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章思虑未来
已初登大宝,政事繁忙为由,夏云没有与周皇后在情意绵绵中安寝,而是很是不舍地送走了周皇后,独自思考未来。
夏云心里觉得,自己虽然成为了这万里江山的主人,成为至尊天下的皇帝,但是对于未来,对于朝局,对于这大明万里江山如何治理,却无任何把握。须知自己前世不过一个小小的军官学员,从未涉足过政事,无论是驾驭朝中大臣,还是对国事的平衡处断上面,他要学习的很多很多。想到这里夏云不免有些戚然,这万斤重担陡然压在自己身上,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既然老天爷,要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为了避免17年后的宿命,夏云心里很清楚自己必须要抗争,要改变,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留给他的时间不是很多,他要尽快熟悉政务。
在夏云原本的历史记忆中,这位崇祯虽也勤政,也有宏图壮志,可是不是个很好相处的主,刚愎自用,猜忌心重,脾气暴躁是他的招牌,更换大臣,宠信宦官,裁撤首辅,自断国柱,这样事情他没有少干过。
不过从记忆上来看,好歹自己刚刚来到他才登上皇位没有多久的时候,局势也没有糜烂到那般不可挽救的地步。搜寻原先朱由检的记忆,夏云感到庆幸的是,至少这会儿自己的死对头,也是将原来朱由检逼上自绝道路上,不可待天的仇人李自成到还在老老实实地当着兵。
“如果是这样,那么自己就不用与这位纵横宇内,杀灭无数官军,最后一举攻破北京城的擎天霸主过招了。”夏云如是想到:“要真说打起来自己远不是对手,不过现在他还是一个小兵,只要将他牢牢地抓住,不让他成为历史上闯王,那么明朝内乱就不会影响自己对外的政策,也不会将有限的国力空耗在内战之中。除去李自成,明朝末年其他的乱军,在夏云看来都不足为惧。比如:高迎祥原本就是官军,此人心怀国家,还是个人物,如果有好的政策,应该是可以招安的;至于张献忠这是个杀人狂魔,留着他是个祸害,坚决要杀掉地。
不过,夏云他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心腹大患,那就是满清皇太极,辽东的事情确实是明朝面对的最大问题。明年夏云二年,也就是公元1629年10月份,那位皇太极老兄将会绕过袁崇焕固守的从蒙古那边南下攻占北京吧,也就是这第一次南下北京,就让原本的夏云皇帝中了这位老兄并不怎么高明的反间计,杀掉了国之栋梁,朝中柱石,蓟辽总督袁崇焕,从而一举让辽东的战事变得不可收拾,也就促使了满清的从容进关。
这些都是自己知道的历史,可历史终归历史,自己能够有把握改变吗?有能力去阻挡这位雄霸之主呢,除了自己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知识以外,自己在军事方面、执政方面可是一窍不通啊,而这个时期的明朝政治那是乱七八糟,风云变幻的,先不说能否镇的住那般老尔弥精的大臣,却说这赈灾、筹粮、军制、吏治等这些政务就够自己喝上一大壶的了。
这天夜里,夏云又熬夜了,他不得不熬夜,为了自己今后的命运;为了自己不成为吊死鬼;为了那美丽善良的周皇后;为了让中国一直领先世界,他不得不努力阅读奏章,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还有要将自己在后世所学的东西,全部都记下来,避免遗漏,他只好日以继夜的加班加点,每天晚上很晚才睡。
说到批阅和撰写文章,原本不太会毛笔字的夏云,赫然发现自己写的一手好书法,而且对于古代的文言文、繁体字,他都还认得,想必是朱由检的记忆起了作用。
夜色深沉,四周静悄悄的,夏云觉得有些累,伸了伸手,长长的打了个呵欠,起身走向暖阁里间的寝房。
夏云刚起身,旁边侍立的小太监,连忙拿起宫灯在前面带路。前两位是敬事房的小毛子和小明子,他们便各自提着一盏宫灯,在前面引路,后面紧跟着另外两个小太监,走到了寝房后,两个面貌清秀的小宫女,恭敬地撩开沙帐,又有几个宫女,端来了脸盆,脚盆,毛巾等物,给夏云洗手洗脸。
