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开战第七天后,夏云才接到战报,战报迟到主要是因为陆路通讯不畅通,只有通过皮岛的水师传递讯息,战报传到京师,各部知情官员对于此战事的反映不一。各种上陈朝鲜战事的奏章如雪片一样往夏云那里涌了过来。
大臣们对于朝鲜战事的态度基本上可分成两派,一派主张不战,不去救援;一派主张要战,要去救援
大部分官员认为就目前大明的状况应该放弃朝鲜,集中精力巩固宁远防线,加强蓟辽、长城一带的防务,确实做好防范建虏南下的准备,并且还有很多大臣上疏说大明现今国力嬴弱,士卒士气不高,兵员不足,器具欠修,城池破败不堪,好不容易平定了西北的流民之乱,现在正需要休生养息的时刻,切不妄论参战。
还有大臣说大明国内时弊众多,流民安置还未完成,不少省份民不聊生,吏治未能澄清,南方一些省份的贼寇尚未安稳,因此建议皇上应该多关注国内的事情,朝鲜不过是个属国,同时他们又有点两面三刀,不足以让大明冒着风险救援,如果引起建州叛匪的怒气,他们倒是倾率铁骑南下,大明京畿一带则危矣。
另外有些大臣赞成打得,有的认为应该打,这样才能够显示出大明泱泱天朝大国的风范,如果朝鲜这样属国都不去救援,那么大明海外的其他属国则对天朝失去信心,有损国威、国体。
有的赞成救援,只是要求缓一下时间,第一夏云登基差不多一年了,可恩科尚未开启,这让天下读书人都会认为新朝不稳,士子不稳则民心不稳,人心不稳则社稷不稳,故建议开完恩科以后在去开打,要求只能够提供武器弹药等,让朝鲜国王往南边走,顶住三、五个月即可。
只有少部分的大臣,如孙承宗、袁崇焕、孙元化、洪承畴、卢象升、茅元仪等具都赞成救援朝鲜,认为朝鲜一是大明属国,作为天朝上国必须救援,第二,朝鲜可是大明盟军,其紧邻建州叛匪的后方,有助于牵制建州叛匪,为朝廷最终收复辽东,消灭叛匪打下坚实的基础……
夏云为这些个大臣们的意见,看得有点伤透脑筋,不理会吧,那里面可有些是刚直不阿,铮铮铁骨的谏臣,在儒林和官员中有着不错的声誉,比如刘宗周、黄道周、倪元路等,这些个大臣个个都对大明忠心耿耿,不太好打发。而且他们的意见可是代表了朝中大多数臣民的意见了,弄不好会引起群臣的非论。
为了消弭这种绥靖的言论,夏云专门召开了朝会来进行讨论,理是越辩越明的,要让大臣们通过辩论达成共识,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能够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要大臣们树立一种大国的国际责任。当然这个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所谓的国际责任一说,但是潜移默化的培养是必须的,同时这一战打下来至少能够消建州叛匪的部分军队,让朝鲜能够渡过此次难关,还需要他们牵制皇太极,为大明内政改革多争取一些时间。
好家伙,这朝会一开,朝堂里面唇枪舌剑,引经据典,个个都铮铮有词,说的道理明白,仿佛自己全部是正确一样。
只见绥靖的一派代表刘宗周道:“臣启奏陛下,今建匪凶悍无比,我大明与之争斗十余年,国库空矣,将士损失惨重,除广宁三大捷外,尚无取得完胜,而如今再去援助朝鲜一则国力不许,二则军备废弛,此战无全胜之把握,故臣不主张援助。”
户部给事中陈赞中道:“刘大人言之有理,如今大明国库空虚,西北流民平叛、安置、农田水利所耗巨多,加之大明一百余万军士补给粮饷,年所需一千几百余万饷银,而朝廷岁入不过八百万两,所缺空额甚巨,虽有万岁慷慨,拨内库应急所需,但终非长久之策,在这之前朝廷本为辽东战事、西北匪患,征集了辽饷、匪饷,民众已苦不堪言,后万岁圣明免除无省税负钱粮,助百姓以缓息,如今却冒然为朝鲜与建州开战,则有伤国本。”
