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频 女频 书库 看漫画 看电影
搜索
今日热搜

042章 民心之论

作者:炎黄五帝 字数:2965 更新:2023-01-23 20:06:05

夏云的话除了倪、文二人外,来宗道、毕自严、李标亦都有相同的感觉,认为皇上太过激进,随意变更祖宗之法,有违圣君之为,自己作为臣子理应劝谏为上。

因此,来宗道、毕自严、李标也出来附和二人的谏议,认为不宜轻动朝廷祖宗之法。

这些个话语,让夏云好不恼火,鼠目寸光,心里想,好好地给他们上一堂课,好教他们知晓治国不能光凭作的几篇好文章,写几首好诗词的就能够行得。

想到这里便起身站立起来,走下御案,度步来到了群臣中间,众臣见状亦都起立,躬身站着。

夏云道:“众爱卿,你们坐下吧。无须多礼”

众臣谢恩,然后老老实实地半个屁股的坐在了位子上,个个都竖起耳朵,听皇上的教诲。

夏云见众人都安坐端正,道:“朕亦知治国凭着是圣人文章,道德教化,可是朕认为这些个圣人之言,只说明了大道理,指明了一些个治国的思想。

但是,朕现在所求的,是为了达到圣人所说的大同之治,而所需要的手段,或者工具,朕问你们,百姓们要吃饭,要好收成,靠的是什么?”

夏云面向倪元璐,问道。

倪元璐有些疑惑,想了想,还是老实回话:“臣想,一是官员施仁政,二是按时劝整农桑,三是上天恩泽,普降雨露。”

夏云道:“倪爱卿说对了部分,施仁政,何为仁政?朕思仁政,乃上顺天时,下应民心,天时乃虚无缥缈之事,一般凡夫俗子不得其要领,但民心却可把握。

何为民心,民心者即百姓所想、所思、所求也,统称百姓所需;故百姓所需,便是百官所需;百官所需,便是朝廷所需;百姓恶之,则百官理应恶之,朝廷恶之。

为官者,应位于百姓立场思考问题,凡百姓拥护者,则实之,百姓反对者,则改之,故上位者,应民心,而施其政。”

文震孟倒是有点不同意了:“启禀圣上,这黎民百姓,不通文字,不识教化,如何得知国事,只顾争斗蝇头小利,日常琐碎之事,岂可作为百官之策呢?”

笑了笑,夏云并不反驳文震孟,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说:“百姓乃江山之根本,何谓民心所向,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想必天启年间和本朝,西北流民之乱的事情,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西北流民何以离乱,主因不是没有进行圣人教化,也不是官员不会做文章,而是不懂调理民生之事,不得百姓所需而造成的。

朕读史书,纵观古往今来,改朝换代之因由,俱是因不识民心而造成的。虽然不少君王、大臣都在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可是真正有几人做到,有几个君王做到;有多少朝代做到。

我大明,自太祖立国以来,期间以历十余代,二百多年,可说是江山永固,代代相传,到如今不也是因为黎民百姓,让朕践祚以来,国事败坏,胆战心惊,小心行事啊”

韩璜听了夏云的话,深有感触,回应道:“皇上圣明,臣等熟读经史子集,观史策书载,每每常想,这几千年来,各朝各代亦出过太平盛世,但期限甚短。

自汉以来,现有汉朝文景之治,后有唐太宗贞观之治,亦有大唐开元盛世,再有大宋太宗之风。可自圣君过后,便无再盛世可言,一如大唐如此强盛,到后来却被安禄山之乱、黄巢兵反,而灭国。这其中的道理,让人深思啊。”

毕自严也对夏云的话持赞成态度的,他说:“皇上目光远大,所思深远,远非臣的所能,臣原本为地方官员,到任几处,所任之上,均见百姓疾苦,百姓们所需的不外,一日三餐,夏凉冬暖,子女平安,无病无灾啊。”

“韩爱卿和毕爱卿也是深有感触的,不错,咱们这华夏民族,炎黄子孙,所需的很是简单,既不要求什么太多的荣华富贵,亦不需要深宅大院,只求一日三餐有出,衣食禀足而已。

如此简单,上位未能满足他们,便是失职,是暴政。话说过来,施仁政其实很简单,就是满足百姓们的基本需求,让大明子民们能够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便是最大的仁政。”