虽说夏云来到这里已经有几年了,这样侍候已经让他全无当初那般尴尬,但每次都让他觉得非常不习惯,有点放不开手脚,几次都想推开这些婢女,自己动手,但为了不露出马脚,还是心情有些怪异接受了这香艳异常的服务。
洗涑完毕后,两个婢女一身一边地为他宽衣解带,侍候他睡下,看着此情此景,夏云心里面不禁感叹,这就是皇帝的生活,那样的霏靡,那样香艳,所谓帝王享受不过如此,这样的环境哪怕是铁人都会被融化掉,何况古人被时代所局限的人呢,后世那些标榜着五星级的服务与皇宫的服务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侍候完毕的宫女,慢慢地低着头退了下去,夏云躺在床上,感觉舒服极了,忙碌一整天的他,终于能够休息了,躺在这古代最为极品的豪华大床上,心里面唏嘘不已。可是一想到目前的时局,以及今后自己将要面对的事情,夏云的思绪又展开了。
因为他要正儿八经地吸收原有的意识和记忆,承担起自己应当要承担的责任。现在,自己继承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皇朝阿,外患未除,内乱初起。陕西已经连续四年干旱了,塘报说榆林的米已经卖到了六钱银子一斗了,安定则更高,斗米一两三钱。饿死的人转瞬间便失去了踪影,过一会儿就已经葬到别人的肚子里面。在这样的情况下,饥民从乱如归。
前些日子,已经被三边总督杨鹤招抚的点灯子,拿着杨鹤发给的回乡碟令,走到宜君、洛川后重新起义,四面的李老豺、独行狼随即攻占了中部县。而府谷的起义军王嘉胤,一直反对招抚,占据了府谷一带,有时常进犯山西。
三边总督杨鹤自上任以来,虽然也招抚了大大小小几十股的起义军。(原本夏云帝对这些起义者都叫反贼、叛逆,可是现在是现代人意识,因此暗地里叫起义军了)但有不少重新起义的,有的虽然不说起义,但是照样占山为王,杀人劫财,不守本份。
还好,到现在为止,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义都还只是小打小闹,一些后世记载的大股农民起义军,还没有出现,不过估计现在也正在酝酿之中,如果朝廷的政策稍加不留意,那么就会点燃这根。
再有那个历史上有名的洪承畴,现在还在出任延绥巡抚,是个能征善战的主,治国和打仗倒是有一套,如果不是夏云帝桀杀了袁崇焕,他倒还不会投向满清。不错,这个官员,倒是自己今后仰仗的对象,以后好好地栽培,应该是个栋梁,只要不犯原来的错误,历史上的事情将不会发生的。
不过目前,他还在陕北开展剿抚事宜,哦,对了,历史上李自成应该在他的营下,做一名旗官,到时候昭洪承畴回京的时候,顺便带上他,哈哈,那么历史上李闯王就不会出现了。
可是,这个洪承畴心倒是蛮狠的,前些日子趁着犒赏投降的王左桂、苗等云等人机会,将在场的手抚的九十八人全部干掉了。致使一些原本有意投降的人,誓死不从了,增加了安抚的难度。
这些人一个稍不留意就会造反,全部剿灭吧,又不忍心,有失朝廷宽仁爱民的旨意,毕竟这些只是吃不饱饭的饥民游兵啊,不灭吧,东一把火,西一把火的,让老百姓遭殃,使社会动荡阿。
看来这个剿抚政策势必要调整,不能够按照以前的方式来进行,前两天,有些个朝臣上疏指责杨鹤,说他听任流寇猖獗,不行扑灭,致使生灵涂炭,有负圣意。其实招安的主意虽是杨鹤提出来的,但是当时的夏云帝还是同意执行的,再说这个杨鹤也是个干才,自从领命以来到也做得不错。
只是,这整个朝廷政策都不是治本,而是治标上去了,真正的梳理源头,应该当务之急组织江南一带的粮食到山西、陕西两省赈灾,同时要拨出专款购买农具、种子,清点户册,编辑人口,安抚流民。同时,为防旱灾、瘟疫流行,应该派遣一干能臣前去负责兴修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灾区的瘟疫防治体系。
崇祯十七年,北京城在一天内被攻破,虽说是大明大势已去,但也有瘟疫流行,造成城内死尸遍地,瘴气横生,军队将士多半染病,无法战斗的原因,因此,防止灾后瘟疫流行也是关键。