兵部尚书孙承宗则不以为然,闪出身来奏道:“启奏万岁,臣不苟同刘大人、陈大人之言,朝鲜乃军事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国稳定则与我大为有助,自建州匪酋努尔哈赤起兵造反以来,朝鲜屡次派兵侵扰建州叛匪后方,牵制匪军,缓解我辽东压力,使建匪不能够倾全国之兵来攻大明,现如今匪酋皇太极令三万兵马攻打朝鲜,其目的便是扫除后股之忧,以便来年倾全力进攻我宁远,臣以为,除命毛文龙倾全力协助朝鲜防守之外,还需派遣登莱军队跨海救援,并令袁崇焕督师调拨部分军队驰援朝鲜,争取消灭阿敏所部,狠狠地打击建州气焰。”
孙元化也出来奏道:“臣附议孙大人所奏,朝鲜乃我之属国,历来对我大明恭敬有佳,岁岁入贡,年年来朝,如今其有难,我大明理应倾力救援,一来打击建匪军队,消灭其精锐士卒,二来彰显我大明天朝威名,不至于寒了天下其他属国之心。”
翰林院侍讲倪元璐却另有见解:“臣反对孙大人、茅大人的意见,臣以为朝鲜乃反复小人之国,早在太祖开国之初,信国公徐元帅北伐驱赶蒙古,朝鲜便趁我大明与蒙古酣战之际,掠取我辽东故土,不肯归还,还说辽东乃其固有领土,实属可恨。加之万岁登极已有数月,天下学子莫不翘首企盼朝廷能够开取恩科,以待十年寒窗,一朝报效国家,此乃我朝关乎国运之根本,臣恳奏皇上,开恩科,息兵戈,休生养息,以故国本。”
茅元仪走了出来嗡声嗡气地道:“你们这些死读书人,怎么知道军事,完全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他这一句话将在朝的文臣全都得罪了,话音刚落下面便杂声一片,那些个文臣个个对他怒目相睁。
礼部侍郎黄道周道:“茅大人,如此说话,岂有此理,亏你为官多年,连朝廷基本很礼数都不懂啊!岂可谩骂朝廷大员,传出去有失朝廷威仪,一介武夫,岂懂治国之道!”
夏云见底下群臣开始进行了谩骂了,赶忙出来劝:“各位臣工,本次朝会讨论救援朝鲜是否可行,本着国事原则,尔等不得谩骂以对,胡乱争执!
朕看呐!各位爱卿均言之有理,但朕以为必须要救援朝鲜,为什么呢,朕有这么几条缘由,一是刚才几位大人所说的,朝鲜乃我国属国,救之方能显我天朝赫赫威名,二来朝鲜地理位置重要,其国内资源丰富,待我大明平定建匪叛乱后,所需一些金属矿产均可获取,三来,朝鲜可牵制建州兵马,为我大明新政争取时间;四是可锻炼部队战事能力,熟悉建州匪军的野外作战模式,为最后收复辽东,做好准备,五是朝鲜之争实乃我大明与建州之争,如让建州匪军消灭朝鲜国,使建州实力大增,我大明今后如要收回辽土则艰难无比。
当然开恩科,保国库,休生养息,这些都是我们目前所需要做的,但这并不是当前主要问题,这里面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缓解了朝鲜之事,朕估计建州匪军将要缓和数月,休整兵马,囤积粮草,故乃为我大明巩固蓟辽防线争取了时间。
好了,看众位爱卿辩论也不出什么结果,如在进行无谓的争论,将会贻误战机,朕圣躬独断了。
拟旨,谕登莱总兵王国清派遣一万贰千兵马乘坐毛文龙之水师战船驰援朝鲜,由毛文龙根据情况具体指挥,着蓟辽总督袁崇焕派遣兵马八千余人前往朝鲜,协助防守,兵部、户部、礼部、工部等部院衙门均要做好前方将士军需所求之物,不得拖拉办事,各部有司均按章办事,各司其职,确保前线供给准时。
退朝!”
