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道2
李榖是十月中旬回到汴梁的,当时韩奕正在邺都城下。tsw
李榖还在河北,就被刘知远拜为左散骑常侍,这是罢外郡归本官的一种奖赏性质的虚职,以为进秩,不久前就权判开封府,主持开封府的事务,因为他曾经做过开封府的推官。
不管主人冯道的笑骂,李榖拉着韩奕上了自己的牛车,早有仆人跑回李宅通知家人准备了。
韩奕被李榖的热情给感动坏了,因为韩奕不仅对他李家有恩,更是勾起了李榖对年轻时代的回忆,尤其是李榖早就知道韩奕以孝闻名于青州。如今韩奕以十九未到的弱冠年纪,凭着自己的武略与见识、才干,成了一州防御使,服金紫,更是让李榖欢喜。
李家的宅弟,韩奕曾经送李小婉时去过,就是今年夏天护送刘知远入汴时,他也特意去拜访过。不过那时,李榖还在磁州,家人都跟随而去,在汴李宅中只有几个老仆看守,宅内所有值钱的家当都被辽人、乱兵轮番抢劫一空,只剩下空荡荡的一座宅子。
牛车还未到李宅,远远地就看到李宅中门大开,冲出十几个家仆,伺立两旁。李榖笑道:“子仲来我家,应像是回到自己家一样。”
“听李叔吩咐!”韩奕也不客气,回道。
中门内,几个妇人搀扶着一个老妇人走了出来,这正是李榖的老母刘氏。刘氏身子虚弱,李榖抢向前道:“这么冷的天,娘何必亲出?若受了风寒,便是孩儿的罪过。”
刘氏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看着韩奕道:“这便是奕哥儿了?”
有中年妇人,大概是李榖的妻室,说道:“太夫人不能这么叫人家了,奕哥儿如今是大官。”
韩奕连忙道:“老祖宗这么叫,孙辈儿听着亲切。”
“老祖宗?”刘氏微愣了一下,大笑道,“哎哟,我真是老了,应该被供在香案牌位上,每年除夕、清明烧上几柱香。”
众人抿嘴轻笑起来,韩奕则显得有些尴尬。
刘氏道:“奕哥儿是个好孩儿,要不是你,我家婉儿早就……哎……”
刘氏忽然想起来,回头看左右:“婉儿去哪了?”
韩奕在人群中打量,并未找到李小婉的身影。提起李小婉,韩奕甚至已经对她的模样有些淡忘了。不过他见这一家人融洽的气氛,心想李小婉虽父母双亡,但应当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韩奕感觉自己像是位皇帝,被李家老少一大群人簇拥着入了正堂。太夫人刘氏掌握了家中最高的发言权,李榖也不得不陪座在一旁,插不上一句话。
因为李榖与韩熙载的关系,李家人将韩奕视作晚辈亲戚,妇人们并不避讳地围坐一起。太夫人刘氏仔细地询问韩奕家中一切情况,又问自辽人入汴以来的经历,一边唏嘘,一边跟着流泪。
当听到在兖州城,那巨寇齐三吃妇人心肝时,李家的妇人们都惊骇地跳起来。韩奕感到好笑,然后他又警醒起来:难道我已经对别人的生死麻木了吗?我居然感到李家妇人们的好笑。
李榖正妻陈氏的身后摆着屏风,韩奕偶然见到屏风后面裙影闪动,因为方才从屏风传来一声清悦的娇呼声清晰可闻。
陈氏见韩奕看向她身后,笑着问道:“妾见奕哥儿年少有为,又生的英俊健壮,今又领防御使之职,将来前途光明。不知你在家乡时,可曾与人有婚姻之约?”
妇人们都消停了下来,纷纷看向韩奕,行着注目礼。韩奕微微一笑,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他不想说没有,因为妇人们总喜欢当免费的媒婆,韩奕在家乡时也亲身碰到过不少,他拿这句名言来搪塞,说的冠冕堂皇,却又符合自己的身世经历。陈氏又说道:“要扫灭胡虏,恐怕不是三年五载之事。不过,奕哥儿年纪还不大,再过几年再娶妻也是自然的事情。”
“我听说子仲上次北去,曾在幽州兵脸上刻下‘扫燕’、‘灭辽’字样?”李榖这时问道。
“家父命丧在辽人手中,晚辈不敢忘怀。我娘病逝前,曾经让我发誓,要为父报仇,故我平生唯一志愿,便是带兵十万,平燕灭辽!”韩奕说道。
“志向虽高,可惜……”李榖轻摇着脑袋,似乎并不太欣赏。
又说了一阵闲话,太夫人刘氏累了,妇人们都簇拥着她离开,只留下男人们。韩奕再瞅向对面的屏风,见躲藏在后面的人影早就不见了。
李榖的两位儿子李吉、李拱,则是赞叹韩奕的武略,羡慕韩奕如今的地位。韩奕拱手道:“二位兄长谬赞了,小弟不过是乘乱得据高位,何足挂齿?”
