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一场混战,但一方是乱中有序,乱中取胜,另一方就真的如同黑暗中的无头苍蝇,乱撞一气。
原本只是想打一场夜袭战,挫贼寇的自卫营战士们真的没有想到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痛快地厮杀了半个时,领头的勇士中终于有人想起来,在左右战友的保护下放出了召唤进攻的烟花信号。
得到信号的城中队伍,立刻派出了两百人投入进攻,加上已经攻入敌营的五十人,就这么一个“二百五”,在敌人大营里那是横冲直撞,愣是把失去指挥的三千贼寇杀了个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天色逐渐放亮,乱糟糟的贼寇大营中,除了满地的狼藉,再就是一堆堆彻底失去斗志,丢掉了兵器的贼寇,或是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家属们,畏畏缩缩地挤在一起。
蒲县自卫营的战士们斗志昂扬地巡视着面前的这一切成果,一个个都挺起了胸膛。他们以不到二十人重伤亡的微代价,彻底击溃了这三千人的贼寇,保卫了自己的家园,确实是足够自豪的。
接下来的审讯问话,大家知道了混天王已经成为了历史,他的尸体自然被找了出来,作为向上报功的证据。贼寇们分兵的动向自然也被自卫营战士们掌握了。
还沉浸在大战后的喜悦和兴奋中的潘时键连声地询问其他伙伴:“接下来,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众人商量的一致结果是,首先,派出包括骑兵排在内的三百人组成一支部队,立刻去救援吉县,其他人马还是要留守好蒲县,以及看管这人数不少的俘虏。至于大宁那边,由于去那边的敌人有不少骑兵,一则不容易对付,二则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天多,可能大经失守了。然后,根据到时候的实际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至于隰州,由于它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本身城墙就修得高一些,又有守备高逸带领着常备军队驻防,谁也不认为会出什么危险。
大宁的情况和大家猜测的还真差不多。那天傍晚,分兵决议形成了不久,高杰就率领着手下的骑兵,还有些步兵精锐,共计三百余人,突袭大宁。
虽然,大宁方面得到过蒲县的告诫,县令对此也足够重视。但在夜色降临之时,突遭骑兵攻击,加上高杰和一众手下又比较悍勇,一番恶战后,到了晚上三更的时候,贼寇从东门攻入了大宁。大宁的王县令总算是准备充分,他一方面调集城内的所有兵卒乡勇,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依托着防守巩固的县衙,在附近街道节节抵抗,另一方面还派人召集城外的各家大户武装,赶来增援。
高杰的手下骑兵不少,在晚上城内的这种地形情况之下施展不开,加上看到抵抗比较顽强,还有后续力量投入敌军,就不再猛攻,纵容一干手下在大半个城中好好地抢掠了一番,就撤出大宁县城,赶着去大宁东北边的隰州发财了。
而攻击大宁南边吉县的贼寇们,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攻打吉县的李自成手下和紫金梁手下,面对据城而守的官兵民勇,数昼夜攻击也没有取得太多进展。倒是围城其间,派到乡间扫荡的队伍收获颇丰,打破了三个寨子,不仅获得了包括上千两白银的众多财物和粮食,还裹挟了近千人从贼。
可惜,好景不长,蒲县自卫营的救援部队赶到了。心里清楚围困蒲县的混天王等肯定是下场不妙了,于是,斗志消沉的这一伙贼寇在猛烈夹击之下,除了不到三百人向隰州方向逃窜,其余人少数被歼灭,更多的人都乖乖投降了。
先前贼寇们的辛苦打劫所得,大多都没能带走。胜利会师的两县武装顺势追杀了一阵子,然后合兵前去救援大宁。
吉县,大宁,都算是安全了。对于蒲县事先的通风报信和派兵援助,两县都是感激万分。但不久,隰州方面就传来了事先大家谁也没有想到的消息。