辽东的局势现在情况应该也还没有恶化到很差的地步,不过明年左右皇太极将会南下,因此给夏云的时间很有限,差不多只有1年多,要在这一年内,安定政局,稳固陕西,加强军事,增强京畿一带的防卫。但同时也要保证辽东一带的安全保障,而这个只有广东东莞来的袁崇焕能够胜任,原本明年便是他的死期,但是历史将会改变,明年他将不会出事。当然也要让他不要杀了毛文龙,防止毛文龙手下的大将尚可喜,耿精忠投向满清,另外还可依靠这位毛文龙构建大明帝国的北方水师部队。
说起这个毛文龙,虽然历史上的名声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却是被袁崇焕冤杀和错杀的,毛文龙虽为地方军阀,实力也一般,但天启以来,明廷对其颇为倚重,“累加至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设军镇皮岛如内地。”
而且从战略上考虑,毛文龙以海岛为基地,以游击战术出击,确实起到了牵制清兵的作用。此话题可详细论述,这里略过。尽管毛文龙部有贪功,冒饷、不肯受节制,难以调遣等问题,但小疵不能乱大谋,袁崇焕杀毛文龙系冤杀、误杀,这基本是定论。
结果辽之东南战场从鸭绿江到旅顺的主要城镇、海港、海岛以及属国朝鲜,都先后被后金占领,明几乎全部退出上述地区,毛文龙多年的惨淡经营化为泡影。何况,毛文龙死后,局面更加乱。其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后作乱,而后降清,更证明了这一点。而现在,新的历史这些事情应该不会发生吧。
还有则是现在经济,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明代的经济差不多已经崩溃了,到处是各种自然灾害,加上官员腐败、宗室繁多、练饷、辽饷等苛捐杂税,民不聊生阿,各地此起彼伏的起义、民变严重地妨碍了生产、生活,这些让原本不太富裕的国库,更是雪上加霜了,看样子要实行军事改革,赈济灾民,保卫辽东,改革内政,都需要钱,搞好经济也是很重要的大事情。军事、西北、辽东、吏治、经济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哪一样都重要,都是头绪千重,难以处理,难啊!!
正想着这些事情,“当、当、当”突如其来的钟声将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的夏云吓了一跳,定眼看去,原来是一架装饰异常豪华,而且非常具有欧式风格的摆钟,看看上面的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钟了。
看到这样一件与现代气息有点相近的事物,让夏云感到有点亲切感。搜索到原有的记忆,不错,这台摆钟是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在来北京的时候进贡给神宗皇帝。
一想到利玛窦,夏云暗喜又给自己逮到了好冬冬,这也是个人才阿,通过他可以了解现在西洋发展的状况,以及学习到这个时代的几何、物理、天文等知识,了解到当时比较先进的欧洲火炮制作工艺,可以让他从国外进口一些抗旱能力强的粮食作物,解决中国西北干旱之地的食物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
想到了利玛窦,便联想到汤若望、徐天启,这些可都是具有近代科学思想的名人阿,他们崇尚科学,崇尚试验,到时候和他们一起研究改善农业、交通、军事等方面的,那不是大大地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将会大力的促进自己今后的新政吗?夏云斜靠在床上,越想越兴奋,越觉得自己有些把握,认为自己肯定能够开创千古以来从未有过的新气象。
但是,事实上会是如此吗,大明会从明天开始将转变原来的方向呢,还是按照历史原本巨大的惯性继续的往前走呢,诡谲复杂的朝政他能够驾驭吗?这一切夏云无从知晓,因为他带着自信的微笑进入了梦乡,明天迎接着的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未完待续)