朝廷的谕旨于二天后分别到达宁远和登莱,袁崇焕得知夏云坚决支持救援朝鲜,欣喜异常,赶紧制定救援方案,并连夜筹组登陆部队,以期最快的速度赶到朝鲜战场。登莱巡抚王国清接到谕旨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兵马,并上呈公文到袁崇焕处,袁崇焕即令毛文老派遣水师战船三十余艘前往运送兵员。
对于大明朝廷的命令和部署,无论是对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来说,还是正在进攻义州城的阿敏来说都毫无知晓。
在经过四天,不计后果的狂野攻击后,阿敏损失了将近五千余人的兵马,这让他赶到非常的窝心,一生征战,从未如此窝囊,想当年攻打大明的辽东都没有如此过,没想到朝鲜蛮子竟有如此的韧性,能够抗得住自己连续四天的攻击。
不过从攻击的情况来看,这义州城内肯定是得到了大明毛文龙的帮助的,否则以朝鲜微薄国力,不可能拥有十门大炮,而且这些大炮在准头上比以前见过的明朝军队可要好多了,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练得,基本上自己主要的进攻位置上都能够覆盖到炮火,一炮下来就能够死伤几十人啊,看着都让人心疼,义州城下阿敏一筹莫展阿。
攻不下义州城让自己如何能够向大汗交差呢,阿敏苦恼着。
这边阿敏一筹莫展,那边皇太极确实心急如焚,自己下令阿敏出征已经有了四、五天了,虽说前来送信的传递员每每报称大捷,可这大捷却没有丝毫关于攻占了什么地方,消灭多少敌人,俘获了那些官员信息,这里面蹊跷的很啊。
阿敏也在奇怪,大汗这会儿对自己怎么这么放心,进入朝鲜几天了,连个谕旨都没有下一个,难道就这么放心自己打仗,难得就没有想自己什么时候到了什么地方,一点军情都不问,真奇怪了。
自从与阿敏分兵开打以后,德格类那边也不好过,他的一万人马有了烦了。
德格类、岳托率领一万进攻铁山的人马在不断经受沿途骚扰之后,终于来到离铁山二十多里地,一处地势奇险的幽谷弯弯沟,这一条狭长的谷道,两边是直插云霄的峻岭,中间只能够容纳三匹马并肩而行,山谷上全都是一人高的荆棘,便于军士藏于其中。
德格类见到如此地形,他不禁勒住了坐骑。同行大将岳托问道:“王叔何故止步?”
德格类又环视一番:“这里确是埋伏的绝好所在。”
“王叔此话何意?”
德格类也不理睬,而是下令:“全军停止前进。”
岳托未免焦急:“王叔,不按预定时间赶到铁山,贻误战机,可是军法不容啊!”
“你懂得什么!”德格类以教训的口吻说,“我大军向义州发起进攻,铁山的毛文龙必率部救援。若在此设伏,以逸待劳,我军岂不危矣!”
“这,二大贝勒阿敏元帅无此命令,而是要我军攻占铁山,擒斩毛文龙啊。”岳托不忘提醒。
德格类萧肃地道:“谨慎行事,方为上招,身为领兵大将,当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要为自己身后这一万多弟兄们的生死着想。
来人!传令下去,派出四队五十人小队,沿两处山脊搜索前进,入遇敌袭,则不能恋战,速来禀报!”
“喳!将军”身旁的一员副将躬身领命下去。
岳托始终担心:“万一明军不在此埋伏,我们在此耽搁了时辰,岂不是会落得个军法处置。”
“岳托啊,打仗除了勇猛,还得小心行事啊!这南蛮子狡猾多端,他不会和咱们明着来,只会暗地来搞阴得”德格类深信不疑
岳托又道:“这义州吃紧,毛文龙会不去救援?他难以向大明朝廷交待。”
德格类不再言语,挥挥手不耐烦地叫岳托下去检查军务去了。这样,一万后金大军就暂时滞留在了这弯弯沟,等待着斥候小队的回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