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书生打扮的青年走了进来,他步履稳健,面目俊朗,算得上一表人才。tsw
“学生宋璟见过大人!”躬身行礼,非常谦逊。
武清说道:“嗯,不错,到那边写一篇关于春耕的文章。”
又是春耕!
宋璟曾拜读过武清的文章,故而对于理学有一个初步了解,知道武清喜欢务实,于是他沉思片刻,执笔在手,便奋笔疾书,不过盏茶功夫,一篇关于春耕的文章交到了武清手中。
武清仔细看了下,文章介绍了春耕的准备阶段,以及播种阶段需要注意的东西,但却运用了华丽的辞藻,武清皱了皱眉,说道:“文章写的不错,但既然是写实的文章就应该去掉华丽,保留最简单最直接的东西,让人看了一目了然。不过还是很不错。”
宋璟躬身行礼,说道:“老师批评的是,学生记住了。”
接下来便是魏玄同问了下宋璟的出生,才德、能力、功德等等,而后看向武清,问道:“侍郎,这宋璟该授何官职?”
武清笑道:“这汝州的义昌县缺个县令,就授个县令吧。”
义昌县算是上县,按照品级就是正七品下,魏玄同觉得还是有点高了。便问道:“这义昌令是否高了点。”
武清笑道:“宋璟才学有,能力也足,唯一不足之处便是缺少锻炼,若能把握得当,定能胜任。”
魏玄同也就点头,算是同意了。
宋璟对武清感激地躬身大礼参拜,这一及第便授一县父母之官,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的考验,他只有感激。
武清说道:“你且先下去等候消息,自会有人通知于你。”
“学生告退!”
接下来的七人全是清心书院的,所以武清又得回避。因为时间很长,所以武清便拿出了三只卷轴,这是最近一个自称学生名叫张鷟的鸿胪丞的年轻人给他的书,说是闲来无事,便创作而成,叫他品鉴一番。
这书名叫《游仙窟》。武清一直没有时间看,方至今曰才取了出来。小说以第一人称写,颇有代入感。看着看着,武清彻底被吸引进去了,此人文笔实在太好,描写细腻入微,但内容也不过是一本小说而已。武清大为感叹,看来唐人也喜欢这调调啊。三卷看完,武清竟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武清想,自己要不要把《金瓶梅》给写出来,想了想,还是算了,在这个时代写那些比较艺术型的东西太遭人骂了。
武清决定,让这人改写成第三人称,而且得好好写完。这样的小说人才,若不培养实在是浪费了。
此时,那七人也已面试完毕,大多授了县尉之职,武清明白,这是天下文人还不能接受理学的原因,魏玄同也是不能接受的。
接下来,来的几乎都是跟关陇贵族和山东望族有关的人,武清在看了他们的文章后,便全部授官,基本都是八品以下,要不是看在那些个家族的脸面,他都想授外流官。
当最后一人走出选院的时候,也宣告着今年的科举正是结束,只需要把所授官职上报给门下省批复便是,如今执掌门下省的是侍中裴炎,武清虽然对裴炎不感冒,可有着以前良好的关系,更何况他自己都跟裴炎有着那么一点亲戚关系,所以当他走进门下省的时候,得到了裴炎的褒奖。
“侍郎快请坐!”裴炎笑道。
武清不知道那笑容里有多少真诚,但抛开现在,在武清还是小孩的时候,裴炎也给武清说了不少好话,这是恩情,武清不会忘记。
“裴侍中,您看看,这是吏部给今科进士及第者所授官职,还请您过目。”
裴炎接到手中,看了看,说道:“这姚元崇和宋璟二人的能力真的很强吗?”
武清点头说道:“嗯,很强,若是吏部能授五品,下官都想授五品官了。”
裴炎笑道:“天下间有几人能比得了贤侄啊。既然贤侄如此说,那就授吧。”说完后,便盖下了门下省印。
武清见裴炎很忙,便告辞而去。
在这一批进士当中,姚元崇和宋璟授县令,也引起了不少轰动,特别是姚元崇,一个刚及第者便授了正六品县令,这在有大唐一朝是少见的。然而事实就是这么发生了。
故而在礼部学习礼仪、吏部学习为官之道的时候,二人纷纷登上了武清的门。
樊梨花生产差点要了命,所以武清这些天都特别关心,按照前世来说,樊梨花属于高龄产妇了。好在樊梨花是练武出身,身体强健,不然要是寻常女子,便早已命归黄泉了。
武清特别喜欢跟樊梨花在一起的感觉,那种英姿飒爽的气质,让他不禁想起了几百年后的穆桂英,若有机会,一定要让樊梨花挂帅出征,不能埋没了樊梨花的才干,而且她本就是这样的豪爽女子,姓格奔放,不拘小节。这正是其他几个女人所没有的。
这一曰旬休,天气温暖。太平和诸女这段时间彻底迷上了麻将,所以根本没空理会武清,武清也乐得她们玩得开心,便来到了樊梨花的身边。
武清逗弄崇勇,一旁的樊梨花露出了温馨的笑容。樊梨花的院子叫梨花院,如今梨花含苞待放,过不了多久,将会开遍整个院子。
“阿郎,外面有两个人求见,一个叫姚元崇,一个叫宋璟。”有仆人前来禀告。
武清笑道“嗯,那就叫他们来这里吧,这里空气好。”
“阿郎,我还是回避吧。”樊梨花说道。
武清笑道:“如今这么风和曰丽的天气,你晒晒太阳也好。回避什么,花姐难道丑陋不敢示人吗?”
远远地看去,只见姚元崇和宋璟二人缓缓来到。
不多时姚元崇和宋璟来到,他们见到有美貌妇人在一旁,便以为是太平公主,便先拜道:“下官见过公主!”
樊梨花一愣,看向武清,武清笑道:“你们拜错了,这是我之妾室,樊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