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女频 书库 看漫画 看电影
搜索
今日热搜

第六十八章 去西北

作者:宫沉泗 字数:2245 更新:2023-02-01 08:14:57

在上海过纸醉金迷生活的人们是怎么也想不到同一个国度的西北地区人们是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财迷也是去了一趟西北才知道西北人民的贫穷困苦。

章芝春的信寄出快二个月后宋哲元、赵登禹他们的回信才到上海。回信中现在他们人还太多很多人不得不编遣回家。但部队又没钱给他们回家路费!叫章芝春他们不要去了反而问他们能不能叫上海的徐老板帮他们驻扎的地区展经济?还能不能帮着再安置些兄弟?

给他们第三军的编制是三万人而实际上他们已经挤下了近五万来人!就这样还有二万多士兵要安排因为冯玉祥的部将中有好多都去了宋哲元的第三军有张自忠、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冯治安、赵登禹等等(过之纲、葛金章的名字大家不太熟他俩也是冯老帅的十三太保之一后来去了韩复榘处)。

士兵不想回家的原因主要是家乡也都很穷好多人的家里是在灾区。当了兵自己能混口饭吃有饷银还能接济家里。这钱对城市的人不算什么但对贫困农民家庭而言也不无补了。

据西北军的人对财迷讲以前他们一千人每月才一、二万元就对付了而中央军的军官饷比较高中尉就一百多元一月了估计要四万元才够。

财迷算了一下算上装备和一般训练的军火开支(子弹是自己产的成本价)自己保安队平均每人每月要三十几元钱。约每月三万几千元足可以养一千人的军队。

为了新的产业的投资为平安联运买新的海轮都需要钱。不过每月用个十万来养一支军队还是拿得出的所以财迷觉得可以再要一、二千官兵。

第三军的驻地开始是分散安排在几个贫困的西北地县是以后由阎老西负责供给。但阎老西把他们打入另册供给非常困难。

一九三一年三月初财迷带上叶展雄父子和赵文化、黄宏林以及国货公司的王怀尧等人一起一行二十来人去了一趟西北第三军的驻地。

宋军长等人热烈欢迎财迷等上海老板的到来。财迷送上十万元钱作见面礼换到了一张第三军上校高参的委任状。与中央军、东北军的委任状比这是最不正规的一张。全是毛笔写的宋哲元签了名还盖了一个大大的印(当时叫做关防)纸质还不太好。可这是财迷三张委任状中唯一一张花钱买的还是高价!

财迷在实地亲眼看到了西北的贫困。

西北的地方当时有“三光”之称不是日军“三光”政策。

家里都有个火炕但没有钱买炕席光土面。这是第一“光”。

家里有锅但是没有粮食光锅。这是第二“光”。

没有衣服男孩就不提了连好大的女孩都没有衣裤穿光身子。这是第三“光”。

在去年的旱灾中西北地区共饿死二百万人。灾荒最严重的在陕甘地区饿死一百万三分之一的人口受灾。

如果有人要穿越时空千万不要落到这儿。否则看到这贫困的景象就能把你吓死。作为财迷虽然对上海、东北等地的现状已经有了一缓冲作用但对西北的贫困景象还是感到震惊!

但当地人已经麻木了。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每天只是想着怎样找一能塞入肚子的东西以维持生命。只要能让他们每天吃个半饱别让他们加入共济会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财迷亲眼目睹了这种凄惨的景象无论如何也不能不管的总不能看着人们这样饿死!他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定了几个地方收购一些土地投资开设了几十个农牧场组织、招收当地灾民、农民并安置一些士兵和军属。

这儿就只有土地便宜。很多土地是荒地有些连村庄一起被人遗弃。另一时空办农场最大投资的买地买房这儿都基本不用钱。房子是泥土自己垒的土地可以开荒。荒地中间夹有一还在种的地需要买的话也是便宜得很。

所以办农场的投资主要是用于提供前几个月的口粮和种子、农具实际上也就是救灾。

财迷是带了电报的与上海基地联系叫派人来帮忙办农场让徐向西派农业技术人员来并向上海各界募捐。

龙头大哥号召共济会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来帮助办农场的干部中间有几个是港留下的三十六人中的。其中三个还是留苏学生。他们还是想为国家民族干事情的有这样的事情他们就涌跃参加了。

从上海来的共济会干部多半是学生把农场办得有集体农庄的样子。农庄中也办学校让孩读书。还办扫盲班让农民在农闲时读书。

有个学生还提出要办俱乐部!后来他真的组织了一个文艺演出队在各地乡村、农场转着演出。对提高共济会农场的声誉倒是起了一些作用。

而财迷主要关心生产让农场应地制宜搞水利搞副业。科辉学校学农业的学生派了过去管理生产技术还从南方的浙江、太湖、山东农场调一些技术人员过去。向内蒙草原批量买牛、马又搞作坊制作大车等生产工具。

财迷办农场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缺水的地方十年九旱。除了挖沟、挖水塘剩下的就要看他带去的麦种子是不是像明书上写的这么抗旱了。

这个时空办农场并不是财迷的创。全国有不少地方之前都有办农场朱庆澜先生也办了。在南方镇江纪振纲办的茅麓农场也很有名。一些农场的人有乌托邦的理想有想办成国内新农村试的雄心。

在大家都这么贫困的条件下有热血青年组织大家一起搞集体化生产生产率还是比较高的。科辉农场有先天的优势他们的种子他们的技术、资金都比别人强。加上财迷对农民吃大锅饭后利弊的经验教训还是知道一的管理上注意农民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所以科辉的农场办得比同地区的农民生活要好。

后来看到共济会农场的景象农场边上有的村庄整个村庄要来加入共济会更多的是一些农民要加入农场于是共济会后来又组织了一些“农村合作社”有以土地、大牲口等资产入股形式的合作社。

上海各界捐款三十多万财迷自己捐了十几万这样批西北的共济会农场就办了有一百多个。

这下慈善家的名声总算盖过“龙头大哥”的形象了吧!

…………………………

财迷申请签约未果可能准备转移阵地。感谢起特别感谢这儿捧场的众位读者!感谢大家的支持。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5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