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等待这些大臣们心情平复后,继续说道:“朕这十余日,仔细梳理了目前大明之现状,查阅了户部、兵部、刑部、吏部、礼部等各部院的奏章和资料,深思熟虑撰写了我大明未来五年革新擎要。其中分别包括民生、军事、吏治、工商、农桑、教育等几大方面,说明了今后朕与各位爱卿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皇上的话,又让韩犷他们有些诧异,特别是夏云嘴里不时冒出的新词,让他们中除了韩犷、毕自严、孙承宗以外,其他的大臣们觉得有些新鲜。
韩犷三人皆是西学集团之人,与西人接触甚多,对于一些不似中原的词汇倒也略知一二。
原本想让他们一边看,自己一边解释,这样好理解一些,但是夏云看到大臣们只顾听自己讲话,却不看那书稿一眼,明白礼仪所在,便很快就停止了唠叨,示意大臣们阅读内容。
大臣们这才纷纷开始仔细阅读,随着阅读的深入,大臣们各自的表情也越发的生动,有睁大眼睛的,有眼睛发亮的,有眉飞色舞的,有张嘴大大的,让人瞧见不由莞尔。
这本《大明五年革新擎要》是夏云综合朱由检的记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各地官员奏章之后,参照后世国家制定“五年规划”方法,撰写的一份对大明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改革的综合规划书。
规划书首先将大明目前面临的困境一一列举,其中还详细的采用了数据说明,比如说大明的耕地、国家税收、官员数量、流民数量、灾害情况、军士数据、器械储备等等。通过这些数据,让大明当前实力状况有一个生动的了解。
在数据的表达方面,夏云采用了阿拉伯数字撰写,西学集团的三位大臣,都见过西人书籍上面有过这样表述,所以还能看得懂,唯一感觉疑惑的是:皇上怎么知道这种表述方法的。
其余几位则不太明白,不过夏云还是照顾了他们习惯,在数字后面加了一个括弧,用汉语的数字表述方法从新写了一遍。
当然,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让他们不解,作为内阁首辅,韩犷不得不代表大臣们询问了这些逗号、句号的意思,夏云一一给他们做了解答,原本不解的他们,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发现这句号、逗号的巨大用处,避免了无谓上下文猜测。
《革新擎要》在揭示大明问题之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未来将要达到的目标,虽然这些办法大体上写的较为笼统,很多都只是提出了大纲或者方向,具体如何实施都省略了很多,不过就这些,也他们够时间接受的了。
《革新擎要》第四部分提出了优先解决及第一年需要解决的事情,其中包括了西北流民问题;山西、陕西、河南、京畿、山东等地旱灾问题;大明军制卫所冗兵问题;大明军事改革问题;辽东问题;农业及工商等七大优先解决的问题。对于这部分问题,倒是列举的非常详细,有具体的实施步骤。
样样洒洒数万字的《革新擎要》带给大臣们不仅仅是震动,更为主要的是深思,是触动,这让他们开阔了眼界,今天他们学会一种阐述问题,表达措施的方法,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相信今后这种方法将会越来越多。
大臣们都沉浸在阅读的快感中,丝毫都未曾觉得有任何的疲累,他们身边的茶几上已经摆放了一些精致的点心,这是夏云让御膳房准备的,毕竟早朝的时间太早,这些大臣们都未曾用过早餐呢。
不过他们现在是没有心思,也没功夫去品尝宫廷御膳房大师傅们那精湛的手艺了,作为有心报国的他们来说,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就是他们最喜欢,也觉得最好的美食。
大臣们细细的看着,夏云则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整个西暖阁内,静悄悄的,只有那大臣们阅读到精彩之处,有些激动,而稍显急躁的呼吸声,以及偶尔翻阅页面的“刷刷”声在阁内轻轻地回荡。
这已经是第十次更换茶几上的茶了,当站立一旁侍候的太监,将最新泡好的一幅茶摆放在最后一个大臣的茶几上时候,西暖阁内,那座半人高西洋座钟的时间指针,显示已经到了上午10点钟。
“嘘……”随着长长的一声吁气声,韩犷他们终于将这份《革新擎要》阅读完毕,大臣们所展现的表情各不相同。
韩犷的眼中精光闪过,但面部表情稍微平淡,他则轻轻地将《革新擎要》放在旁边的茶几上,端起茶几上的茶杯,神情自若地喝茶起来。孙承宗和毕自严则是满脸的激动,双目中含着滚滚欲动的小泪花,双手握着《革新擎要》;李标和李长庚二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兴奋的神采来。
看着这些大臣们表情,夏云心知自己又一次让他们刮目相看了,带着微笑,说道:“各位爱卿,是先用点早膳呢,还是直接讨论,朕的这本‘革新擎要’。”
夏云的话,提醒了刚才有些废寝忘食的大臣们,此刻纷纷觉得有些饿了,但是又不太好意思表露出来,只好忍住,违背自己的意愿表示先讨论《擎要》。
夏云还是洞察了他们内心,顺水推舟地说道:“朕看各位爱卿亦都有些疲乏,这样吧,休息片刻,朕和尔等用些点心,恢复精力。来人啊!赐膳。”
几个小太监鱼贯地从阁门外进来,每个人都端着一些点心,依次给大臣们摆放整齐。大臣们在韩犷带领之下,一齐朝夏云施礼谢恩,然后纷纷开始享受这顿丰盛而美味的点心。
草草的用完点心后,大臣们的心思一齐聚集到这份计划书上面,在他们看来这份计划书涉及的面太广了,而且有些惊世骇俗,他们心里怀疑认为这是那个大臣们,或者是一帮子学士、大臣们,为了取悦皇上谋取前程而上的奏章。
作为当时军事计划的负责人,兵部尚书孙承宗对计划中关于军事部分最为关注,只听他用颤抖的声音,小心翼翼地询问夏云:“启,启奏皇上,如此大作,乃何人所作?”
