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2月26ri的早晨,孟新很难得地早早起了床,简单地梳洗一番,到假期里唯一继续营业的学校四食堂用过了早,就出发了。
孟新是上海xx大学的马上要上三年级的二年级研究生,老家在江苏北部靠近山东的一个县的乡下。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子弟,孟新家境并不富裕,因为十一的时候回去过一次,家里面兄弟姐妹又是好几个,一方面是为了省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课题研究,多挣些钱,孟新索xg就没有回去过年,而是选择了留校过chun节。这样一来,既省下了来回的路费,做课题赚了一些钱,年三十还能领到学校领导给的一百元红包,很是划算。
今天按农历算,才是正月十三,在学校里面自然还是挺冷清的。孟新先赶到自己的研究室,带齐了各种样本和资料就出发了,因为他要奉谭老板的命令把课题研究的成果送去给黄老板。上海太大了,大学城这边离黄老板那里又远,兜兜转转的,一个白天差不多就交待了。不过,孟新还是很乐意跑这个腿的。因为,每次去虽然只是见到那个饭店的经理,碰不到黄老板本人,但总是能在那边吃顿套餐,别的不,就那一杯香气扑鼻的高丽参茶,绝对是冬ri的极大享受,值得走上一回。
黄老板据叫做黄复华,就是他提供的研究课题,使得孟新留在学校,天天上研究室干活拿钱。而谭老板,则是孟新的研究生导师,一个原本混得挺惨的副教授。
如今在象牙塔里,大家伙私底下都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甚至有人当面也是这么叫的,而他们的导师也是欣然接受。确实,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与老板和雇员的关系几乎是一样的。每月发给研究生补贴的那四五百块钱,其中的一部分,是要从导师的经费折子里出的,研究生做课题研究的计算机等工具,也是那里开支的。反过来,研究生也是做课题研究的实际主力,带出一名研究生,研究生发表的文章,导师都是会有“绩效”收入的。
就象孟新的导师谭副教授,原本就好比是一个勉强维持生存的企业主,手下的雇工只有孟新这样一个研究生,生产工具老旧得很,孟新平时只能使用一台内存仅有512,还是15英寸纯平老彩显的老式台式机。谭副教授作为一个当年曾经到瑞士交流学习的学者,偏重于理论研究多年,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谭副教授出不了成果,就发不出论文,再加上接不到什么课题,ri子就不好过。每年,谭副教授就靠着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些专业课,指导一两个硕士研究生,赚上一些“绩效”,就靠着那每月三千多元的死工资过ri子。
因此,就连交党费,谭副教授也总是交最低一档的。要不是谭副教授资历老,早年就评上了副教授,恐怕就连那套不到四十平方米的房子也分不上,现在一家子人还得住着宿舍,和那些年轻教师一样按“绩效”论高下,等着分房子。有谁会知道,表面光鲜亮丽的211名校教授的背后,却是这样的寒酸。
与谭副教授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和他当年的研究生同学,如今本研究所的风云人物,副所长王教授。王教授学术水平那是有名的“一般”,当年还是靠着谭副教授等同窗同学的帮忙,才在当年那种严格的学术环境下,勉强混了一个毕业。就是现在,“在百忙中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的王教授也是只教了一门只需要“照本宣科”的专业课。他流露出来的学术修养,就是那些本科生,也是颇有微词的。
然而,实际学术水平很一般的王教授在这个市场化大cháo中却是如鱼得水。王教授十分善于交际,也能喝酒,长袖善舞的他先靠着学校的名望和同学等关系从企业里拿到了许多项目,甚至包括为某大型国有企业用计算机重新绘制包括螺母垫片等零件图纸这样毫无创新xg的项目。如此这般,靠着手下研究生的辛勤劳动,通过与研究所各同事的“jg诚协作”,王教授顺利地完成了起步。之后,名气越来越大的他不断地从各种企业里拿到各种“横向课题”,也完成了一些省部级科研基金等“纵向课题”,合作伙伴越来越多,手下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包括各种企业实权人物在内的在职研究生也是越收越多,王教授署名第一作者或挂名第二、第三作者的重量级论文也是缕缕涌现,“绩效”每年都是名列前茅,很快就升上了教授,把谭副教授这样的老同学远远甩在了后面。
孟新原本以为,跟着谭副教授就只能这么过过苦ri子,到时候随便选个题目,写一篇论文发表,混个毕业就了事。
然而,这位素未谋面的黄老板就象从天上掉下来一般,很突然地就通过qq找到了谭副教授,委托谭副教授为他测试一些金属试件的各种属xg。据,这位富有的黄老板爱好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这些金属试件都是他参照古代方法自己托人,手工生产出来的。
对于这些有钱人的想法孟新很是不解,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项目的工作中,因为,钱途远大啊。这样的“横向课题”,学校除了收取20的管理费之外,那是一切放权的。也就是,十万元只要交给学校两万元,其它的八万元,哪怕谭副教授拿去买辆轿车,也完全没有问题。
研究所里有着现成的各种试验平台,除开很少的一些损耗外,这个项目纯粹就是个送钱的项目。很快,谭副教授研究室里的计算机就换成了时下的主流配置,孟新每个月额外还能拿到三到五百元不等的辛苦费。
另外,孟新论文的题目也找到方向了。虽然这种试验也没有创新,可好歹有个学科交叉的优势。《论明朝钢铁的技术水平》,诸如此类的题目,就是本专业和历史专业的交叉,哪个专业的人看着都有些新鲜感,两方面又对超出自己专业的东西不太熟悉,这样的论文用来对付硕士毕业,那是绰绰有余了,没准还能发表一篇被ei检索收录的重量级论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