳定。而很显然虽然何贵已经取得了开封城内许多老百姓的赞同但在开封城外由其主掌的开封府还并没有什么太高的“公信力”所以才不得不邀请他这个巡抚出面。
“什么时候出?”刘墉还是蛮为自己的清名感到自豪的这年头像他这样光用一个名字就能胜过不少官府的威信的官员还真是没有几个这也是他为官的资本。
—
“当然是今天就走!咱时间紧急早完事儿早心安呐!”何贵嘟嘟囔囔地站起身来顺手又从刘墉书桌旁边的大笔筒里抽出了一幅字画抱在怀里摩挲不已。
“你干什么?那可是我新眷写的《多宝塔碑》!”刘墉叫道。
“心情受损最近无心做事收入少了所以拿些回去补偿家用!”何贵理直气壮地答道。
“你还收入少了?那我算什么?”谁不知道你何贵是有名的挣钱高手?怎么老是来占老子这清得都能见到底儿的清官的便宜?刘墉脸色一阵泛红可是最终他还是挥了挥手示意何贵自便。
“那我先回去了您也快儿准备!”看到刘墉挥手何贵的脸上顿时笑成了一朵花似的又扬了扬那幅字画儿:“改天卖了钱我请您过去吃饭?我媳妇儿做菜的手艺不错!”
“滚!”
刘墉的名声确实不是盖的有了这罗锅老头的帮忙与保证何贵终于可以顺利的在槐树屯以及附近的另两个村子老李庄跟宝上村一起试验他的“农村合作社”计划。
不过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虽然乾隆一开始的时候就把他的名字涂了可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终究还是有人探得了消息。事实上何贵跟刘墉在开封府辖区的兰考县的一系列动作早就使得有心人开始注意了。什么事居然能让一个知府跟一个巡抚一起动作而且还如此的关注?那知府甚至不顾自己新婚之喜的大好日子不时的往下面跑甚至都要住在那儿了!而且他们的动作跟那条陈的几条所的也有些像……于是没多久上奏条陈者为刘墉的消息迅的就冲出了河南传遍了天下。
“原来是刘罗锅啊这倒难怪……”
人们沉默了。刘的名声成全了他也保护了他。这么一个大清官出声讨伐土地兼并自然没有人能什么。人家是清官么!在人们的印象中清官要为老百姓考虑大部分时候也都是跟那些地主富豪做对的这么做实在是非常正常。就连那位偶尔插了一句嘴的袁枚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忍不住叹了一句:“刘石庵真不负其名也!”
所以即便是有人出言反对攻击也只是等于轻轻的给刘墉擦了擦皮而做不出什么真正有攻击力的事情来。倒是是有个愣头青官员上书“刘危言耸听哗众取宠”结果被乾隆给罢官撤职。
不过假消息只能盛行一时。刘墉毕竟为官多年知道并且了解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那条陈上的东西不是刘罗锅能想出来的。
于是这个时候跟刘墉走得最近又一直往兰考县跑的何贵再也隐藏不住终于被迫现出了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