贼寇大军袭击隰州,原先信心满满,放出了许多豪言壮语的守备高逸,第一时间就在家丁亲兵的护卫之下,打开北门逃走了。知州杨玮倒是尽忠职守,带领着官兵衙役等拒守隰州。杨玮领着手下射伤了许多贼寇,但自己也被战斗中被流矢射中,从东边的城墙上掉下来挂了。隰州的军政两个大员或死或逃,据守的官兵们没了主心骨,贼寇们成功打下了隰州,在这隰州城里逍遥快活了三天,才载着许多的收获离开,继续他们的流贼生活。
以蒲县自卫营为主力的大宁、蒲县、吉县三县联军上千人,最先赶到了隰州,早于朝廷的大军,顺利收复了隰州,也免了普通百姓先遭贼抢,后过兵洗的厄运。
这边的萝卜坑空出了不少,通过便携时光机,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些消息的黄复华迅速地行动起来,上下打。经过一番运作,原崇明县七品县令陆建云因为这些年的赋税任务完成得好,上上下下的干群关系特别融洽,等等一系列上佳政绩,陆建云本人又自愿到这匪患严重的晋陕边区为国效力,再创佳绩,于是成功升任隰州从五品正知州。而潘时键等人也因为击毙贼首混天王,收复隰州等卓越功劳,在银子铺好的官路上顺利前行,升任守备等职。蒲县的老县丞也终于名正言顺地坐上了县衙大堂的正位。
从此,隰州(隰县)及属下的永和,大宁,还有蒲县,吉县,包括邻近的乡宁,这晋西南六个县的广大地区,实现了区域联防。这六个县,各县都建立了乡勇部队——自卫营,接受潘守备等人的统一指导和指挥,合称晋西南独立团。
由于自卫营费用不要各县负担,反而是给各县的穷人们多了一条活路,加上自卫营实力强,还不象朝廷的大兵那样肆意滋扰民间,各县大官员和乡绅百姓们自然是十分欢迎。
黄复华又指示,利用吸收的贼寇投诚分子,成立了一支黄氏绝对领导下的“贼寇”队伍,配合独立团在这六县联防,发展民生并推行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这支“贼寇”队伍还经常窜出这六县地带,活跃在山西,陕西,河南这三省的交界地带。
从此,六县通往外地的各处路口,渡口,险要山道等地方,都有了肩负“防贼防官军”这两大任务的独立团战士的矫健身影。不论是贼寇还是官军,对于这支打出了威风,装备精良,初始就有三千多人,规模还在不断壮大之中的乡勇部队都是敬而远之,轻易不敢招惹。
这边是无人敢惹,那边却是趋之若骛。
在宋铎,姚阶等人的有线电报实验获得成功以后,黄复华用自己的“神奇之手”又稍稍地向前推了一把。黄复华引导自己的学生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然后利用电磁力打铃,把有线电报加以了完善。
1632年9月下旬,在崇明岛和大陆上太仓治下的一个村子间,一条十多公里长的过江电报线宣告建设成功,从此可以为大众提供电报服务。
原本黄复华以为,这条电报线路主要将是用于军事用途,一江之隔,在这明末估计不会有什么人有那么重要紧急的消息,需要用电报来抢这不到两个时的时间。
事实教育了黄复华,奢侈品之所以受欢迎,决不是因为它们的实用性。
民用电报业务一经推出,那场面实在是火暴。许多商人都来发电报,有报平安的,有因风雨之日过江不便,与大陆上的老爷或伙计传递消息的,更多的就是“今天天气晴朗”,或是“贾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之类没有营养的废话。
不为别的,大家就是为了那制服挺括的邮差在众人面前赶到自家住宿的旅店或是家门口的那一声大喊:“xx来的电报,找xxx!”
那一刻,太有面子了,似乎天上地下都有人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自己!
更有一个和《水浒》里那个白衣秀士王伦同名的商人,脑子最是灵光。王伦生意做得不错,那绝对是不差钱的主,在家也捐了一个散官。听了有线电报这个新鲜玩意,他立马找到了一条出名的捷径。
王伦出了整整一千两银子,让电报局的人把请文人给他写的一首奉承他的七言诗,包括那含了他捐得的官名在内,足有三十多字长的题目等所有信息,用电报发了。末一句,正是改编了众人皆知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这恶俗(熟)的诗句,加上“一诗千金”的名头,还真让王伦红得发紫。一时大江南北,无数的大人孩都会不时到或念起王伦其人其诗。
王伦也开创了一个文化事业,以后,陆续有读书人把自己得意的诗词来通过电报发送,还有聪明的印刷商家专门搞了一个《电报诗词专辑》,出了一个系列,大赚了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