夏云总结性的说道。

夏云的这番话,如同那暮鼓晨钟,重重地敲击在群臣们的心中,使他们听了闻所未闻的观点,圣人未曾说过,书上未曾记载过,更不要说前朝有何君王表示过。

这些观点,亦让倪元璐、文震孟二人震动,虽说他们心里不能完全赞同,倒也在引起了他们心中强烈的反响,皇上的话语让他们产生了深思。

说实在话,这二人倒不是奸妄小人,只不过多年的圣人之说,在脑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套句现代的话就是说,思想僵化,观念落后。

至于其他大臣呢,韩璜、来宗道唯皇上之举,毕自严、李标、李长庚都是从地方上,一级一级地往上爬起来的,有着多年在地方为官的经历,深知百姓疾苦,何况他们都是个好官,能够心里面还装着百姓,不是一味地拘泥于官场争斗,算得上夏云班底中具体干些实事的人了。

说实在话,这夏云朝中,倒不像其前辈皇帝那样,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官,唯一算得了上奸臣的,估计只有温体仁和周延儒二人了。

礼部尚书李标却有些疑惑道:“启奏皇上,刚才圣上所言,让臣茅塞顿开,但臣仍有一事不明,这施仁政与科考,开设农桑科、工造科、武举科、商贸科有何关联呢?”

“呵呵,这个就是术业有专攻了,爱卿想一想,为官一方,必须造福一方百姓,可如何造福呢,不能光是口头上说吧,要切实的帮助百姓,可帮助百姓,就需要懂得百姓们日常所事之事啊。”

夏云笑了,这李标还是有点懵懵懂懂的,便解释给他听。

“比如百姓们种田,种地,作为官员就需要知道何时耕种啊,何时施肥,何时看水啊,何时收割了,还有什么如何选种啊,如何犁田啊。

以及丰年如何储存粮食,以备灾年,灾年呢,如何种植,度灾之物等等,这些个都是大学问呢,朕看呢,整个朝廷上下,除了太子太傅徐爱卿与其学生之外,一干大小官员,怕是都不知道吧”

工部尚书李长庚道:“皇上所言,让臣等明白了为政的道理,但臣想,这些农桑之事,现如今再叫这些个书生学子熟知恐怕很难吧。”

夏云指了一下李长庚,对着其他大臣们笑道:“李爱卿问到点子上了,朕也知道现如今叫那些个寒窗十载,苦读圣贤书的学子们,从新学习这个农桑知识,是不行的。

先不说这些个学子是否抵制,愿意学习,单说这临时熟悉,就有点临时抱佛脚的味道了。但是朕想,我大明如此广阔,人才济济,理应有文章作不好,但熟知农桑之人啊。

众位爱卿想想,每年科考,赶考学子多达十几万人,但真正被朝廷录取的不过其中的几百余人,这其中有多少学子青年,因为名落孙山,而无出头之日,有多少专才之人,因文章不好,而被埋没。

因此,朕认为解决之法在于,专门开设农桑学校,教授农桑知识。

朝廷应在国子监开设农桑课程,诏谕各地开办农桑学校,这样便能够让许多贫寒的农家子弟,学得一技之长,用于乡梓故里,回报家乡父老。

二来,国家开设农桑一科,便可培养国家农业人才,指导地方农桑之事。至于所用教材,朕都已经想到了,就用徐爱卿的《农政全书》以及前朝所著的农桑书籍。”

夏云又走到,倪、文二人之处,看着二人。

“在这些个学校里面,除了教授朕刚才所说的外,亦可教授圣人之言嘛,二者并不矛盾。倪爱卿、文爱卿,你们说,这样是不是达到了,二位卿家所说的教化万民之意啊?”

倪、文二人,见夏云说的很有道理,自己亦反驳不了,便红着脸站起来,躬身施礼道:“臣等愚钝,不知圣上所思如此细致,不明圣意,顽固不劣,违逆皇上,实数有罪,臣等罪该万死!”

夏云见到二人如此,心情也是高兴,便哈哈大笑起来:“哈哈!朕不怪你们,朕亦不是知晓天下所有的事情,没关系,朕恕你们无罪。但有一条,尔等需要谨记的就是:天下事,不可穷极所知,万事当以实际为准。”(未完待续)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0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