“子仲不必谦逊。”李榖摆了摆手道,“观近世以来,文臣武将莫不如此,就是我李榖不也是沾了裙带关系的光?你族叔熙载才干只在我之上,他中进士时,我还未应科举,如今他在南朝二十年,听说也不过是个六品官儿,又遭贬放。我回汴不过两月,就听到你在郑州的善政种种,看来青州韩氏是英杰辈出。不过官场凶险,持身公正虽不失为君子,但若让人觉得众人皆醉你独醒,倒显得你木秀于林。”
李榖似有告诫之意,韩奕心中感激:“多谢李叔赐告。”
已是晚宴时分,李榖夫人陈氏张罗了一桌好酒好菜。李榖是孝子,先去后院陪了自己母亲用餐,然后才回来陪韩奕。
“你现在以武起家,虽然领兵打仗靠的是将略与部下忠勇,观你起事前后,不缺猛士豪杰,但既为一郡之守,还需文吏辅佐,所择文吏幕府贵在良正精干,否则难保富贵爵位。”李榖告诫道。
韩奕沉思了一下,诚恳地说道:“小侄刚进入仕途,虽有陕州刘德刘立之相助,但部下幕府空虚,尚虚位以待。请李叔赐教!”
“我替你留心一下,为叔刚入仕时,曾历华、泰二州从事,此乃幕僚之职,后追随前主,渐在朝中为官,认识的人也不少。我今又权判开封府事,好在还是京官,若有合适的文士,我给你引荐。”李榖点头答应道。
韩奕心说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连忙离席拜道:“多谢李叔厚爱。”
李榖亲自将他扶起来道:“贤侄莫要多礼,我说过了,在我家里应像是在自己家里一般,哪里要这么多虚礼?”
俄而,李榖又抚须笑道:“倘若你族叔熙载知道还有你这么个侄子,不知该作何想?看来将来率百万雄师平定江南,是青州韩奕韩子仲了!到时候,贤侄要亲自将那韩老才子擒来,陪老夫饮酒作诗。”
“哈哈!”韩奕也笑了起来。李榖雅善谈论,说话又极有风趣,就是国家大事也善于譬喻,让听者很容易明白。
韩奕平时沉默少言,但遇到谈得来的人,他也善谈论。借着酒兴,韩奕陪着李榖谈天说地,引经据典不行,但一番对时局的见解,也让李榖刮目相看。
“贤侄居然受郭威看重?”来到书房,李榖吩咐仆人奉茶,偶然听到韩奕说起郭威郭荣父子。
“也并非受郭公看重,小侄以为,举朝重臣之中,唯郭公为人宽厚,可以托付!”韩奕说道。
“这倒也是,我听说郭公见客,无论客人地位高下,他常常脱下戎装,以褒衣宽袍相见。武人当中,郭公算是个异类。”李榖点头道,“你弱冠即服紫服,朝野根基太浅,与郭公交好也不失为一良策。再加上你有佐命之功,还有一郡善政,不简单!哦,对了,你跟符彦卿、高行周这些累朝宿将也交好,冯老相公对你印象颇佳,更何况他侄孙是你部属,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李榖连连说道,再一次对韩奕刮目相看,原来这年轻人不显山不露水,上交下援,城府也是极深,这倒显得自己太小看了他,以为他初涉官场,不太懂得为官之道。
韩奕低头喝了一口茶,看着茶沫破裂,道:“小侄这样做,是不是让李叔有些失望?”
心中却觉得自己认识刘德,才是自己最大的幸运。
“很好!”李榖不禁有些感伤,“我像你这年纪时,哪里知道与人为善和趋利避害呢?总是碰了一鼻子灰,才明白如何为人处世,等我弄明白了,年纪也不小了。世上的事就是如此,你可知我此番在磁州,差点就命丧在虏主之手。”
原来,辽主耶律德光南下时,李榖对从人说:“这个虏头将不能活着回来。”耶律德光在汴梁做三个月的中原天子,形势大变,仓惶北返,又生了热病,病情日重,他听说李榖密通晋阳,派兵拘至,亲加质讯。
李穀极有胆气,反而诘问证据,辽主语塞,佯从车中引手,装着要索取文书证据的模样。李穀窥破诈谋,乐得再三穷诘,声色不挠。辽主竟被他瞒过,好歹捡了一条命来。
韩奕听李榖谈起在河北时可怕经历,仍然面带微笑,谈笑自若,心中极是钦佩,若是换成自己,恐怕没有这份胆色与急智。
“李叔的风度令人钦佩!”韩奕真诚地称赞道。
“应当赋诗一首!”李榖心情愉悦,站起身来面含希冀之色,“不知贤侄能否做首诗?”
文人就是文人,李榖明知韩奕好武,颇有考较后辈文采的意思,硬将韩奕拖到书案前。韩奕握着羊毫,心中踌躇,背什么好呢?
窗外夜色深沉,屋内暗香浮动,暖意融融。
韩奕偶然看到一棵雪松正立在院墙一角,暗光下,正顶着厚厚的白雪,傲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