看着孙承宗激动的神情,夏云笑道:“孙爱卿,此乃朕之所为,孙爱卿乃我大明知军事之人,你认为计划中关于军事部分如何?”
夏云的这句话,让孙承宗、韩犷、毕自严等人震惊不已,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一丝的佩服和尊崇。
孙承宗打开计划书的军事部分,一边看着,一边思索着说道:“陛下关于大明卫所制度、选拔武将制度,实属良策,现今京畿一带,山、陕军队,乃至整个大明朝兵制,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京师三大营,应为二万八千余人,而现今,据臣所知实为一万六千余人,缺额竟差一半之多,此乃京师重地,三大营亦为军中精锐尚且如此,可想其它卫所、兵镇之情,何其差也。”
夏云点了点头道:“孙爱卿所言极是,如今咱大明国的军队已经到非常糜烂的地步了,本以靠为国之长城的军队,却已成为了尾大不掉的棘手问题。不改革,则不能担负国家防卫重任,孙爱卿,你在天启二年上奏的奏折,朕已看过,对此,朕认为非常好,很切中时政之弊。”
“皇上您在计划中所述整顿军务部份,特别是辽东,京师,山、陕等三地军队,清查空额,整顿军士,修炼武备,整伤器具,恢复大明精锐之师风采。真是臣之所想。”孙承宗内心很佩服得说道,难得的这位圣上,身居深宫,却知宫外之事,比其皇兄天启皇帝,不知强过多少倍。
夏云看着孙承宗这张苍桑的老脸道:“朕这些不过是闭门造车之作,具体情况如何?如何举措,还得依靠孙老卿家您啊!”
对于这位明末军事大家的尊敬,夏云不自觉地用上尊称,这让孙承宗倍感皇恩浩荡,觉得自己这些为老朱家呕心沥血做事情,没有白费。
在《革新擎要》当中,关于军事部份阐述的最多,这主要是因为,大明目前所面临困境造成的,东边的建州防务,西边的流民之乱,北边的蒙古之防,南边的暴徒为祸等等,这些都是与军事有关的,而且占据了大明这些年以来最为主要的国策。因此,夏云也无法规避这些问题,必须即可加以解决。
同时,改革军事也是夏云内心另外一个想法促使的,因为他知道今后的改革肯定会更加激烈,肯定会触动大明朝内部既得利益阶层,任何一次改革没有一致稳定、精锐的部队作保障,难免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甚至让改革者付出血的代价。所以从军队下手,训练出一支忠于自己、战斗力强大的部队,是夏云改革计划中首选,他要重整大明开国之初那支百战雄狮,让他更好的为自己政治拓展服务。
说到明朝的军事,夏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时代对明朝军事的评价,明朝立国之初,军事上还是很强大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经过十几代的承平时光,明朝的军事基础就开始腐朽,到明朝中后期,政府军已经彻底败坏,其战斗力之差,难以想象。
在明代末期,蓟辽一线,是对蒙古和后来的女真人的主战区,不但是数十年间明朝承担对外战争任务最多的军区,其间还曾经过一代名将戚继光长达十五年的大力整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前线军区,在熊廷弼到任时,情况是怎样的呢?军队名单上满员,点名却发现实际人数不到一半,及派遣任务时又少了一半,及上战场,则余人一哄而散;骑兵主动饿坏战马,以便逃避作战任务,顺带盗卖马料,如果碰上打仗战马居然还没饿得走不动,就干脆把马杀掉;部队配备的装备,都长期锁在仓库里任凭朽烂,从不维护,大部分装备士兵甚至连名称都叫不出来,存放的都结成了块,用斧头都砍不开;都司、守备这样低级的最基层军官,居然没有一个人说得清自己到底有多少部下,更不用说认识自己的兵;士兵长期饥饿,衣不蔽体,一半以上的人患病,拿不动最普通的常规武器,八成以上的减员,不是因为战斗,而是冻馁所至;野战军配备的装甲,相当部分居然是纸做的;有人当了十二年兵,除了菜刀,没见过任何别的武器……
如此兵事如何抵挡如狼似虎的,生气勃勃的满洲精锐呢?如何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更不要说开疆扩土了,每当念及如此,夏云不住地摇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